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太极拳的仰俯、进退,全在身法、步法、手法的加减适度!

洪均生:因此就个人从实践中的知识写出臆解,以告学者。但从陈式理法作为论据,或者有人认为我有偏见。其实王论写在杨式创行之前,因而我则认为王论应同陈论,以陈式理法解释王论,正如以钥开锁,恰恰吻合。是否有当,愿识者鉴之。

左重则左虚,右沉则右杳。

[解]这两句讲左右手足的上下配合。乍从字面上看,似乎使人难以理解。当初我见到一个手抄本为:“左重则右虚,右重则左杳”,我还以为这样写才是对的。后来又想到,这样太平凡了,为什么提到拳论上?经过学练陈式推手,才认识到这是讲的手足上下配合。正是避免“双重”之病的要决。如果写成“左手重,左步虚;右手沉,则右步虚”,就使人易懂了。

对于上两句话,也有人解作推手规律,即应当“人刚我柔”,似也有理。但对方是否以左手攻我左手,右手攻我右方,都是不一定的。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解]这四句与上面两句都是指方向变化。前两句讲的是左右配合,这四句中的仰、俯讲的是高低,进、退讲的是前后方向的应付规律。

我们可以体会出句子中的“之”是可以代表敌我双方的。先就敌方动作来讲;敌方向高处採我,使我失中,我随的比他更高;向下按我,我随的比他更低。这个更高、更低不是直线而随,必须采用陈式的螺旋自转与公转,配合身法的旋转,步法的进退,才能达到所需要的要求。对方採我右手,我以右手顺缠上随,随时肘尖向内收转,手指仍高不过眼,冲向他的中心,同时进右步于其裆内,塌下裆劲。从外表看来,手并不高,由于臂部向内弯曲,加上进步、塌劲,使对方自然感到他无论如何想把我引出去,我的手劲却比他更高。这些动作可以参用野马分鬃进右步的身、步、手法。

如果对方进步向下按我右手,我用二路窝底炮的动作,先退左步, 继退右步到一尺余宽处,下塌裆劲,同时右臂走逆缠,肘贴右肋,手合在裆中,加大逆缠,使对方感到越往下按其力下陷得更深。进之是对方捋我的手法。我身向左或右转(捋右手则左转,捋左手则右转)。进右或左步,松肩沉肘,先进手挤,挤时手走逆缠,肘部以上则走顺缠,而手腕转向他的右或左肋,使之感到我的手臂越引越长。

如果对方按我右臂肘关节,则视来劲的方向,偏上则走顺缠反旋收转肘尖,偏下亦走顺缠正旋沉肘贴肋,手部指向对方,步法或退或进,如十字手、拦擦衣的身步手法,便可使他感到劲难以前进。

但,如我採对方,他以前法上随,我即用第一金刚捣碓第二动作,劲在左手下塌外碾,或用白鹤亮翅第二动作右手上採,而左手按其小腹右侧。前者是进左步双採法,后者是退右步的右採左按法,都可使他有高不可攀,自行后退之感。如我向下按人,遇着对方以窝底炮的右手加大逆缠引我前倾时,我只要加大左旋塌劲,以右手顺缠向其裆内转进,即可破解。捋挒引进,我身手虽形向后退,只要前手作好下塌外碾,则可感到他的长度赶不上我。採挤的前手随其身的旋转和手的拨按,而沉肘以变手的顺逆缠法和方向的提落前进,亦可使之退不出去。

总之,都要身法、步法、手法的加减适当,而眼法不变,自能收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