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有感

人,大多每天都要走路,有的专门下载一个APP计步神器,每天看看自己走了多少步,朋友圈里晒一晒。其实,人生的不同阶段,走路的意义是不同的。

少年时,走路要有心。

小时候,我怕写作文,老师布置写日记,我回到家就让爹教我,爹说一句,我写一句。爹说,这样你是学不会写作文的,你要从生活中收集素材,比如走在路上,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都可以作为写作文的素材,要做一个有心人。

那时,学校离家有二里地,那时也不用家长接送,自己背着书包就去了。路上有什么?于是,走在路上,我用心去看。迎春花什么时候开了,燕子什么时候来了,邻居大婶大娘们如何在吵架。被我都写进了日记里。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赶快把路上看到的写下来,不然过一会儿就忘了。

小时最喜欢的事儿是和爷爷一道去姑姑家,因为表哥家有好多小人书。每次去爷爷总是让我走在前面,到了岔路口,爷爷故意往别的路口走,考验我是不是认识路。我站在路口,冲着爷爷的背影跳着脚喊:爷爷,错啦错啦,去姑姑家是走这边。爷爷恍然大悟的样子,哎呀,要不是我的孙子我该走错路了。为了充当小向导,我就刻意去记路边的标记,为的是不会迷路。这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所以,外出游玩我很少迷路。

青年时,走路要目标。小学结束我上了初中,学校离家有五六里更远了,走路大约要半个多小时,原来的伙伴相继辍学,渐渐地就剩我一个人了,没有人说话,我就自己给自己背书,事先把需要背诵的课文或者单词抄写在一张纸条上,走着路从左边口袋开始掏,背会一条然后放在右边口袋里,一篇课文在路上就背会了。到校后,我总是第一个去跟老师背,同学不知我的“法宝”,都以为我有一目十行的功力,其实功夫全在路上。有了目标,我的上学之路一点也不孤单。

后来,我上了师范,每月回家一趟。公交车站离家还有二十多里,有时一个小时一趟车,偶尔还会两个小时一趟车,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感觉不到,当你离车站还有二三十米时,眼睁睁的看着公交车绝尘而去,那种无奈绝望,你还要等一两个小时才可能等到下一趟,所以我走了特别快,见到前面有人,我心里就定下目标,我要超过他,然后脚下生风,追上之后再确定下个目标,后来我知道日本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也是这么做的,分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这样,在路上我就想超过前面的人,不由得就加快脚步,以致于如今和妻子散步,妻子老说我,你这是散步吗?像是要和我比赛跑步呢。

确实,人到中年,走路不能急了,要稳。每次和女儿外出,每逢有小路和大路,女儿大多是选择走小路,因为“走路不用问,小路必定近 ”。我和妻子都喜欢走大路,大路平稳。其实,人到中年,工作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一步一步去走,不能急,一步一个脚印。那天下雪后,我和妻子去雪中漫步,看着路边的小孩子被大人用雪橇拉着跑,年轻的少年在滑雪追逐打雪仗,而我也想学一学孩子们滑一下,结果一个不小心,屁股蹲在雪地上,尾骨受了伤,此后两三天不敢坐凳子,不能平躺睡觉,虽不敢说自己老了,但的确已不再年轻,路还是一步步走。

不仅走路如此,生活亦如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