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节雄浑——品读王友谊篆书艺术

王友 谊,北京平谷人。师从欧阳中石先生,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本科毕业。中国书法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荣获全国第四届兰亭艺术奖,全国第十一届文代会代表。作品被选入全国首届“三名工程”书法展。 创建“上元雅集”。全国第四、五、七届全国书法展中作品入选并获奖,第六届全国书法展入选。全国第三、六届中青年书法展入选,全国第四届中青展获奖;全国第五、七、八届中青年书法展评委,全国第九届第十一届书法展评委。出版《大篆基础入门》、《篆书基础教程》、《篆书实用章法》、《篆书字帖》、当代书法家精品集-王友谊卷》、《王友谊书法作品精选》、《中国最具学术与市场潜力书法八家·王友谊卷》、《四书·王友谊大篆写本》《说文解字叙·王友谊篆书写本》,《契文斋藏印》主编《歌咏平谷诗文集》。

王友谊的篆书意义

文/胡抗美

王友谊写篆法,这没有什么特殊,当今书坛写篆书的大有人在。特殊的是他的篆书意义。其一,他的篆书中保留着篆籀气。这不是所有写篆书的人都具备的。其二,他在篆书教学中注重“篆隶笔意”的教育。其三,他对书法史上“篆隶笔意”衰减问题体现出自觉的责任感。我之所以看重王友谊的篆书意义,是因为陈、隋、唐之后,书法的“篆隶笔意”在无声无息中日趋衰退。大唐是书法的兴盛时期,我以为兴盛的重要标志是张旭和颜真卿作品中的“篆隶古意”。但是,那个时代的所有书家都能像张旭、颜真卿一样坚持篆隶古意的传续与运用吗,不尽然。请看高二适对怀素的批评:“怀素自叙何足道,千年书人不识草。 将渠悬之酒肆间,即恐醉僧亦不晓。 我本主草出于章,张芝皇象皆典常。 余之自信固如此,持之教汝休惶惶。”篆隶的那根线是书法的生命线, 高二适提出怀素《自叙帖》“何足道”的置疑恰恰是他认为怀素的草书的那根线“不得方笔圆劲之势”,缺少章草古意。章草是隶书的草体,其内涵几乎可以以“篆隶古意”而代之。高二适先生以经典的《自叙帖》“不得方笔圆劲之势”为例,大声呼唤后人对“篆隶古意”的重视,具有重大意义。

西泠印社

宋代人对篆隶笔意缺失的认识已经相当清醒。黄伯思在《东观余论·跋陈碧虚所书相鹤经后》说:“自秦易篆为佐隶,至汉世去古未远,当时正隶体尚有篆籀意象。厥后魏钟元常、士季及晋王世将、逸少、子敬作小楷,法皆出于迁就流隶,运笔、结体既圆劲淡雅,字率扁而弗椭。今传世者若钟书《力命表》、《尚书宣示》、世将《上晋元帝》二表、逸少《曹娥帖》、大令《洛神帖》,虽经摹拓而古隶典型具存。至江左六朝,若谢宣城、萧挹辈,虽不以书名世,至其小楷若《齐海陵王志》、《开善寺碑》,犹有钟王遗范。至陈、隋间,正书结字渐方,唐初犹尔。独欧阳率更、虞永兴易方为长,以就姿媚。后人竞效之,遽不及二人远甚,而钟王楷法弥远矣。”黄伯思明确指出,隶从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开始,书法开始趋姿媚,对后人产生了不良影响,使书法离钟、王古法越来越远。黄庭坚也曾对宋人草书中缺少篆隶古法提出批评,他说:“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耳,不知与蝌蚪、篆、隶同法同意。”黄庭坚认为,当时草书不得古法,即,体现不出“蝌蚪、篆、隶”的笔意来。

宋代人在严重地丢失“篆隶笔意”,宋代人也在大声疾呼,书法要以“篆隶笔意为古法”、要以“篆为源”、要以“篆隶为本”。宋代的这些书学观念振聋乏聩!

元代书法是个复杂现象,表面上看为复二王之古,实则在一片复古声中,将二王僵化了,丢掉了二王中篆隶章草之魂,片面得留了“二王”之驱。所以,郝经在《叙书》中说:“凡学书须学篆隶,识其笔意,然后为楷,则字画自高古不凡矣。”他认为学习书法必需学习篆隶,“篆隶是书法的本源”,把篆隶的笔意运用到书法创作之中,才能高古不凡。

