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澳企管理与领导力攀升:多面学习与人际交往 ——对话AIM首席执行官David Pich
澳洲管理协会(AIM, Australian Instituteof Management)是一家提供管理及领导力课程、负责职业评估的会员制专业机构。其名称听着十分阔气,甚至如雷贯耳,若非行业头牌,不曾经历些年头,恐怕也难以令人信服。不过,这家机构在澳已有75年历史,澳洲各地皆有分支,声誉与地位使其名副其实。据说,当年创立者命名这家机构时也煞费一番苦心。为何公司英文简称为“AIM”?这正是因为他们定位于职业经理人及企业领导的培养,而任何领袖都有目标愿景(aim)想去达成,机构便意在通过名称,表达辅助、协同这些行业领袖实现目标的宗旨。所以,AIM的名称可谓大有来头,“澳洲管理协会”的霸气命名是其作为行业标杆的自信,而机构简称的双关含义则体现其协同客户实现愿景的理念。
对于在澳各行各业的经理人来说,成为AIM的会员能赋予其更多优势与发展空间,参与进阶教育、跨行业交流、人际网络拓宽、前辈咨询等。华人圈对AIM不甚了解,网上零星的华语介绍,仅仅涉及到AIM是高级经理类职业的唯一评估机构。事实上,评估与认证只是AIM的冰山一角,也非其主流业务。AIM主要做些什么?它如何帮助职业经理人提升领导力?华人是否有机会通过AIM的各项服务进入主流领导层?它又能否帮助华人企业扩大企业能力及影响力?这是《商圈》关心的,更是《商圈》读者关心的。我们于是带着这些疑问,专程采访了AIM首席执行官David Pich先生。
职业旅程:教育与会员的双重陪伴
David Pich接手AIM仅仅10个月,便已做出大刀阔斧的改革。当然,这也符合机构的主动调整:从注重教育、培训转为对机构会员的重视。AIM由此拆分为两大组织,AIM教育部(AIM Training & Education)负责提供正式的教育与培训,AIM会员部(AIMMembership)负责已有会员的相互交流与扶持成长,而David Pich则是协会新方向的领军人物。
据David Pich介绍,AIM的教育与培训始于75年前。经年累月,AIM已成为世界上管理与领导力机构(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Institute)中的翘楚。在授课教育方面,如多数教育集团与大学一样,AIM会提供短期课程,覆盖管理的各方各面,包括项目管理、商业领导力等;还专设AIM商学院,提供MBA课程。尽管教育与培训仍是AIM的支柱,但是DavidPich针对管理与领导力的学习,提出了独特的看法:
“我认为管理与领导力是长期的旅程,从人们很小就开始了,而且不仅限于工作范围内,工作之外也需要管理与领导力。但要知道:正式培训和教育仅仅是这个旅程中的一小部分,尽管它涵盖了培训课程,大学、硕士、MBA等,但我们坚信,经理人和领袖的职业路途远远不止如此,而是长远曲折得多。对于个人发展,或是公司成长,AIM力图成为这段长远旅途的陪伴,因为我们除了占小部分的培训与教育,还提供各种会员制的服务、项目与辅助等”。
管理与领导力除了接受正式的授课教育之外,还能如何提升?DavidPich指出,“如果说管理能力的发展从课堂上学来的只有10%的话,那么其他的90%则是从职业发展、前辈引导、人际交往中得来,后面才是领导力提升的大部分,也是AIM如今更加重视的方向。AIM是在经理与领导在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左右手,我们的会员主张(Member Value Proposition)便是:提供交际的论坛,介绍前辈引导后辈,服务会员规划职业方向,使他们在领导力、管理能力及职业晋升上得到长足发展。
导师项目与会员交换
