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瞎么?看得到《晴雅集》看不到刘德华?

这两天所有号都在评价那个郭敬明的《晴雅集》,读者也希望我评。

对不起,我不评,昨天我已经对郭导给予了一个终身评价,虽然他还年轻。

他是甜品店里售罄的绿茶,他是凡尔赛宫真正的主人,他的电影让一代PPT大师贾跃亭都自愧不如。

他不需要评价,真正的“大师”从不拘泥于粉丝的目光,真正的“名家”从不在意观众的评价。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从来不想要评价,他想要的是争议,和他争你就输了。

所以咱们不和他争,他爱啥啥。

那么不评《晴雅集》,我们就来聊另一本电影,刘德华的《拆弹专家2》。

我觉得这个拍的有点意思,刘德华演了一个一波三折的角色。

起初他是一个拆弹专家,舍身救人的英雄,有很铁的同事搭档,有靓丽的警察女友,前途一片大好。而后在一次行动中,被炸弹误伤,丢掉了一条腿。

一方面是警队不允许他再上前线,让他改做文职,心理落差大,另一方面是伤痛使得他长期服用镇痛药,副作用导致性情大变。

刘德华就跟警队闹翻了,到处对媒体讲警队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于是他被开除了。

开除后的刘德华与前女友分手,加入了一个恐怖组织,还成为了二号人物。

后来一次恐怖行动中,他被炸晕了,失去了记忆,前女友利用这一点,忽悠他说他是卧底,让他配合警方行动。

其实刘德华已经发现自己被忽悠了,但是脑震荡使得他性情大变,他愿意配合警方,亲手阻止了自己策划的“灭世行动”。

这个故事有点像《长安十二时辰》。只不过把故事从长安搬到了香港,从古代搬到了现代。

有意思的是刘德华这个角色一本戏里三次变化,好人,坏人,好人。

刘德华那首“悟”里面有句歌词,善恶一瞬间,很搭。

我觉得这个题材很好,任何时候,社会上总有人是充满了戾气的。

很多人看两集《大秦赋》向往秦朝,真让你穿越回去,任何时期,哪怕北宋,你都待不住。

因为吃饱,也是近四十年的事儿,可想而知古代的条件有多差。

那你说现代文明下物质条件已经这么好了,为什么还有人充满了戾气?

我们看《拆弹专家2》,那个恐怖组织中似乎没有谁是过不下去的,他们有钱买那么多炸弹,甚至搞了个小核弹,可还是充满了戾气。

有时候戾气的原因可能真的很偶然,比如恐怖组织的大金主,他学生时代充满了不愉快,比如刘德华,他有一种失落和背叛的感觉。

这些事情原本可以避免,但是没有。

看到刘德华申请返回前线被拒的那一段时,我也很不舒服,我觉得他的上司们有问题,谈话策略有问题。

他们表达的内容无非两条。

1、你是残疾人士,如果让你上,回头出了事,媒体爆料,这个责任谁担?

2、警察属于纪律部队,你必须服从命令,让你干文职你就得干。

这两条说穿了,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站在自己的角度,你没有考虑过你面前的这位不仅仅是你的下属,也是一个专家,还是一个英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情感的人。

如果你给了他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耐心,本不至于这样。

你可以让他担任指挥,教导一线人员的工作,这样仍然能够发挥他的作用,而且让他有成就感,可是你们没有。

只是冷冰冰的,硬邦邦的,自私教条的想要完成一项工作,就像丢弃废旧工具一样的对待这样一位舍己救人的前同事。

我觉得这三位上司是有责任的,是不合格的,是不适合做管理,不适合带队伍的。

正是因为他们这种官僚习气,导致警队损失了一名专家,同时促成了一个反社会组织。

最后的解决方案依然是敷衍式的。

他们趁人家脑袋摔懵了,忽悠他是卧底,这种方式是在赌,你赌赢了没事,赌输了呢?

是谁导致一个反派的诞生?这个问题有没有反思,以后如何杜绝?