礼记学记一则 四尺乘四尺

自宋提出“篆隶为本”的书法观后,明人从理论角度进行具体阐释,书法实践上也走出一大批大师来。在具体阐释方面,吴宽说“作真字能寓篆籀法则高古今”。丰坊说:“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籀,然后结构淳古”。赵宧光认为:“作字须略知篆势,能使落笔不庸。”“篆隶笔意”的践行者非徐渭、傅山莫属。徐渭融章草而藏篆隶,其行书楷书之妙正在于具篆隶古法,其气息正在于具篆籀之气。但是从徐渭的作品中,人们看不出章草的具体形态,然而,他那浑朴苍茫的点画,开张雄放的结体,撇捺波挑的用笔,无不体现处索靖章草的精髓。傅山写篆隶、写楷行草,其神直通篆隶。通篆隶并非简单模仿其形,按照傅山自己的说法,“所谓篆隶八分,不但形似,全在运笔转折活脱处论之。”

清初隶书取法于唐隶,唐隶离古已远,那么清初的隶书就更不用说了,是清中兴起的碑学思潮推动了篆隶的复兴。桂馥、黄易、伊秉绶等人越唐求汉,自成新貌。邓石如将碑版磨拓和风化侵蚀的浑朴厚重气象引入笔下,强调线段中截的中实饱满,吸收汉碑额篆书婉转飘动之势,以隶笔作篆,方圆并用,从而使“篆隶笔意”失而复得。

甚为可惜的是,当代书法并没有承续邓石如的成果而发展下去,“展览体”用笔简单乏味,点画光滑纤弱,结体缺少古意便是例证。在这种情况下,王友谊的篆书从书法的源头进行梳理,他从西周青铜金文着手,沿着秦代小篆一路追寻,并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大篆范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虢季子白盘

篆书的婉通是一个美学命题。孙过庭论:“篆尚婉通”。婉和通不可分割,是一个互相依存的统一体。婉而不通谓之软,软则无筋,无筋则不通,不通则俗。通而不婉谓之滑,滑则无骨,无骨者何为婉?刘熙载说:“余谓此须婉而愈劲,通而愈节。”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讲到“劲弩筋节”,这里“筋节”既关乎到“通”的质量,也考虑到“婉”的质量,突出强调圆转或环转时的力度。我理解,“婉”也罢,“通”也罢,“筋节”也罢,关键在于“力弇气长”。王友谊篆书的味道,婉于气韵悠长,通于筋节雄浑。

创作中

(0)

相关推荐

  • 大篆简草始有隶,晚清碑学蔚为风

    原创家櫪2020-11-20 14:28:00 家櫪(艺术家 考古研究者 ) ---原创作品 暗香 咏隶书 殷商甲骨.隶法程邈簒,释繁新结. 简化篆书,繁复中锋速书惬. 锦帛蚕丝传载,竹木简.草篆更迭 ...

  • 从王友谊临篆书数种,你能从中领悟出什么?

    王友谊.1949年6月出生.男.汉族.北京平谷人.毕业于首都师范法学书法专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篆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政协平谷区委员会常委.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北 ...

  • 深切缅怀!当代篆书大家王友谊先生逝世,享年72岁!

    6月13日凌晨2时34分 著名书法家王友谊先生 因病医治无效 在北京平谷逝世 享年72岁 王友谊,北京平谷人.师从欧阳中石先生,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本科毕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 ...

  • 王友谊:当下创作篆书作品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篆书的文字问题.近年,在篆书展评选时,作品的错别字现象屡见不鲜.不少艺术水平很高,甚至可以获奖的作品,终因一两个错别字而被舍,实属可惜.文字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对象,对象都搞错了,书法也就不成其为书 ...

  • 王友谊:篆书学习的入门之道

    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学习,由王友谊老师为大家带来"浅析<大盂鼎>铭文"系列课程完美收官,相信大家对<大盂鼎>铭文乃至金文书法的相关知识,一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 ...

  • 【友谊千古】全国篆书名家缅怀王友谊先生书法展

      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篆书委员会委员王友谊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6月13日凌晨在北京平谷逝世,享年72岁.       王友谊先生1949年6月2日出生于北京平谷,毕业于首都 ...

  • 鲁北风情——品读王善杰书画艺术

    王善杰,1946年生于青岛,滨州市火天印社社长,滨州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滨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滨州市书画联谊会顾问. 王善杰 崂山烟云 68x68cm 王善杰先生上世纪四十年代生于青岛,幼时即在父亲指导 ...

  • 名家临古系列:王友谊临《散氏盘》

    WANG YOUYI 王友谊 王友谊,1949年6月出生.男.汉族.北京平谷人.毕业于首都师范法学书法专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篆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政协平谷区委 ...

  • 当代书画艺术家王友谊,论临金文的数种,只为能更好的提高与掌握

    王友谊.1949年6月出生.男.汉族.北京平谷人.毕业于首都师范法学书法专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篆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政协平谷区委员会常委.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北 ...

  • 王澍《王虚舟篆书毛诗》

    王澍<王虚舟篆书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