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主体”与“主导”
在实施新课程中,课堂上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那就是过分的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忽视了或者说是削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致使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落实。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于是在课堂上我们能很明显的看出教者的这一设计理念。比如在语文讲读课上,常出现这样的流行语:喜欢学哪段就学哪段,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这样的设计,学生是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也能体现出了人文精神。但是有些课文的教学,这样教学起来效果反而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在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比如一篇线性结构的文章,其内蕴情感是渐进的,而这样的学习反而是肢解了课文内容。所以说“喜欢哪段就学哪段”的学习方式不是万能的,这要依据教材特点,那些结构段落相似的文体,比较适合,而课文内容本身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有情节发展的课文就反思不适合了。
教师的主导地位可以说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了。在实施新课以来,曾有人一度丢弃了它。事实上无论在任何时候,教师都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师依然是教学的核心,没有这个核心,学生将一事无成。因为教师担负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当然,这不是说我们要坐授笔录之人,而是要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点拔者。比如:在学生遇到问题,茫然不解时,教师就应该做精彩的解说,而当学生的的思维出现滞涩时,就要适时轻灵高妙去指点,这样才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效,而教学的预设目标也才能有效的完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