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位艺术家,登上了最不平凡一年的年度榜!

这十位艺术家,登上了最不平凡一年的年度榜!

文 | 李天琪
丨本刊资料库、各艺术家
版式设计 | 乐天

作为艺术圈的年末“颁奖礼”之一,《Hi艺术》年度榜单虽然没有红毯和奖杯,但也代表了某种视角和趣味下的关注与肯定。虽说艺术不是竞技体育,不存在明确的打分规则,但活跃度、影响力、展览质量等“肉眼可见”的要素,艺术圈外的观众尚可感知一二,更何况是久经沙场的业内人士。 

艺术家向来是当代艺术界的绝对主角、运转核心以及所有人关注的焦点,《Hi艺术》2020年度艺术家榜单的盘点结果,由近40位不同地理坐标的策展人、艺术家、学者、藏家、媒体从业者和艺术机构负责人从当年举办过个展的89位艺术家候选名单中投票选出。2020年,谁最活跃?谁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的明星?谁的展览引起观看热潮、激发最多讨论?且看榜单分解。

2020年《Hi艺术》年度榜单由《Hi艺术》编辑部、专栏作者及往届上榜嘉宾共同投票得出

致谢投票嘉宾(按姓氏首字母排列):鲍栋、陈少勤阿姨、崔灿灿、杜杰、冯博一、冯兮、胡斌、鞠婷、李宁、李熠、刘钢、龙星如、卢迎华、马秋莎、邵舒、施勇、唐泽慧、王从卉、王将、王晓松、王智一、许宇、杨欣嘉、酒仙桥一姐、于瀛、张丹丹、张宇凌、赵梦莎、周婉京

TOP 1

张恩利

一场个展刷新认知

在近40位评委的投票结果中,张恩利以巨大的票数优势登上年度艺术家榜的榜首。从东北到上海,从具象到抽象,在30多年的绘画生涯中,张恩利从未卷入过任何艺术流派或浪潮之中,剥离了时代叙事,水桶、电线和皮管等简单的日常之物是他笔下最具代表性的符号。
2020年11月的上海艺术周期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的张恩利个展“会动的房间”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以巨大体量和精良制作引发了一波“张恩利热”。在展览同期,《Hi艺术》对张恩利做过一次深度采访,当我们问及一些关于绘画本身的问题时,这位55岁的艺术家说:“我始终觉得绘画是充满人性的,像一种古老的图腾。”(相关链接:张恩利:画了30年,我的兴趣点在于手和画布的接触

凯伦·史密斯

策展人、OCAT西安馆执行馆长

张恩利在PSA的个人回顾展规模之大,令人印象深刻。作品在时间维度上横跨三十年,巨大的体量让观众有机会详细了解张恩利绘画的发展历程。对比艺术家不同时期的创作,我们能够看到张恩利对于绘画本身的质疑和偶尔对其作出的反应,但这并不影响他长期沉浸于对纯粹形式的探索——画面的质感、图像以及单一线条暗含的多重感觉。

戴卓群

策展人

PSA的个展是张恩利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创作脉络最丰富和清晰的一次呈现,在疫情隔离状态成为日常的内省生活期间,张恩利笔下对日常之物自成一格深情款款的绘画,那些常常被忽略甚至被遗弃的物什,物是人非所有的消亡,空间、时间、记忆、情感,无不真切地击中我的内心。

张恩利个展“会动的房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

张恩利《红管子和绿管子》250×300cm 布面油画 2013

张恩利《吃肉的人》250×270cm  布面油画 2019-2020

TOP 2

杨福东

游吟诗人的“转型”

作为最受国际瞩目的中国当代影像艺术代表性艺术家之一,杨福东的作品以优美伤感、兼具古典文人气息与当代性场景、反映知识分子在现代狂潮下的焦虑与迷茫而闻名。1971年出生,杨福东于1997年拍摄第一部电影《陌生天堂》,2002年凭借此片进入卡塞尔文献展,声名鹊起;2004年被授予古根海姆当代艺术奖,是继蔡国强、黄永砯之后第三位获奖的华人艺术家,他的《竹林七贤》《第一个知识分子》等影片也已成为中国当代影像史的经典之作。
2020年,他在香格纳上海的展览“无限的山峰”有些出乎众人的意料,这场以绘画为主,结合了摄影及影像装置等媒介的展览被放置于一个黑暗的空间中,安静而严肃,极具东方古典意蕴,有种强烈的“出世感”,与仅几十米之隔的喧闹的艺博会展场形成鲜明对比,想必也成为上海艺术周期间很多人躲清静的地方。

杜曦云

策展人

似水柔情里洇渗着冷峻思虑,思虑中丛生出无处落地的哀愁,和古老的余音相汇。

付晓东

空间站负责人

杨福东是2020年发生巨大转型的艺术家,艺术家将古典题材和意境进行了当代性转化,提示了什么是更好的精神境界和生活状态。作品体现出对现代性审美的反思,有一种先知先觉的、先锋探索性的思想力量。

