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东安历史拾掇(之六)‖ 大洚水与降水
前 言
由于明万历年间纂修的《东安县志》已经失传,今存最早的志书是建县后95年即康熙十一年出版的《东安县志》,致使明代东安县(今云城区、云安区)的历史缺失,令人遗憾。近日山人觅得万历三十年出版的《广东通志》,从中拾掇出一些明代万历年间的东安历史,并撰文叙述,于本公众号连载,敬请关注。
大洚水与降水
如今一般认为,历史上大洚水也称洚水,洚也作“降”,大洚水、洚水、降水,它们是同一条河流,即南山河。但是在明代,大洚水、降水,却被认为是两条不同的河流。
万历三十年《广东通志》东安
大洚水和降水的记载
万历三十年《广东通志·卷志六十二·郡县志·四十九·罗定州·山川》载:
东安县……东南一里有大洚水(中多乱石)。西南一百里曰罗银水(源发于云浮麓)。二十里曰降水(口有石岩,高十余丈,水由石下,又名灵溪)。
大洚水在县城东南面,距县城1里,很近,特点是河中很多乱石。是如今哪一条河流呢?山人虽然入籍东安近40年,但无法破解。
上文中的降水特点是水口有石岩,高10多丈,水从石岩下面流出大江。这个特点好像是南山河(大洚水)。
康熙十一年《东安县志·卷之二·舆地·山川》:
(南山河)名大洚水,水口一大石横亘中流,土人呼为大柑石,以此阻塞,难通舟楫。
但上文中的降水是在县城西南面,距离县城120里。而南山河(大洚水)是在县城南面,距离县城只有2里多。显然又不是南山河。
至于它又名灵溪,则与西江北岸悦城的灵溪又有争拗了。
由此,我想到西江北岸悦城与西江南岸东安的西江支流,互相混肴的情况真的非常严重。
《广舆图》中《广东舆图》
《广舆图》中《广东舆图》局部
嘉靖四十五年《广舆图》中的《广东舆图》,其对西江南岸近三罗地区的西江支流,只标识泷水(南江)。是不是因为认识混乱而暂缺呢?山人觉得很有可能。这不是山人的臆断,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嘉靖十五年《广东通志初稿·卷二·山川》记载德庆州南岸的河流,也只记录晋康水(泷水、南江),与《广舆图》中的《广东舆图》一样。
康熙后,人们对东安境内的河流认识逐步清晰,因此,康熙二十四年《广东舆图》、同治《广东图》、光绪十三年《广东全省水陆舆图》、光绪二十三年《广东舆地全图》,西江南岸的东安河流,有标识大洚(降)水了。而《东安县志》则一律称之为南山河,并注以又名大洚水或洚水。其余名称因为不符合事实,全部不录。
后 记
《明代东安历史拾掇》系列文章共6篇,今天已连载完毕。多谢读者的关注。
东安是不幸的,明万历纂修的志书没有流传下来,民国又没有纂修志书,造成东安明代历史和道光四年至宣统三年的历史出现严重的断层。山人入籍东安近40年,早已将东安视为第二故乡。因此希望云城、云安的专业和业余的文史专家,能以严谨的态度,多方面挖掘东安明代和道光四年至宣统三年的历史,让尘封甚至被淹没的部分东安历史得以逐步还原。
本系列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