其实想改良有很多办法,码农们为了保证代码质量,经常干的事儿是交叉review,A部门看看B部门的代码,B部门看看A部门的,省的你们包庇。

警队也可以这样,这种关于人事调动的谈话,录下来,部门间交叉审核,这种粗暴的对待有功之臣的管理方式你们部门不爆料,别的部门未必会放过你。

做事很简单的,就看你有没有心。良医治未病不治已病,防微杜渐比最后搞那么大动静,死那么多人,划算多了。

人世间不是所有问题都有解。就像刘德华失去的腿是回不来了,这会大大的阻碍他日后的升迁之路。

不是每个总督察都能升到总警司,香港有几万名警察,警务处长只有一人,所以才叫一哥。

这中间充满了运气的成分,这是事实,但这个事实明明可以很委婉,很温和的让别人想明白,为什么非要做的这么硬?

最近有本港剧叫做《香港爱情故事》,里面有段台词很有意思。

一个女上司跟自己的一对儿情侣下属讲,说为什么你们30岁了出去亲热下还要找酒店,没有自己的房子?

是因为你们不够努力,如果你们像她一样勤奋努力,早早升职加薪,先攒够第一套房子,再攒第二套,那就不需要这样了。

她说的是事实么?看似是,但不是全部。

这个女上司出身好,家里有钱供她念书,所以学历高,学历高起点就高,起点高跑得快,就赚的多。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如果你每月薪水5000块,基本开支4000块,净结余1000。如果你每月薪水10000块,基本开支还是4000块,净结余就是6000。

虽然薪水只翻了一倍,但是净结余翻了六倍。

你看到了么?起点高一点是只高了一点么?不是的,也许是高了六点。

作为上司你只看到了结果,却没有去想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

他们原生家庭没钱,读书要背贷款,上班每天挤地铁通勤时间很长,很耗费精力,谈个恋爱想亲热一下,只能去小旅馆,还总是满员,家里人口多,不和睦,一堆的烦心事......

你认为这一切不关你的事,说明你只是把他们当工具人。

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拿破仑为了了解自己士兵的体力,从小就养成了吃黑面包的习惯。黑面包是给士兵吃的,他是贵族,将来是从军官做起,但他认为不懂兵的将是无能的将。

这就是优秀的管理者与拙劣的管理者之间的差距。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一定是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预期管理,而不是为了省事简单粗暴。

一个班里有三十个人,你不可能告诉所有人,你给我冲,不成为前十名的都不是好学生。

概率告诉你,总有人要做后十名,这里面原因非常复杂,起点,运气,天资,太多了。

你始终用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是没有办法达到整体最优的。

前十名你可以让他们自由搏杀,激烈的竞争,中间十名你要让他们寻找各自的优点。也许你总分就是上不去了,但你能否找到自己单科的优势?

最后十名你要让他们明白,人生不是独木桥。爬山爬的快是一种选择,拍下沿路的风景,是另一种选择。

这样的老师才是个好老师,否则是个蠢老师。

别人有那么多实际的困难你都视而不见,还一味的刺激人家,你这是唯恐天下不乱。

这两天环球报的老胡同志说了一番话,我觉得挺好。

他说,企业家,尤其是大企业家,应该把心思放在多纳税,多提供就业岗位上。

有的企业家,成天得瑟,总喜欢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有的企业家,管不好自己或者亲属,过着与公序良俗不符的生活。

没有点名,但大家其实也都明白。

就像一个班级,当你身为全班前三的时候,你的言行势必成为别的同学效仿的榜样。

你自己持有什么观点是你的私事,但在公开场合下,你总不能误导别的同学吧。

比如你说你从不遵守课堂纪律,成天泡夜店,还跟电子游戏厅的老板勾肩搭背称兄道弟。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你让别的同学听了怎么想?

人世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链,前十名是一个小圈子,全班是一个大圈子,情况是不一样的。

不可能所有人一起做第一的,一个班六十个人,如果后三十名逆袭做了前三十名,那前三十名就是新的后三十名,后三十名始终存在。

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这个事实需要耐心,需要诚意,需要温和的让大多数人理解。

剧中的刘德华最终选择死,为自己做错的事情赎罪。

可我觉得该赎罪的不是他,是我们,是我们大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