David Pinch直言导师项目是AIM的旗舰产品之一,且已取得极大成功。导师项目,即通过AIM的匹配,实现会员交换,由经验丰富的老牌领导带领新进经理人,助其更上一层楼。更为重要的是,导师项目是免费的——AIM的经验显示,协会中大多数资历较老的经理人在职业旅程的末期,十分乐意且有时间回馈新的一代;而他们的经验无疑会给后辈极其有益的管理及领导力培养。事实上,AIM一共有2000余人参与导师项目,他们通过专业的内部匹配程序,经计算机的研究与筛选,得出最佳导师与学员的组合。不同于正式授课,导师项目的实施没有严格的程序,目的就是使导师能够个性化发挥,最大限度地引领后辈;同时,导师项目并非极其广泛的社会咨询或心理咨询,而是有着极强的商业针对性,强调商业领袖带领企业后辈经理人。David Pinch透露,有不少参加导师项目的经理人,都因此改变了职业方向,影响不可谓不大。而今,AIM会员部的独立则使得这一项目有了更多的运作空间。
毫无疑问,这对于接受过正式管理课程教育的经理人来说,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中国古谚讲“修行在个人”,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其前提:“师傅领进门”。David Pinch十分认同这种说法,并强调二者的相互作用:既不能忽视正式教育与个人努力,也需要在职场内的屡经历练、并得到前辈提携。职业发展的漫长旅途中,可再接受更高程度的再教育,之后再返回职场。这种正式教育学习与职场人际交往的良性循环,David Pinch比喻为职业旅程中的“波段”,如海浪潮汐——唯有循环往复,才能前进永不停歇。
会员身份
AIM曾经只有职业会员和企业会员两部分,而David Pich为其带来了新的门类,满足不同职业阶段的经理人所需。新的门类设立也符合David Pich对职业旅程的设想——并非一簇而就,而是从始至终。AIM希望全程陪伴经理人,故一切始于应届毕业生,AIM于是特设学生类项目(AIMS),使本科生有机会进入职场,观察领略管理与领导的实际情况。比如,通过职场考察项目(Job ShadowingProgram),学生便可随某行业经理出席会议,观察他如何管理公司,从而了解如何作一名领袖。在此之上,如果想进一步涉足正式的领导行业,另有AIM未来领袖项目(AIME),专门针对二三十岁的职场青年,他们可能是刚有第一份工作、有商业抱负的人,更是引领未来的经理人。职业旅程的开始,有AIMS和AIME相伴,再进一步便是专业的会员门类了:分别是AIM和AIMF,其中AIM是协会中大多数的会员,通常是企业的中层领导,有5到10年工作经验。再往上,他们便能成为协会的理事(fellow),这些人往往有15至20年的管理经验,统领过企业大军,资历广、地位高。他们也通常是协会的导师,往往乐意将领导经验传授于后辈。除个人的会员身份之外,AIM还有企业会员(corporate member),如今有大大小小的1500个企业与之签约。他们可以得到AIM的众多服务和产品,比如领导力诊断,员工培训与发展。另有持续了50年的国家工资调查(AIM National SalarySurvey),这在全澳都很受重视。
有这些量身定做的会员服务,DavidPich相信,AIM能够为经理人在领导旅程上推波助澜。
澳企与华人机遇:从多元到融入
说到澳洲,大多数人会对多元主义文化政策翘起大拇指。但在企业战略上,是否仍有隐形壁垒?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群如何合作、管理与领导?DavidPich对此也有独特看法。在他看来,AIM的人员构成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澳洲社会的多元相融。在管理与领导领域,他确信每一场AIM的活动都男女兼顾、文化背景多元,反应了社会的构成状况。之所以如此,他的理由是:尽管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习俗与传统,但是管理与领导的技艺是跨文化的。经理与领导在不同文化领域,要用不同的方法使用这些技艺,但是根本上来说,领导是一项独立的技艺,毕竟归根到底,人都有共通的人性,员工总有相似的期待,领导也应依此对待手下。针对企业多元文化的管理与领导,David Pich举例说,AIM有一整套项目,其理念正是“多元”二字,目的便是强调多元文化在职场中的重要性。