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9月10日,美国选手弗兰克·肖特(Frank Shorter)赢得了慕尼黑奥运会男子马拉松冠军。在著名田径作家马克·布鲁姆(Marc Bloom)看来,肖特就是史上最伟大的马拉松选手,成就足以匹敌当下公认的GOAT埃鲁德·基普乔格(Eliud Kipchoge)。
且看他如何自圆其说——
肖特和基普乔格几乎是相差了半个世纪的两名选手,但这并不妨碍通过事实得出一些合乎逻辑的结论。在当下,最简单且省事的一个观点是:没有一名马拉松选手可以与基普乔格相提并论——在人们的集体意识中,他遥遥领先,一次又一次的取得超越,当然,最近的一次,他在札幌的闷热天气中卫冕了奥运会冠军。同样,人们也很容易忘记已经过去了的肖特时代:没有田径世锦赛,没有六大满贯,没有精英兔子,鲜有大型城市马拉松赛事,也没有Nike,在那种业余的环境下,没有办法以跑步谋生。更不用说那些上世纪70年代早期的老式跑鞋。啪嗒作响,基本上和泰德·科比特(Ted Corbitt,1952年奥运会马拉松选手,首位代表美国参加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非裔美国人)的暇步士(Hush Puppies)一样高科技。在任何运动中,跨越时代的比较都殊为不易。贝比·鲁斯(Babe Ruth,1920-30年代纽约扬基队的强打者,曾经连续三次打破大联盟全垒打纪录,被誉为“棒球之神”) 、乔·迪马吉奥(Joe DiMaggio,1936年起效力于纽约扬基队,12次入选全明星,9次夺得棒球联盟总冠军,3次当选MVP,历史上第一个身价过百万的棒球球员)还是威利·梅斯(Willie Mays,被誉为棒球史上最优秀的球手之一)?埃尔金·贝勒(Elgin Baylor,1958年以状元秀身份进入NBA,10次入选NBA最佳阵容一阵,11次入选NBA全明星阵容,湖人队史最佳小前锋之一)还是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杰西·欧文斯(Jesse Owens)还是尤赛恩·博尔特(Usain Bolt)?在这样的争论中,从不缺乏冷门。但就像凯文·克莱恩(Kevin Kline)在1993年出演的影片《雾水总统Dave》中饰演的冒牌总统在试图不削减儿童庇护所拨款的情况下平衡联邦预算时所说的那样,“让我们试一试,看看能想出什么。”
众所周知,1976年蒙特利尔和1980年莫斯科两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获胜者”瓦尔德马·西尔平斯基(Waldemar Cierpinski)是由当时声名狼藉、滥用药物的东德炮制而来的。随后,他在这项运动的各个方面都名誉扫地。在1976年之前,西尔平斯基只跑过两场马拉松,都是在捷克斯洛伐克,一场以2:20:29获得第三名,另一场以2:17:31获得第七名。上世纪90年代,德国的一些报告详细曝光了前东德运动员在各种体育运动中使用违禁药物的情况,总人数高达数百人,其中就有西平尔斯基的名字。这样一来,在蒙特利尔获得亚军的肖特才是实际意义上的冠军;四年前,他在慕尼黑赢得了奥运会马拉松金牌——肖特和基普乔格一样连续两届获得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在蒙特利尔获得铜牌的比利时人卡雷尔·里斯蒙特(Karel Lismont)将递补为银牌,他在慕尼黑就获得了银牌;美国选手唐·卡尔东(Don Kardong)则将在1976年收获铜牌。一些在当时报道世界大赛的人,比如1985年澳大利亚堪培拉的IAAF世界杯,亲眼目睹了东德女选手在禁药加持下的统治力——以及她们明显的男性特征——尽管民主德国官员试图在选手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将其与媒体隔离开来。在堪培拉,东德女选手赢得了从100米到3000米,还加上跨栏和接力项目的所有冠军。玛丽塔·科奇(Marita Koch)47.60的女子400米”世界纪录“保持至今。东德人所做的一切是无法洗白的。让我们停止通常所说的,肖特在奥运会上获得一金一银,再在银牌后面加上一个星号注释。这一点,不存在争议。在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肖特:两金;基普乔格:也是两金。二者战平。
