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情怀——访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林霖 

1985年,政府颁布“艺人带子女”的政策。时年16岁的林霖,进入福州雕刻总厂跟随父亲林元康学习寿山石雕技艺。学习寿山石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法之后,林元康让他试着雕刻弥勒、童子等传统人物。 1987年,林元康老艺人退休,在他的推荐下,林霖拜入阮章霖大师门下,继续研习寿山石雕刻技艺。

《皆大欢喜》 林霖 作

章霖师对林霖的要求十分严格。当时在石雕界流行着“功夫半,工具全”的说法,即要想雕刻的好,工具是非常关键的。于是,阮章霖大师便让他从磨刀开始学起,无论是手凿,还是修光刀等刀具,都要让他磨到标准为止,单纯的磨刀便耗费了二、三个月。直至磨有顺手的工具后,章霖师才开始对林霖传授“相石与布局"及“石势”。一石在手,要反复的揣摩,好的石头,色泽艳丽的一般要放在上面,着重突出重点,如人物面部,而人物群雕,更需强调布局的主次和呼应。

《观音》林霖 作

1991年,雕刻总厂领导决定组织一批优秀的青年技工去景德镇雕塑学院进修,林霖也在其中。经过雕刻实践的锻炼,林霖深知自己在人体结构、比例方面的不足,十分珍惜这次提升美术雕塑理论的机会。景德镇雕刻学院的两年学习,他如饥似渴汲取知识,针对自己的薄弱项强化提升,特别是人体的解剖、比例等方面。

学成回厂后,林霖继续钻研雕刻技艺,曾与章霖师一起雕刻大型题材的寿山石雕。《群仙祝寿》作品采用罕有的李红奇降石刻就而成,祥云缭绕,王母娘娘乘凤而来,接受群仙的祝寿,整体布局有序,人物雕刻精确到位。

《蚌女》林霖 作

当时雕刻总厂研究所还有许多知名的老艺人在岗,如在林霖的工位对面的陈敬祥大师,每每遇到困惑向他咨询时,陈敬祥大师都会倾囊相授,热心地传授雕刻飞禽动物类的技巧。对敬祥老师而言,寿山石雕艺术是他一生一心追求的目标,对寿山石雕专业的热爱与光明磊落的情怀,为了让福州寿山石技艺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他对于每位前来请教的后辈都十分耐心,他把林霖当成是自己的徒弟,有问必答、毫无保留!

《达摩》林霖 作

退休在家的父亲林元康也是林霖学习的主要来源,他们曾合作雕刻过较大型的作品《八仙过海》。父亲常教诲林霖:八仙类作品,八个人物、八件道具、八只动物。他们要分别分组,一般常为两三个人物分组,感情上要相互呼应,组与组之间还要相互交流,人与动物之间也要有所呼应。前后、上下要让他们互相对话,还有巧色石的分布等,这些都是极不容易掌握的技巧与知识,但一旦雕刻好了,今后雕刻单一的人物就好办了,尤其是从八仙演化出的“达摩”题材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除了传统题材外,林霖还尝试各种题材作品,《嫦娥奔月》便是他的经典之作,在市场上赢得了一致认可。

《嫦娥奔月》林霖 作

林霖现在已经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八闽工匠”、福州市一级名艺人等荣誉。他不单单深入探讨雕刻艺术,还认真培养寿山石雕艺术年轻一代的传承人,有谢道勇、林建日等十数人,他也因此被评为“福州市名师带徒先进工作者”。除师徒制外,林霖还在艺校任教,兼任福建省丝路艺品培训学校的常务副校长兼教务处主任,近年来他组织培训出的艺校学生多达到150余人。

福州寿山石雕的技艺得到传承与发展,闽江后浪推前浪,绚烂的寿山石雕这一艺术之花,必将更加发扬光大!

林霖徒弟作品展示

《虎溪三啸》林建日 作

《沉思罗汉》邓进伟 作

《静待花开那一刻》朱金添 作

《古寨晓韵》孙文和 作

《寿星》许隆 作

《上善若水》谢道勇 作

《知而悟真》余秋 作

《守护2·韦爷》方国平 作

《吉祥狮》王文清 作

《金蟾献宝》林信容 作

欢迎各位寿山石爱好者前来交流品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