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酷暑天气,烈日炎炎,太阳炙烤大地的每一寸肌肤,令人望而却步。但宣化街却绿意盎然,大片浓阴遮天蔽日,给过往行人擎起一把把绿伞。我不知道宣化街的法桐出身何处,在济源定居了多少年,我只知道它为了长大变粗而年年脱皮、因各种需要而被定时修剪,修剪后的枝条被拉到四面八方,扦插后努力生长成更多的大树。济源的宣化街,宣化街所在的济源,也如宣化街两旁繁茂的法桐,奋力向上,在记忆里形成奔腾不息的长河……当地发展看教育,济源教育看宣化。曾经,西关小学、济水一中,巍然矗立在宣化街北侧,是济源的最好学府,全市学子仰望的天堂。凡是有点门路的家长,即使砸锅卖铁,也情愿让孩子享受“天堂的荣光”。2001年,济源对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为了让济源人享受更公平的教育,政府又统一筹建公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大专、大学,统一发放课桌凳,统一配备实验室、图书室,统一规范寝室,统一投资“三通两平台”建设。从硬件到软件,从科技到师资,各种建设均让学校省心、老师放心、学生开心。如今,济源的学校不光校舍引领河南省潮流,教学成绩、艺术特色、综合素质也在省内乃至全国首屈一指。安装了空调的教室、免费开水供应的教学楼与宿舍楼、智能帮助学生成长的电子阅卷系统、全面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学费的优惠政策,更是吸引外地人前来就读,十二年义务教育已经深入老百姓心中,孩子还要接受高等教育,最好读个硕士博士,这样更有前程。“投资教育是人生最大的回报”,济源人的教育意识就如道路两旁的法桐,从政府引导到逐渐形成到根深蒂固,济源的莘莘学子很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济源逛街选宣化,宣化逛完再选择。土生土长的济源人,无论购买针线笸箩还是衣服鞋袜,无论购买日常用品还是家用电器,都喜欢约上三五好友,从东到西,沿着宣化街一家商铺一家商铺慢慢转悠。从早晨到黄昏,能试的试,能摸的摸,对“贵重物品、非买勿摸”的也要细细问过。肚子饿了,买一根烤串;口干舌燥了,买一根冰棍;腰酸腿困了,坐在台阶上小憩片刻。那时,逛街就是开阔视野,询问就是增长见识,小店小铺就是情侣的消遣地,汤帝商厦就是孩子的游乐场。慢慢地,宣化虽然依旧“喧哗”,但也开始引领济源处处繁华。从步行街到专业市场,从小作坊到大企业,从知名景区到农家小院,从地摊经济到合理规划,从实体产业到网络文化……济源的商业圈,以“宣化街”为核心向四周辐射,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甚至超越地理范围,向洛阳、山西等周边城市进发。虽然,大家的选择余地更大,但潜意识里永远铭记“宣化街”这条商业之河。“从单行到双行,健康意识渐形成。”济源最初的限行,该是宣化街的“单行”。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防止交通堵塞,政府顶着重重压力,实行部分路段单行。这就如“法桐脱皮再生长”,大家的环保意识也在强迫中慢慢形成。“清除重污染企业”、“禁止焚烧秸秆”、“逢年过节不放鞭炮”,人们开始享受“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双重福利。“步行上班”“低碳出行”“健身运动”“精神富足”“提倡文明”“生物防治”,百姓自发组织,互相监督,把小日子过得美美满满,把大济源建设地如花似锦。“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宜居城市”,一份份荣誉收入囊中。伴随荣誉而生的,还有洁净的空气、蔚蓝的天空、健康的民生。“愚公移山,敢为人先”,在千年流传的愚公精神里,宣化街的法桐已经唱出更多清歌,还会形成更多长河。
作者简介:曹玲,河南济源太行路学校老师,喜交朋友,热爱文学。
审核:赵公文 | 责编:王芳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