基普乔格在东京(2:08:38)领先亚军阿布迪·纳杰耶(Abdi Nageeye)80秒,在里约(2:08:44)领先亚军费伊萨·里勒萨(Feyisa Lilesa)70秒,两场比赛净计时赢了150秒;肖特在两届奥运会比赛中都赢了比利时的里斯蒙特,1972年(2:12:19)以接近半英里的巨大优势赢了2分12秒,这是现代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冠亚军的最大时间差距,1976年(2:10:45)赢了27秒,两场比赛净计时赢了159秒。在这一数据上,基普乔格和肖特的差距也相当小,可以算作平手。
1972年,肖特击败的对手包括获得亚军的里斯蒙特,1971年欧锦赛冠军;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季军马莫·沃尔德(Mamo Walde)是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马拉松冠军;他的美国同胞肯尼·摩尔(Kenny Moore)排名第四;1968年奥运会亚军、日本的君原健二(Kenji Kimihara)获得第五名;1970年波士顿马拉松冠军、将赛道纪录提高了3分多钟的英国选手罗恩·希尔(Ron Hill)排名第六;2:08:34(1969,安特卫普)的时任世界纪录保持者、澳大利亚人德里克·克莱顿(Derek Clayton)位列第13名。需要重复的是,肖特以超过两分钟的优势赢得了奥运会的胜利。1976年,肖特的对手除里斯蒙特和卡尔东外,排在第5-7位的依次是:芬兰的拉塞·维伦(Lasse Viren),1972年和1976年两届奥运会5000米、10000米双料冠军;加拿大人杰罗姆·德雷顿(Jerome Drayton),三届福冈马拉松(实际上是世锦赛)冠军得主,1975年创下2:10:09的加拿大国家纪录,保持了43年之久;前苏联选手莱昂尼德·莫塞耶夫(Leonid Moseyev),他在随后的1977年获得福冈马拉松亚军,并成为权威的《田径新闻Track&Field News》年度排名第一的马拉松选手……还有比尔·罗杰斯(Bill Rodgers),职业生涯在波士顿和纽约各有四次夺冠经历,他在蒙特利尔因伤排在第40名。基普乔格在2016年里约2:08:44夺冠之前就奉献很多令人兴奋的比赛,当年早些时候,他还在伦敦夺冠并创下2:03:05的当时个人最好成绩。落后70秒获得亚军的费伊萨·里勒萨在2010年鹿特丹以2:05:23获得第四名,在2012年芝加哥以个人最好成绩2:04:52收获亚军,还是2011年大邱世锦赛马拉松铜牌得主;美国选手盖伦·鲁普(Galen Rupp)11秒之差获得第三名,他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10000米银牌获得者;获得第四名的厄立特里亚选手吉尔梅·格布雷斯拉西(Ghirmay Ghebreslassie)落后鲁普59秒,2015年19岁时就在北京世锦赛上获得马拉松冠军,同年早些时候的伦敦马拉松他与基普乔格同场竞技,2:07:46获得第四名。奥运会卫冕冠军、乌干达的斯蒂芬·基普罗蒂奇(Stephen Kiprotich)2:13:32排在第4位,他也是2013年莫斯科世锦赛冠军得主。在东京,更确切地说是札幌,基普乔格的主要对手是两位出生在索马里的欧洲人:代表荷兰参赛的阿布迪·纳杰耶,他在2020年瓦伦西亚以2:07:09获得第15名;以及纳杰耶的训练伙伴、代表比利时参赛的巴希尔·阿布迪(Bashir Abdi),在奥运会前的最近两场马拉松比赛中,阿布迪在去年的东京以2:04:49获得亚军,在2019年的芝加哥以2:06:14排在第五位——在札幌,他们已几乎相同的成绩分享了第二、三名。获得第四名的是基普乔格的同胞劳伦斯·切罗诺(Lawrence Cherono),成绩与第三名也极为接近,2019年,切罗诺在波士顿(2:07:57)和芝加哥(2:05:45)连夺两冠,并在去年的瓦伦西亚以2:03:04的个人最好成绩收获亚军。总之,两人在这一维度的比较也是一桩难事。基普乔格和肖特都击败了当时每一位拥有上升空间的优秀跑者——而且是两次。显然,始于2006年的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致力于在最好的条件追求最快的速度,加之部分赛事启用了精英兔子,基普乔格的对手更多也更快,这与半个世纪前的肖特等人所做的事情毫无相似之处。
