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闵行总体规划2035,哪些干货值得关注?
近日,《上海市闵行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草案公示稿公示,袁童鞋获取了一份报告全文,仔细研读了一下,将其中的精华与亮点提取了若干,与大家分享。
报告封面
〇:大的纲要:十二项
闵行区总体规划(2016-2035 年)分为四个部分,十二章,目录如下。
报告目录
报告前言
一、发展目标:品质卓越,生态宜居
落实国家发展新要求,突出产城融合发展理念。衔接上海建设新举措,全面对接上海五个中心的功能要求。顺应区域协同新态势,关注与主城区、周边新城及长三角区域在功能、设施、交通上的一体化。
发展目标与战略
重点关注四个维度的战略支撑,包括突出创新功能支撑区,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的承载区,成为全市最具创新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区之一。突出开放功能支撑区,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成为全市面向国际面向长三角开放合作的门户地区。突出文化交融支撑区,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承载区,营建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化新城区。突出生态宜居支撑区,建设上海生态之城、人文之城的重要承载区,营建品质卓越的生态宜居新城区。
至 2020 年,初步建成生态宜居的现代化 新 城区。主动适应与中心城共同构成上海市主城区的新定位,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跨越,形成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功能集聚区的基本框架,城市功能持续提升,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实现。
至 2035 年,把闵行建设成为上海全球城市重要的战略支撑区,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
至 2050 年,全面建成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各项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构建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重要战略支撑区。
袁童鞋点评:不能再以“郊区”眼光来看待闵行这座上海经济第二强区了,2035,闵行也是卓越全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如何品质卓越?人文见长
营建有温度的社区。按照居职平衡,以 20 万人左右组织地区公共中心和就业核心;践行 15 分钟生活圈标准,以 3-5 万人左右组织社区中心,实现设施全覆盖,出门见公园;推进社区渐进式更新,提升已建社区的生活居住品质。
营建产城融合的创新园区。强化居职平衡,实现 5 公里范围内居职平衡占比达到 70%左右;通过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联动促进创新融合,建设更具引领性的产业研发社区;通过中运量环线+巴士环线+慢行绿道环线促进便捷通勤,打造工作生活圈。
营建充满活力的中心区。以轨道交通为引领,强化站点周边高强度和复合开发,支撑“城市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的三级中心体系,提升主城区活力。
营建适合漫步的街区。贯通蓝绿网络,在局部地区形成环线,打造示范性的线性公园系统。鼓励开放公共建筑围墙,优先植入口袋公园,营建开放式街区。
营建生态人文的郊野区。对生态地区赋予文化内涵,在近郊生态保育的基础上,以“生态+”、“文化+”的理念建设近郊文化休闲功能区,并预留一定的建设指标鼓励新业态发展。
袁童鞋点评:“人文见长”是七宝中学的校训之一,用于闵行全区,有温度、有活力。
三、如何生态宜居?四个“+”
+公园:
形成多层次、网络化、全覆盖的公园绿地网络,实现全区城市开发边界内人均公园绿地不低于 15 平方米,3000 平方米以上公园 500 米覆盖率 100%。
+服务:
构建国际化、高品质、全覆盖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每 20 万人市区级公共设施覆盖率 100%、15 分钟社区级公共设施覆盖率 100%的“两个全覆盖”目标。
+保障:
优化住房供应体系,加大租赁性住房供给。新建住房中,确保政府、机构和企业持有的租赁性住房比例达到 20%。
+秩序:
优化多模式、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网络支撑。积极构建 45 分钟接轨中心城区、30 分钟便捷内部出行的高效通勤圈,实现多模式轨交站点 600 米覆盖率不低于 40%。
袁童鞋点评:硬件和软件一起“+”,两条腿走路更稳。
四、核心指标:从“增量扩张”转变为“存量优化”
闵行区总体规划(2016-2035)核心指标
人口规模:至 2035 年闵行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 254 万人以内。
规划期内,闵行区应贯彻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要求,提出“总量锁定、锚固边界、存量增效、局部留白”。
按照全市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的总要求,至 2035 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锁定在288.8 平方公里。
结合全区的功能布局调整,在规划城市开发边界内划定 19.58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作为战略留白区,包括吴泾工业区、莘庄工业区东区、浦江南部工业地块(东方经济城)。
袁童鞋点评:从昔日的“做加法”到今日的“零增长”,闵行总规从增量扩张到存量优化的路子,其实也是上海总规的一个缩影。
五、空间体系:一带两轴四板块
