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本文这个词汇并非指大众第一印象中的某种身份,而是关系,同理“网恋”,只是对应的是友情而已。“网友”,顾名思义,互联网朋友。互联网也是广义范围,除了陌生人社交外,还包括现实有交集但互动有限或者因为时空弱化情感的情况。互联网朋友从形式上比较单纯,只是为了缓冲无聊或者找共同语言建立的临时社交而已,可以不需要利益相关,两个以上构成的群体但凡保持相同方向的目标,至少单方面有意愿对话,就会产生交集。
“网友”是一种范围庞大的情感互动,不仅局限于几个人各自绑定的游戏,还可能以小型意见领袖跟支持者之间长期互动的动态进行。互联网友谊最初的形式就是线上聊天,不一定讲究时效性,但程度可以跟面对面真实交流比较,接近或者超越。一旦哪边炸出以“哦”为代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这场对话注定要破产,强行表态只会自讨无趣。
可是“网友”未必就要这样走流程,毕竟在更宏观的范围中,背景相对开放。比如跟意见领袖互动,大部分都是单方面的,而且情感依赖也不平衡。这样的关系有点接近追星,但不至于那么疯狂,所推崇的对象存在一部分自己预期和假设的优势。总之,意见领袖是不怎么会被普通受众打动,所以如果想跟一般“网友”那样要求被注意地刷存在感,不现实。
所以在跟意见领袖建议“网友”的时候,基本按照能保持共鸣来要求,只要我们还有兴趣,这种关系就会活跃。前面提到,还有一种意见领袖属于穷人版,有以万为单位的粉丝数量,没那么未知,但话语权和存在感有限,也需要被认同。这个规模的意见领袖,特别迷你,因此他们可能会最大程度满足受众的需求,做法包括但不仅限于:回复评论以及按照粉丝想看的内容打造作品。
整体而言,意见领袖还是占据主动的,除非真的利益相关(比如榜一这样的身份),否则他们实际上对于有限掉粉是可以接受的,更何况其中还有反对者。这个群体对“网友”反馈来自群体,而非个体。群体也可以被视为时代主流的一部分,可以去具体化,能当成文化来研究。所以意见领袖对具体到某个账号的声音不会太计较,他们跟支持者建立的关系是按照科学理论来的。过程不容易,特别费劲,需要一定天赋,还有成体系的过程,和不稳定的结果。
站在对面的受众,没那么复杂。会因为主动却没有被意见领袖点名感觉到失去存在感,同时也可以在某些意外出现导致毁三观的时候没有太多限制就解除“网友”关系。这就是我上面说的形式单纯,没有利益相关,只是在娱乐和塑造形象。
“网友”还有独立形态,这就比绑定精神需求更具体了,性质上有更多内容。但既然前缀是“互联网”,就意味着这种情感交流存在有限期,话题也不会太多,时间随机。有一种办法可以扩大“网友”的深度,那就是转型现实,不一定能完成质变,确实最大程度兑现假设有的潜在趋势。以互联网为主要介质的关系,不对应现实,都是虚拟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