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诗人脸谱13:拾荒
拾 荒
拾荒,本名,王计兵。生于1969年,江苏省邳州市人,现暂居于江苏昆山。诗歌散见于《诗刊》《扬子江》诗刊《绿风》《诗潮》《延河》《中华文学》等诗歌文学期刊,以及香港,台湾,印尼,菲律宾等地区和国家。早期有小说作品发表。近年来因兼职外卖骑手,诗歌作品常在送餐路上完成,而被网友称为骑行诗人。
作者已授权 组稿刘苏慧
拾荒诗歌十二首
苍蝇和地图
一只苍蝇,在地图上
肆无忌惮
一忽儿山东,一忽儿上海
一忽儿河南,一忽儿湖北
手持蝇拍的人,反而无所适从
拍死一只苍蝇很容易
可它死在哪儿
都会留下,不易清理的污渍
失 事
想让一张纸站立起来
就把纸折出菱角
太平整的纸
只会俯首帖耳
听命于笔
而站立起来的纸则不同
那年。我看见父亲
把一份未签字的合同
对折,再对折
对折成一架飞机
在村委会的上空盘旋半圈
一头撞在了好看的假山上
刀子在成为凶器之前
仅仅是铁
憨厚本分的铁
被人摁在炉火里焚烧
夹在砧铁上捶打
受尽酷刑
才成了刀子
而凶手在成为凶手之前
也常常是一个
老实巴交的人
我不是一个纯粹的人
我承认!为了孩子上学去送礼了
我不是一个纯粹的人
我的骨头里钉入了钉子
铁的硬度让我的骨头很软
我的体内蓄有足够的氧和盐分
我甚至听到了金属浸蚀的滋滋声
人生是否真的需要一场大病来体会健康?
作为农民工我有的是力气
可以瞬间拔出钉子
却要用漫长的后半生来抚摸伤口
承受,骨子里遗留的锈
省略号
……
一排最不起眼的小黑点
多像一溜儿沉默的人头
每一个都如此雷同
每一个又都无可替代
他们的沉默
是千言万语的沉默
是千言万语后的沉默
就像一群乡亲
在一张桌子前面排队
投票时的沉默
沙
从沙滩里挑出一粒沙子
是多么的不易
所有的沙子如此相像
铁锹铲下去,杀杀杀
脚步踩上去,沙沙沙
这些细沙在阳光下如此温暖
在海水下如此轻柔
这些柔软的百姓
从不为没有成为石头或泥土而暗含棱角
一团散沙是你对沙子的误解
逼急了,沙子也会遮天蔽日
有时钻进眼睛,一粒
就足以让人泪流满面
石 匠
领着石头造反的人
也能领着石头集体投降
在大院门前
两排狮子对着来人
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獠牙
在凉亭,石头又从体内
拽出四肢
俯身为温顺的桌椅
而最好的石匠沉默寡言
却能让石头发出声音
昨天,从南京回来的人
两眼发红
一闭眼就能听到石头
一遍遍呼喊自己的名字
那声音前赴后继,如同海啸
白纸黑字
还有什么比白纸上的道路更黑
当它被按下来的手指压弯,形成陡坡
便有了掌纹般的迷宫
为了抻平一张纸,我们曾用了
几代人的骨头,和整个民族的血
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
邻居送来的旧沙发
让妻子兴高采烈
她一面手舞足蹈地计划着
给沙发搭配一个恰当的茶几
一面用一本一本的书垫住
一条断掉的沙发腿
我在卫生间,用清水洗了脸
换成一张崭新的笑容走出来
一直以来
我不停地流汗
不停地用体力榨出生命的水分
仍不能让生活变得更纯粹
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
爱着爱我的人
快三十年了,我还没有做好准备
如何在爱人面前热泪盈眶
只能像钟摆一样
让爱在爱里就像时间在时间里
自然而然,滴滴答答
父亲从乡下来看我
从六楼望下去
父亲就像
五彩画布上一滴墨
他在那里旋转
手足无措地
找不到应该着落的位置
从六楼望下去
父亲突然变得很小
小成一个城市可以忽略的尘埃
他浮在那里
浮在门卫喝斥的声波里
我从未想过
从六楼望下去
从一个城市的窗口望下去
在庄稼地里那么高大的父亲
突然变得那么小
小成一个要人呵护的孩子
菩 萨
母亲的心里住着一个菩萨
有人受苦时,她会流泪
有人受难时,她会流泪
久而久之
我就误把母亲当成了菩萨
就把愿望许给了母亲
后来,我又看到
菩萨也会束手无策
菩萨一旦愁白了头
低眉顺眼的样子
也像一个许愿的人
也会跪下,给别的菩萨磕头
劈 柴
真的
我活不成一棵树
这一生,除了斧子
我再无枝杈,报答春天
我能为死去的树做到的
就是不停地挥斧
把一堆无用的旧方木
劈成有用之柴
我没有奢望
一把斧子就能拯救春天
只是不断地把柴码放整齐
等它说出火焰的秘密
下滑可阅江苏诗人脸谱往期精彩回放
卞[biàn]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于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江苏诗人脸谱
04、江苏诗人脸谱04:卞云飞
江苏一直是新诗之乡,这里不仅走出过卞之琳、辛笛、唐祈、杭约赫、闻捷等诗歌大师,而且数次聚焦全国诗歌界的目光。20世纪30年代沈祖棻、程千帆、孙望、吴奔星等的新古典主义探索,使南京和北京、上海形成诗坛的鼎立三足;80年代南京的“他们”诗派以生命意识、语言意识的双重自觉,更被公认为“第三代诗”的领军群落。新世纪的今天,江苏诗坛仍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摘自罗振亚《新时期江苏诗坛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