轴带连板块:“轴带”将成为整合全区空间结构的核心。分散的街镇、板块将由南北、东西两条复合创新与服务功能的区域性空间轴带串接,形成紧密关联的空间格局。
廊道分组团
廊道分组团:“廊道”将成为城区、社区、园区建构的空间本底。以区域性水、绿廊道为基底,形成生态化、组团化的空间结构。
绿环串中心
绿环串中心:“绿环”将成为公共空间组织的脉络。各个中心将由连续的环线型绿道串连起来,并与中运量、慢行系统复合,建构起独具特色的公共中心体系和开放空间系统。
郊野显人文
郊野显人文:“人文”将成为每个郊野公园的主题要素。通过文化要素的植入,让闵行的郊野公园成为展现全区人文魅力的场所。
空间结构规划图
梳理全区空间格局,总体形成“一带两轴四板块”的空间结构。
袁童鞋点评:闵行区原先给人的感觉比较“散”,未来各组团间的串联将会更加紧密。
六、公共中心体系:副中心与地区中心比翼齐飞
规划完善全区“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的三级公共中心体系,形成两大城市副中心和五大地区中心的中心新格局。
其中,两主包括虹桥和莘庄两大城市副中心,五副包括南虹桥、七宝-虹桥、梅陇、元江地区-剑川路两侧和浦江五大地区中心,并进一步形成多个社区中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公共中心体系规划图
城市副中心
包括虹桥城市副中心和莘庄城市副中心,承担区域的综合服务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成为引领虹桥、闵行两大主城片区的功能核心。服务范围可以达到全市层面,服务人口约 50-100 万。保证至少 3 条轨道交通支撑城市副中心建设,其中有轨道交通可以便捷直连重大枢纽地区和中心城区。
虹桥城市副中心
包括虹桥核心区,是引领虹桥主城片区的功能核心,同时成为面向国际、面向长三角的门户枢纽,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的前沿和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新平台。同时
为虹桥副中心建设成为面向长三角的门户枢纽预留空间。
莘庄城市副中心
包括莘庄枢纽和莘庄商务区等区域,重点培育行政、文化、商业商务等核心功能,形成面向闵行主城片区以及上海西南近郊地区的区域级综合服务中心,远景考虑与闵行滨江地区联动发展,强化向闵行南部地区的辐射功能。
袁童鞋点评:虹桥、莘庄2035的地位,与徐家汇、五角场相比,不遑多让。
七、土地使用:存量更新、结构优化和弹性发展
规划建设用地总量 288.8 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 284 平方公里(含战略留白空间),农村居民点用地 1.6 平方公里,机动指标预留 3.2 平方公里。
规划城市开发边界范围面积 276.9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总量 261.4 平方公里,强化开发边界内的建设用地加快实施存量更新、结构优化和弹性发展。
规划城市开发边界外建设用地 27.4 平方公里。引导低效用地减量,包括农村居民点用地、零星工业及仓储用地等,结合集建区外存量用地,服务郊野地区和新经济新业态发展需求;保障交通和市政设施的重点建设项目;面向未来不确定性,预留 3.2 平方公里机动指标。
土地利用规划图
袁童鞋点评:关注吴泾、莘庄工业区、浦江南部的留白用地,想象空间很大。
八、综合交通:集约低碳、集疏高效、内外畅达、接轨中心城
坚持可持续发展,构建以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为主体,“集约低碳、集疏高效、内外畅达、接轨中心城”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和土地集约节约
利用,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提高居民出行的便利程度。
努力打造闵行区“45 分钟”对外出行圈、“30 分钟”区内出行圈和“15 分钟”社区出行圈。规划至 2035 年,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和个体机动化交通分担率分别为 40%、40%和 20%,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为 80%以上,居民平均通勤时间控制在 35 分钟左右。
交通章节没有规划图,只有文本
袁童鞋点评:总体规划有所保留,无图,轨道交通几乎没有干货,待交通专项规划出台后再看细的规划。
九、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生活圈
依照全市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要求,结合全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特征,构建具有闵行特色的“国际化、高品质、全覆盖”的高能级地区服务和多层次社区服务体系。强化每 20 万人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 100%,和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15 分钟步行覆盖率 100%的“两个全覆盖目标”,并坚持更高标准,打造华漕国际医疗和国际教育、紫竹国际教育、马桥国际体育、浦江国际文体等多个国际化特色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区。
十五分钟步行圈
十分钟生活圈覆盖示意图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袁童鞋点评:公共服务设施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虹桥、七宝虹桥莘庄梅陇、大紫竹、浦锦路街道、古美街道密度高,其他地区均衡化发展。
以上就是袁童鞋提取的一些《上海市闵行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些要点,部分内容袁童鞋会在今后的文章继续关注和解读,本期只是抛砖引玉,欢迎读者朋友们继续关注。
【天袁地访·城事近期更新】
【天袁地访·沪说近期更新】
【二维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