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德国克虏伯大炮是怎么发射的?

有关近代军事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解答。

清末时代进入中国的克虏伯火炮,种类非常多,但是发射操作方法上基本相似,下面根据历史上北洋海防炮台的克虏伯大炮操作规程,以其中的要塞炮为例,做个简要的说明:

第一步:开炮闩

(克虏伯火炮炮闩打开时的状态。左侧拽出的物体就是炮闩,可以留意在炮闩上有一处圆形的内凹,那里就是火门,发火管就从那里装入)

众所周知,克虏伯大炮采用的是横楔式炮闩,是从火炮尾部的侧面开合。用专用的开闩扳手套到炮闩外表面的转闩螺杆头上进行旋转,炮闩会慢慢移出,等限位铁链拉直(一头挂在炮闩外表面,一头挂在炮身上),开炮闩就告完成。

第二步:察看炮闩、炮膛,装引火

主要是检查炮闩体上有没有污垢,炮闩中的拉火管中有没有污垢,炮闩上的气密部件(钢圈、钢底)是否牢固,有没有伤损,炮膛有没有烧蚀痕迹等等。如有,必须立即处理。

在检查完毕后,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装引火,也就是发火管。前面有朋友说克虏伯大炮点火是靠药捻子,那纯属扯。克虏伯要塞炮所用的引火管称为螺丝拉火,属于摩擦点火装置,从炮闩后部的火门管拧入,露出一个铜丝圈(发火管内安装有火药,中间穿入一根铜丝,铜丝在管外弯成一个圆圈)。

第三步:装弹

克虏伯大口径要塞炮的炮弹为弹药分装式,即弹头和发射药包分开,装填时的顺序是先装弹头,后装药包。除此之外,在装弹之前,需要先往炮尾里套上一个称为子药筒的特殊部件。据此大致的次序是:

(炮尾后方,与白色的炮身颜色不一的那个大套筒就是子药筒)

(子药筒全貌。装弹前要把这个套筒先塞进炮尾)

1、将子药筒塞进炮尾。所谓的子药筒,实际上就是一个钢套筒。因为克虏伯大炮的炮闩是横楔式,当炮闩往一侧转出打开后,炮尾的另一侧就露出一个大缺口,另外克虏伯大炮炮尾的内径要大于炮膛内径。如果直接往里面怼弹头,因为炮尾内空间大,弹头在里面就会咣当,甚至擦着、碰着,所以要先塞一个内径和弹头直径相配合的套筒进去,作为装弹药的限位“轨道”。

(克虏伯运弹车三视图)

2、将弹头装入炮膛。大口径要塞炮的弹头重量很大,动辄上百斤,会配有专用的运弹装置,即运弹车或运弹盘(类似小担架造型,底部带有轮子的称为运弹车,没有轮子的,用两人一前一后抬着的,叫作运弹盘)。

(运弹车和弹头被炮架上的吊杆移动到炮尾的情景)

(克虏伯火炮炮尾的两只“鹿角”。鹿角上有两道弯,靠里的一道用来挂住子药筒上的挂钩,靠外的一道用来挂住运弹车的挂环)

弹头装在运弹装置上运到火炮后方之后,会用火炮炮架上的专用吊臂将弹头连同运弹装置一起吊起,移送到炮尾。再将运弹装置的一端固定到炮尾后(克虏伯大炮炮尾装弹口左右有两个外形像鹿角一样的挂钩,子药筒、运弹装置上有对应的挂钩和套环,可以套在上面固定)。然后用专门的送弹杆将装在运弹装置上的弹头用力推入炮膛,以感觉到弹头卡到膛线为准。(为了方便装弹,运弹车/运弹盘的表面会涂抹一层肥皂或凡士林)

(克虏伯火炮专用的发射药包皮筒)

3、将药包装入炮膛。发射药装在专用的皮筒里运到炮尾,而后把皮筒上的盖子取下,用专用的送药杆把筒里的药包用力推进炮膛(发射药包装填时不能推得太靠里,尤其是不能紧贴到前面的弹头)。

第四步:关炮闩

弹头、药包安装完毕后,将之前装在炮尾的子药筒、运弹装置全部撤走,而后用专用扳手转动炮闩上的转闩螺栓,使炮闩重新关合就位。

当以上各步骤完成后,炮架上的其他炮手撤离,各种无关杂物移除,炮长站到护身板(克虏伯要塞炮的炮尾部,通常有一面类似盾牌一样的钢板构造)后方,手里牵一根拉火绳(绳子的一头连接在炮闩火门外露出的引火管铜圈上),做好瞄准、发射准备。

第五步:瞄准

根据测距手测得的目标距离,按照炮长口令,俯仰手根据炮表,转动火炮侧面的俯仰转轮,对应调整火炮的仰角。

(炮长站在护身板后方,手牵拉火绳,眼睛看着炮尾上的表尺进行瞄准)

(克虏伯火炮上的瞄准装置。炮耳前方可以看到两根尖锐的准星,在炮尾附近可以看到两个用于安装表尺的基座)

此后,炮长开始瞄准。克虏伯要塞炮上的瞄准装置,类似于步枪。在火炮炮耳轴附近的炮管上方,左右各有一根准星。在火炮炮尾左右,左右各安装有一根表尺。炮长瞄准时,以表尺顶端的缺口对准准星顶部的尖端,再瞄准目标,三点一线。作为配合,根据炮长的口令,横移手在炮尾转动火炮的移动装置,调整火炮的转向角度。

第六步、发射

在所有工作完成,瞄准完毕后,炮长用力拽发火绳,引火管内的那根铜丝会被拽出,在铜丝拽出的过程中,摩擦发火。引火管内即向炮膛方向窜出火焰,点燃前方的发射药包,发射药包剧烈燃烧后产生高压气体,将炮弹推出炮膛。

之所以炮长要站到一块铁板后方,主要是怕拉火时引火管会向后蹿火伤人。

上述,就是克虏伯火炮发射的简单步骤。各位朋友如果有兴趣了解更多更细节的问题,可以继续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