杨福东个展“无限的山峰”香格纳上海展览现场

杨福东 《无限的山峰》尺寸可变 绘画摄影录像装置 2020

杨福东 《无限的山峰》摄影 2020

TOP 3

王鲁炎

以观念四两拨千斤

1956年出生的观念艺术家王鲁炎是此次上榜的年度艺术家中最年长的一位,也是完整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史发展历程的一位。作为新刻度小组(1988-1995)的成员之一,他曾先后参加“星星美展”(1979)、 “中国现代艺术展”(1989)、“中国前卫艺术展”(1992年)等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里程碑式的重要展览。
他在作品中的表现方法一贯理性、克制,2020年在北京公社举办的个展“弯曲的折叠空间”只有数十个被折叠的透明薄膜,以及薄膜上以黑色马克笔画下的简单图案。形式轻巧,观念却不轻巧, 日常所见的真相经过少许加工便得到不同结果,很难明确定义何为真,王鲁炎说:“问题没有答案 ,有了答案即意味着思考的中止,思考的中止则意味着某种死亡。”

纪大海

鸭绿江美术馆馆长、收藏家

王鲁炎在2020年的个展中,以简单朴素的语言阐释了深刻的观念,“空空如也”的现场,“折叠”了他持续多年对深层理念的探索。在高科技、宏大叙事、奢华大制作泛滥的当下,王鲁炎敢于如此“素颜”亮相,令人钦佩。一张纸能说明的问题,何必要造一座山?回归艺术语言本质的作品,往往更能打动人心。在王鲁炎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艺术家的智慧和自信,而不是手艺和财力。

王鲁炎个展“弯曲的折叠空间”北京公社展览现场

王鲁炎 《被折叠空间弯曲的表决者—1号》 12×23cm 透明胶片、记号笔  2020

王鲁炎 《被折叠空间弯曲的表决者—2号》 12×12cm 透明胶片、记号笔  2020

TOP 4

刘韡

“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外界似乎很难界定“70后”的刘韡究竟属于哪一类艺术家,他的创作类型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其作品,都有着鲜明的特点。
这种特点既不能简单归纳为“体量庞大的崇高感”,也无法草率地总结成“细节处理大师”,但每次出手,刘韡似乎都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这一次在龙美术馆的“散场/OVER”大展也不例外,当你看到展厅中出现的体积高达数百立方米的黑色巨型立方体《暗物质》和如题目所示的《1098.1吨沙漠》时,心中也许会感叹一句:“这很刘韡。”

杜曦云

策展人

可感知的材质、形体、色相、空间、场域,在2020年的下半场,和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经济、Covid-19等发生着视觉的多重折射。观展路线的终端,一堵墙供人面壁……

付晓东

空间站负责人

越试图寻找解释就离题越远。迁想妙得的智慧确实不是当代理论所能及时给予验证和说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通道,回到肉身当下既得的感性经验,大概是艺术家所能展示的最大真诚。

凯伦·史密斯

策展人、OCAT西安馆执行馆长

对于艺术家来说,龙美术馆其实不算一个“好用”的空间,刘韡在龙美术馆的个展中最出挑的一件作品还属主展厅中那个巨大的黑色立方体——《暗物质》,它体现出艺术家对于空间的完全把控和惊人干预,它是如此巨大、强势、黑暗,完美地总结了弥漫在2020年的压抑情绪。

刘韡个展“散场/OVER”龙美术馆现场

刘韡 《暗物质》 1022.2× 1109.9×1010.6cm,每边长 650cm  木板、铁、钢板、黑色涂料 2008/2020

刘韡 《1098.1吨沙漠》 1100×1100×560cm 沙、玻璃、钢 2020

TOP 5

刘晓辉

一如既往地能画、会画

刘晓辉2020年在798艺术区的个展“转身”,吸引了很多圈内人前去观看。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能画、会画的艺术家,重复的题材、单一的形象、日复一日规律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他的某种标签。“女性背影”这个所谓的符号已经画了数年,但并未将刘晓辉困住,他将其视为单纯的形状和颜色,不断给自己制造问题,通过身体力行的经验一点一点地解决。他的画几乎可以用朴素形容,但“闪耀着时间全部的重复、冗余、单调的光华”。(相关链接:刘晓辉×贺婧:画画不是剑拔弩张的比赛,而是彻底放松的练习

刘晓辉个展“转身”展览现场,798艺术区A07楼
刘晓辉 《无题-走廊与光影》 180×160cm 布面油画 2015-2019
刘晓辉 《无题-画面前的动作一号》 80×200cm 布面油画 2018

TOP 6

王庆松

在希望的田野上寻找刺痛感

王庆松身上顶着数个标签:艺术家、策展人、中国单幅摄影作品的最贵纪录保持者……他的作品和他的发型一样,极具个人辨识度,大尺幅的摄影作品呈现出一种商业广告式的铺天盖地,“接地气”、 “廉价风”、摒弃摄影的审美属性等都是王庆松作品的典型特色。2020年,唐人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王庆松个展“在希望的田野上”回顾了他过去二十年的重要作品,两件2020年的新作也不改现实本色,直指社会问题,他说“我还想争取做一根绣花针,还是要有刺痛感。我们一定要刺痛自己,或者刺痛这种社会状态。”(相关链接:王庆松×崔灿灿:你不必拿摄影的软肋和别人碰

