学生倒掉学校食堂面条,家长责任不可小觑

【平湖一柱 第1270期】

【核心提示】孩子嫌学校食堂饭菜难吃,随意倒掉,其“表”在学校、在孩子,而从根本上来说,却是在家长,一是家长从小对孩子的娇生惯养,让孩子养成了挑食习惯,二是家长怕孩子在学校饿着,给孩子太多的零花钱……
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说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段传说。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次兵败安徽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
一个随从找到一些逃难百姓藏在草堆里的剩饭、白菜和豆腐。因别无它物, 随从只得将剩饭、白菜和豆腐加水煮了,端给朱元璋吃。
朱元璋吃了,觉得味道那个鲜美啊,非常高兴,就问:“这是什么美食?”
随从顺口答道:“珍珠(剩饭)翡翠(白菜)白玉(豆腐)汤。”
后来,朱元璋面南背北做了皇帝,天天吃得当然就山珍海味。
人就是这样,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会腻。这个时候,朱元璋忽然想起那年兵败时的吃过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于是命人立即去做。等做好了,朱元璋端起来一尝,这哪是人吃的东西啊!
这时候,当年的那个随从,当然已成了御前侍卫官,凑到朱元璋耳根前说:“皇上,这个真得就是当年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只是如今的情形和当年不一样啊!”
一语点醒“梦中帝”,朱元璋听罢,端起那碗“珍珠翡翠白玉汤”一饮而尽……
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天地造化,食材万千。事实求是地讲,不同食材,却有高低贵贱之别,但是好东西未必好吃。人心其面,各有不同。不同人对食物有着不同的偏好,更有时间、地点、环境的差异,造成人对食物“感觉”的不同。就像朱元璋,当年落难之时,一碗“剩饭白菜豆腐汤”,吃起来也是香甜无比,而做了皇帝之后,再端起这碗“珍珠翡翠白玉汤”,就觉得难以下咽了。
因为工作关系,吃过多家学校食堂的学生餐,每次总有人有意无意地会问我:“这饭怎么样?”我总是回答:“味道好极了!”
其一,是学校食堂饭菜真得不错,其二,我出身农村,小时家庭贫困,直到86年考上中专时,家中吃饭,白面馒头尚不能顿顿能吃到。母亲写信时问我,“在学校能吃饱饭吗?”我回信说:“吃得饱,吃得饱!学校生活太好了,顿顿是大白馒头,午饭和晚饭都有菜吃,就是早晨的咸菜,都是用油拌过的!”
从艰难困苦中经过的我,对现在的生活相当满意,对学校食堂的饭菜也都非常满意。
但是,现在的孩子却不是这样,他们从小生活丰衣足食,更因为家长对他们“溺爱”,使不少孩子养成了挑食的不良习惯,对什么饭都不感兴趣,却对那些放了各种添加剂的“垃圾食品”情有独钟,不要说学校食堂的饭,就是家长在家给他们精心做的饭,孩子看不上眼,吃不上口。我一个亲戚的孩子,就爱吃方便面,即便节假日在家,每天也都是要泡上一碗喝不行。在学校里,更是以方便面为生,在学校食堂吃饭,都是象征性地,出了食堂,就买方便面吃。
近日,有人反映说,安徽阜阳一农村小学学生因味道差,将营养餐倾倒在垃圾桶里,图片显示,倒掉的这些营养餐是面条。反映者说:“这份面条,没有一点油,就把面和菜拌在一起吃,非常干。”由于饭菜难吃,很多学生将剩余的食物都倒掉不吃。
对此情况,学校回应说,确有这种情况出现,学校就餐学生人数众多,口味众口难调。对此,学校会加强宣传教育。
好好的面条倒进垃圾桶,是多么地可惜,浪费是确定无疑的事。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以为,责任并不全在校方,也在孩子和家长。
首先, 我以为,作为学校食堂,有相关部门的监管,有学校专门人员管理,做的饭再差,也不会差到不可入口的地步。孩子不好吃、不想吃就倒掉,太过随意,反映出孩子珍惜粮食、厉行节约意识缺乏;
其次是家长给孩子提供了倒掉的前提和基础。如前所言,“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孩子再挑食,饭菜再不好吃,不吃也会饿。而现在孩子之所以不想吃就倒掉,是因为有“替代品”,餐后可以再去买零食。而买零食的钱,当然是由家长提供的。而如果孩子兜中没钱,学校的饭“再难吃”,到了吃饭时间,饥肠辘辘的他们,也会把难吃的面条当成“珍馐”,吃得津津有味起来……
因此,孩子嫌学校食堂饭菜难吃,随意倒掉,其“表”在学校、在孩子,而从根本上来说,却是在家长,一是家长从小对孩子的娇生惯养,让孩子养成了挑食习惯,二是家长怕孩子在学校饿着,给孩子太多的零花钱。
所以,要想祛除孩子随意倒饭恶习,养成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良好品行,除了学校尽可能地改善学校伙食,增加饭菜花色品种,提高饭菜质量,“调好众口”之外,还需家长的发力与配合。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 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