不过,David Pich补充,就在采访的前一日,AIM将这一项目的理念更换了,从“多元”改为了“融入”。他解释说,“多元对我来说有些过时,有时也仅仅是账面文章,好像数目上显示有多种族,便是多元了。但是,重要的其实是融入,不仅需要多元背景的员工在公司,还需要他们做出贡献。我们要问的是:在一场公司会议中,女性是否有了平等的发言权?我们又是否征询了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包括华人的意见?这不仅仅是数目而已,而是融入不同的声音”。语词微妙,但不可谓不切中核心。
那么在AIM已有的个人及公司会员中,又有多少具有中国背景的呢?DavidPich坦言,在会员申请方面,公司还未特意抓取这一背景性资料。原因有二,一是过于强调差异化背景,非AIM所希望;二是尽管会员的身份背景十分多元,但是他们如今有着共同的澳洲认同。有的人是祖上几代移民过来的,他们是否还对曾经的文化有依赖感?DavidPich认为应该谨慎对待这样的问题。不过就他观察,在AIM的多数会议、项目及活动中,参与的人还是体现了澳大利亚社会的多种人群构成。尽管如此,AIM将更加重视少数群体的融入,不仅是华裔、更广泛的亚裔,还包括本土的土著裔等。年龄方面,现在AIM的演讲人多为长者,DavidPich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的声音——毕竟,年轻人的领导经验也会给会员带来新的启发。
至于华裔群体如何融入主流企业氛围的方法,DavidPich坦言:“AIM的任何活动,之前与之后都有交际(networking)时间,我十分鼓励所有的经理人和领导,无论何种文化背景,都能参与我们的交际活动,从而了解澳大利亚的方式方法。因为去任何国家经商都是如此,中国也好,印度也罢,你都要了解那个国家的商业运作模式”。他现身说法,分享了自己在北京参加会议的经历:在北京的交际场合,如果没有随身携带名片,那就有很大麻烦了,他就曾遇此尴尬。但在澳大利亚同样的场合,人们可以更加放松,因为LinkedIn将同行联系起来,不带名片也不会不恰当。作为伦敦人,他对澳洲的商业交际有一点总结性体会,“我认为每个国家经商的手段都有微小差异。对我来说,在澳大利亚的交际,比较没那么正式,甚至容易很多。因为人们会乐意见你,同你喝杯咖啡,不用提前几个月预约。即便是和企业或组织的领导层会面,也容易得多,且气氛轻松得多”。AIM也会为会员提供各种交际场合与机会,协会员工会参与其中,鼓励大家互相交流,使得对话顺利展开。
对于中国员工和中国企业在澳发展的潜力,DavidPich不乏溢美之词:“在澳经商,有中国方面的背景会提供最好的机会。毕竟中国是澳洲的最大贸易合作伙伴,中国留学生也是澳洲大学国际生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澳洲的企业,随着贸易的扩大、壁垒的打破及中澳关系的紧密,对中国了解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同样,在AIM,我们也需要中国的会员,因为我们已有的会员中,很多都希望和中国做生意,他们当然也就需要中国的伙伴。所以,我的建议是:中国背景的员工、经理人及领导更应该发挥自己的潜能及优势,跟上时代需求的潮流——你拥有的,正是澳大利亚需要的。”
综合而言,经营能力与领导能力有其根本法则,这从正式教育和前辈导师那里可以习得;而任何跨文化的经商过程,又有差异性存在,这需要和不同文化圈的人互动交际来了解。AIM为经理人与领导提供的,便正是这两方面不可或缺的机会与能力。对于华人来说,尤其是华人经理和企业领导,不仅是他们需要AIM作为职业晋升旅途上的辅佐;更是反过来,AIM也渴望他们的参加与融入——要知道,中澳贸易合作日益紧密,澳洲商业社会也更期待着与中国友商的合作。所以,不仅我们,而且他们,都热切盼望着互动交际、相互联系的实现。这,注定是未来商业合作旅途中不可绕过的必经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