王庆松个展“在希望的田野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王庆松《在希望的田野上》180×300cm C-print 2020

王庆松《问它》280×180cm C-print 2020

TOP 7

谢南星

始终随机,始终难以定义

画家谢南星很早就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1999)和卡塞尔文献展(2007),却一直没有成为艺术界明星式的人物,这或许与他的低调不无关系。谢南星以“多变”而闻名,每当你以为对他有所了解的时候,他的下次个展又会推翻之前对他的认识。他并不试图建立“符号”, 生活、阅读、视觉等方面的直接经验不断更新,谢南星笔下的画也不断更新,“骰子滚滚”是他给2020年自己的个展取的名字,贴切地概括了他的作品风格——有限范围内最大可能的随机

付晓东

空间站负责人

谢南星研究时空的偶然性和不同时空碎片的互相叠加,从而获得绘画语言的更大自由。这一特殊的时期,艺术家开始进入一种形而上学的思考,人类意识进步开始在最好的一些画家身上得到展现。

谢南星个展“骰子滚滚”展览现场
谢南星 《展什么 之二》 190×300cm 布面油画 2017
谢南星 《七个肖像 之三》 100×100cm 布面油画 2018

TOP 8

蔡国强

“老炮”归来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老炮”和最受国际瞩目的中国艺术家之一,蔡国强在2020年的岁末于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个展“远行与归来”,顶流与顶流的组合也吸引了大量关注。

数十年间,蔡国强横跨东西,似乎从没有水土不服,大概是因为他从东西方的文化与传统中汲取了深厚的养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远行与归来”展览中除了艺术家多年来的绘画、装置作品之外,还有一件《梦游紫禁城》VR,通过虚拟手段在故宫观看烟花,噱头十足。随着当下多地禁止燃放烟花,蔡国强的烟花艺术似乎也必须“与时俱进”。

蔡国强故宫个展“远行与归来”

蔡国强 《画格列柯的“救世主”》 152.5×122cm 火药、布面 2017

蔡国强《梦游紫禁城》VR 观众通过VR观看在虚拟时空中的白天烟花

TOP 9

段建宇

小个展也能讲好故事

段建宇是此次登上年度艺术家榜单的唯一一位女性,她的作品似乎总是带着一定的故事性,从现实中出发,与幻觉的经验交织。2020年她在上海池社的个展“自动写作——自动阅读”展出的作品在时间维度上跨越六年,较有代表性地呈现了艺术家自2013年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个展之后的创作发展。作为一位出版过小说的艺术家,文学性似乎一直未离开过段建宇的创作,这让她的作品在拥有极强可读性的同时,也沾染了某种诗意。

凯伦·史密斯

策展人、OCAT西安馆执行馆长

段建宇在上海池社的个展中,一如既往地把绘画——二维图像空间当作一种审问自我、审问女性地位以及当下的社会文化价值的方式。

付晓东

空间站负责人

段建宇吸收了大众美学下里巴人的民间趣味,再加上近代古代艺术史的传统审美,用现代性的方式重新解构、拼接、吸纳,形成了一种怪异的、个人化的、带有强烈感性的、后现代主义的新古典主义者的反逻辑叙事。

段建宇个展“自动写作—自动阅读” 上海池社现场

段建宇 《自动写作 No.1》 180×200cm 布面油画、丙烯、油性笔、喷漆 2019

段建宇《米其林七星 No.2》 120×250cm  布面油画、丙烯、喷漆、油画棒、油性笔、铅笔 2020

TOP 10

仇晓飞

年少成名艺术家坚实的后续之路

1977年出生的仇晓飞是上榜艺术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科班出生,年少成名,被国际大画廊代理,但也一直在绘画这条道路上深耕。2020年在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举办的仇晓飞研究展(I、II)呈现了艺术家二十余年创作历程的变迁,我们明显看出政治隐喻和时代烙印逐渐在仇晓飞的作品中被消解为更加日常化、有生命力的元素。由外向内的探索,也让艺术家的作品在绘画形式、内容、情感经验的探索之外,多了一丝暖意。

周婉京

青年作家、学者、艺术评论人

仇晓飞新作的精彩之处在于,用凝固的瞬间去展现内部外化的时间,又用绘画的时间回溯了这种凝固的时刻。

付晓东

空间站负责人

仇晓飞的新作《赤》里出现了一种悲悯,经过了2020年人类痛苦经验的消化,作品中出现了一种超越性的美学。有的时候,超现实主义是一种更强烈的真实。

“仇晓飞:Part Ⅱ 托洛茨基基长成了一棵树”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展览现场

“仇晓飞:Part Ⅰ 赤”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展览现场

仇晓飞 《赤》200×300cm 布面油画 2020

仇晓飞《托洛茨基基长成了一棵树》 60×80cm 布面油画 202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