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 '颅咽管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建议收藏)~~~

颅咽管瘤
病理与临床特点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CP)也称颅咽管肿瘤、Rathke囊肿瘤、釉质上皮瘤,为来自颅咽管残余上皮的良性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5%以下,占儿童鞍区见肿瘤50%以上。本病来自Rathke囊,Rathke囊发育异常时产生牙釉质状或口腔黏膜样结构。组织学上分为造釉细胞型与乳头状型。病理学上囊液为草绿色,内含蛋白、血液降解产物及胆固醇。囊壁为鳞状上皮,呈假乳头状或结节状,内见绒毛状纤维血管间质。好发年龄包括5~15岁及50岁左右两个高峰。常见临床表现为视力障碍及内分泌紊乱,如视力下降、双颞侧偏盲、身材矮小、尿崩,其他包括脑积水所致的头痛、恶心、呕吐及视乳头水肿。

CT与MRI特点

①部位及形态:鞍区囊实性肿块,囊性者占80%,呈多分叶状或多囊状,位于鞍上居多(约3/4),少数位于鞍内-鞍上,偶见完全位于鞍内或视交叉、第三脑室及侧脑室、鼻咽部、松果体区、蝶窦及斜坡。肿瘤易向多个方向延伸,大小不等,但常大于5cm;②CT平扫绝大多数为囊实混合性肿物。钙化率90%,呈结节状或包壳状。乳头状型者钙化罕见。增强扫描大多数呈实性结节状或边缘环状及层状强化。CTA显示鞍区动脉移位;③MRI上信号因肿瘤成分不同而异,多为混杂信号。T1WI:囊性部分内含较多蛋白成分及胆固醇结晶、出血时呈高信号;造釉细胞型囊性部分为高信号、实性部分为不均匀信号,乳头状型则为等信号。T2WI:囊性部分为明显高信号,实性部分为不均匀等、高或低信号,后者代表钙化。邻近脑实质也可见因胶质增生、肿瘤侵犯或囊液外溢引起的T2WI/FLAIR高信号,视交叉及视束受压可导致水肿。FLAIR上囊性区呈高信号。T2*WI与SWI显示钙化为低信号。DWI上囊液信号随成分不同而异。增强T1WI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MRS显示囊变区宽大的脂质峰。MRA可见鞍区动脉包绕及移位。

简要病史

例1,女,13岁。头痛、呕吐2天。体检: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双颞侧偏盲。
图1A
图1B
图1C
例2,女,38岁。头痛、视力减退半年。
图2
例3,男,56岁。头痛3个月,视力下降。
图3
例4,女,68岁。头痛、头晕10天。
图4
CT与MRI所见

例1,CT平扫(图7-10-1A),鞍上池内圆形肿块(箭),大部钙化,最大径3.2cm,CT值562HU左右,两侧颞角扩大。轴位T2WI(图7-10-1B),肿块为低及高信号混杂(箭)。增强T1WI矢状位及冠状位(图7-10-1C),肿块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箭)。例2,冠状位增强T1WI(图7-10-2)鞍上囊性病变,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箭),垂体受压(箭头)。例3,矢状位增强T1WI(图7-10-3),鞍上实性强化肿物(箭),上缘多发浅分叶,下丘脑及第三脑室受压,垂体强化正常(箭头)。例4,矢状位脂肪抑制T1WI(图7-10-4),鞍内-鞍上不均匀中等及高信号肿物(箭),视交叉受压,垂体未见明确显示。

最后诊断

均为颅咽管瘤。

鉴别诊断

①Rathke裂囊肿,少见,位于鞍内或鞍上,无钙化及强化,无实性成分,增强扫描仅边缘轻微壳状强化;②鞍上蛛网膜囊肿,密度及信号与脑脊液一致,无强化,有时平扫难以显示囊壁,需行脑池造影CT;③下丘脑与视交叉低恶度星形细胞瘤,影像学上常见实性成分,强化明显,临床上合并性早熟;④垂体大腺瘤,尤其是合并囊变及出血的腺瘤易于本病混淆,但垂体瘤一般见于成年患者,强化明显,T2WI上可见多发泡状高信号,易侵犯及包绕海绵窦及颈内动脉,临床上有相应内分泌症状;⑤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一般无强化,前者可见脂肪成分,后者FLAIR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DWI扩散受限;⑥生殖细胞瘤,形态不规则,为实性,常侵犯垂体柄及下丘脑,强化明显,患儿有性早熟及尿崩等症状。

简要讨论

本病影像与本病为儿童鞍上区最常见的肿瘤,具有突出的影像学特点为肿物呈囊实性、钙化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CT与MRI均可作出诊断,CT对肿瘤钙化显示较好,MRI则有利于观察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