如前所述,在肖特那个时代,12月的日本福冈国际马拉松被认为是世界锦标赛,几乎所有最好的选手每年都会来到这里。肖特在1971-1974年间赢得四连冠。四年的成绩分别是2:12:51、2:10:30(个人最好成绩及当时的美国纪录)、2:11:45和2:11:32。面对当时所有奥运会级别的伟大对手,肖特连续四年拿下冠军。在福冈这座三面临海的城市,他需要与来自各个方向的乱风作斗争。在其他马拉松赛事中,肖特也不乏取胜经历,其中就包括1971年在哥伦比亚卡利举行的泛美运动会,当时正值酷热的8月。这是肖特的首次亮相国际马拉松大赛,他在比赛中一度因水土不服导致腹泻,在14英里处被迫停站,而后反超获胜。凭借福冈的四连冠和两场奥运会马拉松的胜利,肖特在1971-1976年连续六年成为世界顶尖马拉松选手,这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强大统治力。放眼后世,也只有基普乔格才能与之匹敌。自2014年在芝加哥夺冠以来,除开2019年,基普乔格一直是世界最佳马拉松选手,他赢得了八次大满贯赛事冠军。2015-2019年间,他在柏林三次夺冠,在伦敦四度加冕。他习惯在马拉松比赛中击败一众火箭般的挑战者,其中四次战胜伟大的埃塞俄比亚选手凯内尼萨·贝克勒(Kenenisa Bekele)。基普乔格10次跑进2:05,2018年在柏林创造了2:01:39的世界纪录。(当然还有那场不遗余力宣传的Sub-2:00——2019年他在维也纳以1:59:40完成了一次好莱坞式的表演——这是Nike的营销噱头,但足够绝妙。)肖特的福冈四连冠与基普乔格的大满贯八连胜相比如何?(让我们暂且抛开时间。)对于肯尼亚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别那么快下结论。肖特没有收入颇丰的大满贯赛事,他很幸运能得到经费,没有精心设计的赛道,也没有精英兔子。与现在相比,那个时代的马拉松运动员像是没有起跑器的短跑选手,或是要在煤渣跑道上跑10公里的人。他们用老式转盘电话交流,有些人的住址还没有邮政编码。马拉松像是“疯狂三月”之前的大学篮球,超级碗之前的NFL。正是肖特等人在背后的努力,才有了上世纪80年代职业跑步的兴起及当下明星们获取的财富。从1971年的泛美运动会到1974年的福冈,肖特在两年半时间里赢得了八场马拉松比赛,其中包括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基普乔格也获得了八个大满贯赛事冠军,这是无需否认的,但我认为在“商业模式”的驱动下,越来越快的赛道、引导车、精英兔子,以及出场费和奖金,削弱了马拉松的辉煌历史,并从选手的成就中抽取了一点点东西。最近几十年,马拉松对于精英选手变得“更容易”了,好成绩多如牛毛。伟大的马拉松选手不是这样的。
抛开“公平”与否的争论,超级跑鞋据说可以为顶级马拉松选手赢取两到三分钟的时间优势。让我们以每英里5秒计算,一场马拉松会节省2分钟略多的时间。与那些有起伏山丘或其他自然地貌的赛道相比,平坦、经过完美设计、满足精英选手(及赞助商)的理想的快速赛道,每英里又要快上5秒(虽不科学,但这是一个合理的估算。)如今精英兔子、引导车等辅助手段,每英里又可以赢得10秒的时间——对于基普乔格这一代选手,每英里要节省约20秒时间。
如果你对这些准备工作存有异议,可以参考职业自行车选手。在环法这样的赛事中,完全是由队友为冠军争夺者及个人赛专家破风的。在跑步领域,只要你被配速员众星拱月,就没有什么不同了。你甚至连补水都不需要停下脚步,你的同伴们将你保护了起来。想想去年的一场赛事,颇为典型的时下的跑步盛会,吸引了一批著名的马拉松选手来此追求一个好的成绩:前文提及的瓦伦西亚,在西班牙东南沿海的平原上进行,12月凉风习习,湿度也很低。冠军选手成绩2:03:00,此外还有3人Sub-2:04,10人Sub-2:06——全部来自东非——排在第17位的男选手成绩是2:07:26。随机挑选一名选手,获得第11名的厄立特里亚人奥克贝·基布罗姆·鲁森(Oqbe Kibrom Ruesom),他的成绩是2:05:53,而他在札幌以2:16:57排在第35位。没有一个明确的关于准备工作的研究,也许在马拉松这种充满变量的事件中这是不可能的。但根据读到的资料和观察到的结果,这位裹着襁褓的超级巨星在无处不在的保护者的帮助下,辅之以前方的引导车,每英里是可以赢得前文所述的10秒钟的优势的,全程马拉松就是4分多钟。因此,可以推断,在超级跑鞋、超级赛道和超级兔子的综合加持之下,每英里可以节省约20秒,大约8分钟的效益。这一数据,很有意义。
以今天的视角看来,肖特当年的2:10、2:11、2:12与基普乔格(以及其他很多选手)多年来一直可以跑进2:05可以画等号。在一场理想化的肖特与基普乔格的对决中,在今天的比赛条件下,穿着当今的跑鞋,我相信我们会看到一场针锋相对的对决,也有可能是一场实质性威胁2小时大关的战斗。总而言之,在我看来,肖特与基普乔格之间这场跨越了近50年时间的GOAT之争应该是一场平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