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写作的意义何在

自媒体时代,写作的意义何在
文/江一
 
与提升科学与技术水平一样,要提高文学与教育水平,基础研究是重中之重。文学与教育领域的基础研究,一是基本的理念、认识,如如何看待文学、教育,更具体一点,是如何看待阅读、写作,二是具体的过程、技术,即遇到问题,该如何有创造性地解决。
我想这就是自媒体时代该有的特点,也是最终必然具有的特点。因为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获得了特定范围的表达便利和自由。拥有一部手机,我们便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通信极为便利的时代,但它带来的影响却远远超越了通信领域,甚至会影响到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无论男女老幼,人们都有很强烈的表达渴望,至少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其中一部分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表达被大众所知,成为名人,从而引领时代潮流。
然而,表达不便利、不自由的时候和表达便利、自由的时候(自媒体时代),哪一个更容易满足通过表达而出名的愿望呢?我觉得应该都差不多。虽然自媒体时代,人们表达自己很便利且自由,但这种便利和自由是普及性的,任何人都拥有,于是表达自己的人较之以往就多了很多。在这么人中,要想脱颖而出,引领时代潮流,也是很不容易的。比如网红,有的可以红一时,但很快就被人们忘记。而要长期红下去,进而成为一种稳定的社会文化,那就不能谋一时了,需要谋一世。而要谋一世,就需要表达人自身有着既独特、又与时代紧密相连的东西。那么自媒体时代就会很明显的呈现出一个特点,既发动民智、民力,鼓励全民创新。无需外在的压力,抱着长久发展到自媒体人自然会寻求自身与时代最好的结合点,而这个点,既是时代的窗口,又是自媒体人创新的结果。这个过程可能会漫长,可能会短暂,但肯定会是壮阔的,正如吹尽狂沙始到金。
再者,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自媒体时代的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精细化、微观化、艺术化,在信息的冲击下,人们对生活的要求普遍提高了。无论在任何领域,已经由以往的全面打击转化为精确控制。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了,分工越来越细了。在写作领域,这种趋向也是很明显的。而要想完全适应自媒体时代的特点,我们就需要更新我们在写作方面的基础研究,即基本的理念、认知与基本的过程、技术。而对于写作,它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表达情意,还有更深层、更微观的价值。
比如,写作是对生命的陪伴与安慰。这样的论断作家们体会的很明显,他们清楚写作陪伴与安慰生命的机制与过程。但在自媒体时代,会有更多的人有这样的体会。有一位朋友说自己的父亲在世的时候总爱在一个笔记本上写一些并不押韵的文字,在别人看来,这些文字并不能称之为诗,但对老人而言,那就是自己的诗。我们不能否认老人也在写作,这个写作也是对自己生命的陪伴与安慰。如今自媒体时代,更是如此,每个人都喜欢在朋友圈写作、分享文章,哪怕是几句话、一句话。有的人每天都在写作、分享,如果哪一天没有的话,会不自在。而至于水平、雅俗,自然是参差不齐。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这样做,有让别人看到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写给自己、分享给自己的。而在这个时候、这个境界,写作其实就是文字对生命的陪伴与安慰。此时的写作就像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一样舒解着紧张、疲劳的生命。
再比如,写作是阅读的收官环节,有了这个环节,阅读的力量会沉积下来,成为生命的能量,从而成为可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核心素养,没有这个环节,阅读的经验、记忆可能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消散。之前,在教学中,我们做过这样的积累,以考试默写为压力促使学生背诵论语、孟子、老子等,但在学生写作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太多学生的引用、化用,反思一下,我们认为是缺乏了写作的环节。学生没有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仅仅是背诵、默写,自然不会留下渗入生命的文化痕迹。写作是阅读的收官环节是时代精细化、微观化、艺术化给我们的启示,它不是发明,而是发现。即这种理念、认知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而至于更新的过程与技术,则需要在阅读与写作中去经历、去总结。
因此,在自媒体时代,写作的意义存在于人的生命价值得以充分发展的无限渴望中。写作的价值虽然显得较为隐性,但在自媒体的推动下,他的价值与力量会逐渐会被我们看到、认知,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因为写作的价值一直都在,而且不可估量。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编剧,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和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好老师”主题征文特等奖,写作教育事迹被国家级教育人物杂志《中国好老师》报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