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春:掉枪河畔望青台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掉枪河畔望青台

作者 | 郑长春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在豫南大地的伏牛山东麓,流淌着一条古老的河流——掉枪河。远古以来,掉枪河如伟大的母亲,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先民。先民们在这片沃土上栉风沐雨,辛勤耕耘,创造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两汉以后,造船业的发展,商业的发达,南北物资交流频繁,掉枪河这条源自中原腹地注入长江的河流,成了南北物资运输的水上生命线,南北方的物资通过这条生命线,或南下江南,或北上晋冀,或西北入关,它和古镇青台朝夕相处,共同演绎了这里独特的传奇。
“复殿重房,交疏对溜;青台紫阁,浮道相通。”“青台”二字,意味深长,在古代地图上为“青苔”。相传在商朝以前,低洼潮湿,遍生苔藓荒草,故名“青苔”。因东依唐河,西南濒临掉枪河,方(城)枣(阳)古道穿境而过。
陆路长年人来人往,车马不断;水路货船南来北往,不时在此停歇。此凭水陆之利,这里很快就成了繁华之地。后由于雨水冲积,河流改道,这里淤积了厚厚的沃土,人们开始在这里种菜为生,聚集到青台把所种的蔬菜批发零卖给周边群众和外地客商,慢慢形成集镇,因此起初叫“青菜街”。
后来人越聚越多,生意越做越大,到汉朝时已形成方圆百里数一数二的商贸中心,车马客商整天川流不息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东汉时,为皇帝掌管文书的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尚书机构称“台”,有令、仆射各一人,尚书六人,分掌三公、吏、民、客、二千石及中都官等六曹,分割或取代了过去的“九卿”职权。青台就出了一位这样级别的官,于是青菜街就改名为“青台街”。
“五陵年少宿青台,一岁烟花几度开。”据《资治通鉴》载,历时四年的唐朝宪宗征讨淮西叛军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李愬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击淮西青台城,拔之”,即为此次战事。明嘉靖《南阳府志》把青台称为“古称唐邓之郊,实南阳弼辅之地”。
清康熙《唐县志》也说,“扼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西临关陕可以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谷粟,南通荆湖巴蜀可以取货财,北距三都可以遣援,南阳之形唐宝司其胜焉。昔李愬合隋邓而擒元济,刘祥筑青台以图襄阳,固用武之国也。”
“过赊旗以南二十里为青台镇,为旧时军事要塞,左倚唐河,元初筑城,屯军于此,以图襄阳。”这是光绪《南阳县志》里有一段话。点点数语,道破所在。再往前追溯,《宋史》和碑文上记载的“四十五里许封镇”,据说其城南门就在今日的青台古镇。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宋将岳飞受命北伐,在取得随州、襄樊大战的胜利后,接着挺进新野、邓州,战宛城、收唐州(今唐河县)。青台一战,击败伪齐将李成十万大军。后在南阳卧龙岗留下"还我河山"等墨宝。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八月,时年三十五岁的岳飞,不断接到宋高宗、秦桧强令退军回朝的金牌。
岳飞被迫南归后,河南大部分地区又被金兵占领。从战争的整个过程看,虽然青台一战岳飞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忍令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其结果是悲惨的:一代堂堂抗金名将竟被一伙狼狈为奸的无耻之徒,以“莫须有”罪名陷害风波狱,岂不悲哉!岳飞出生入死地抗击侵略者,到头来“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所以,青台一战的成果也很快被历史尘埃无情掩埋。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青台传名于汉代,见史于唐朝,乱于宋元,兴于明清,清末民初环河筑寨,辉煌时寨高三丈、长八里,河宽深各两丈,引掉枪河活水绕寨一周并下游再次流入河道,沿寨墙设四门八堡,高大城楼,直冲云霄,蔚然壮观。
兴盛时,掉枪河里一年四季舟楫如林,行则鱼贯,泊则雁排。在他的记忆中,每天进出码头的船只有上百艘之多,到河街交易货物的骡车马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商贩们的讨价还价声,搬运工们的劳动号子声此起彼伏,喧闹不歇。
天色渐晚,忙碌了一天的商贩们奔向老街,或入店投宿,或呼朋唤友上酒馆小酌几杯,或上山陕会馆津津有味欣赏一场豫剧。背街主要是本地人的住宿区,而老街则是本地商人的大本营。
一条只有两公里多长的老街,竟有百货、杂货、副食、酒馆、茶楼、旅店等商铺二百多家。老街路中间有一条青石板路,都是一些两米长、一米宽、十多公分厚的青石,经过行人日积月累的踩踏,青石表面大都被摩擦得跟明镜一般,那些青石板的印痕见证着古镇曾经有过的繁华。
小时候,我常跟着父母在镇上赶集,南北三四里长的大街上真是无所不有,粮行、棉花行、布行、染坊、烟行、酒馆、油坊、茶楼、旅社、修车行、屠宰场、豆腐坊、豆芽作坊、蒸馍屋、磨面房、小吃店、铁匠铺、中医堂、杂货店等。尤其每逢新春佳节期间,总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旱船、高跷、戏曲、杂耍等精彩演出,其场面热闹非凡,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古镇无与伦比的亮点。
曾几何时,有“南船北马”之称的掉枪河,一度被当代文明的汽车、火车、飞机所取代,河水逐渐下落,船帆日益隐没。从此,碧波荡漾的河水只有在梦中流淌,巍巍寨墙化为淡淡记忆,起航的码头上,儿时的歌谣日渐迷茫,一河两岸荒草丛生,残垣断壁随处可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只有古镇上破落的石桥、古寨依然挺立,默默见证着兴衰更迭。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古寨墙虽历经岁月风雨侵蚀,却余韵犹存,威风不减当年,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伸展着宽厚的臂膀,将青台古镇紧紧拥抱。
我漫步在魂牵梦绕的老街上,眼前依稀浮现出掉枪河昔日的繁忙景象:清澈的河水,或激流奔腾,或平湖如镜;船帆点点,或顺流而下,或逆水竟上,樯楼资储,帆桅丛林,船江号子,百舸争流。
一座座横跨隘口的石桥,雄伟险峻的寨门,高大宽厚的寨墙,及草木密布的护寨河,足可想见青台当年作为军事、经济重镇的辉煌。河岸边的鸟语花香与辛勤耕作者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交融辉映,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面顿时铺展眼前,使人感慨万千:尽管岁月无情、造化弄人,但那感天动地的故事,依然生生不息地流转在阡陌相交的田园,将历史久远的小镇刷新出一层生机勃勃的底韵。
“桑阴蔽日交垂路,麦穗含风秀满田。千里郊原想如画,正宜携酒望晴川。”掉枪河是唐河的支流,唐河是汉江的支流,汉江又是长江支流,真如诗中所云:“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如今,唐河复航的规划已提上重要日程,必将为掉枪河的振兴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青台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本文获《躬耕》杂志社“草庐杯”征文比赛优秀奖)

作者简介

郑长春,笔名老枪,1975年2月生于社旗县。现居西安,供职于政法宣传单位。15岁开始发表文章,至今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作家》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1000多篇(首),并多次获奖。著有纪实文学《急红眼的中国人》、散文集《激情碰撞》《古镇遗梦》《赊店物语》等,部分作品被翻译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西兰、西班牙等国家。《青台镇》是其首部长篇小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