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应聘社区非“屈才”却可能是错配
近日,多名博士、硕士应聘武汉社区干事引发热议。其中一位所学专业为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的博士,因专业的极不对口,而广受网友关注,纷纷表示:“这样的专业不应该干这个吧?”“浪费人才啊!!!”也有网友表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每个人的人生规划也不同,尊重选择。”
清北毕业生去余杭街道,虽然一时议论颇多,然而如今共识已经越来越多。人各有志,无论是从余杭区街道公务员的待遇来说,还是从如今基层治理工作的复杂程度来说,都谈不上“大材小用”。那么,博士生应聘社区,是否屈才?笔者最担心的不是屈才问题,而是是否能胜任。
博士生还是过去的博士生,但如今经济“先富”起来的地区,无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街道、社区干部员工,对人的素质要求却非同小可。据报道,9月12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公布2021年新入职入编40名教师,其中有9名来自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维多利亚大学等学府的博士及博士后。社会水涨船高,博士进中小学、到街道工作,正在成为常态。而事实上,无论是武汉社区的“干事”岗位,还是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待遇很是诱人,如果从物质回报来说,博士被普遍认为的“适合进高校科研院所”,从短期回报来说,很可能是要“做一时的冷板凳”。
然而,博士生应聘社区,固然是顶着“高学历的光环”,却未必是良缘。高学历的人,一般胜于研究、分析、论文撰写。而社区工作,则事情繁杂、千头万绪,群众有关的事情,每一件对当事人而言,都是大事,然而相较博士研究搞的课题,却几乎都是小事。对博士生而言,基层工作恐怕最大的挑战还是职业倦怠。博士生搞研究,一般要求在领域内有创新,而社区基层工作,所涉及的创新却极少,往往要求的是按部就班、多多汇报。所以说,博士生在社区基层工作,第一挑战是心态,第二挑战还是涉及的能力要求不同,就拿基层文字要求来说,事务汇总多,简答汇报多,事情重在讲清讲明,而这与博士生长期科研养成的系统思维未必匹配。
前些年,余杭区街道招清北学生引起争议,后来当网友知道余杭区街道治理的“高端”“前沿”大多释然。然而,武汉社区干事引来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的博士的应聘,待遇对博士生而言不低,可是这份工作的发展空间,能否满足博士生的期望?还有,博士生的能力层次,和基层社区的业务要求,甚至有严重的错位。并非博士生能力低,而实在是“所学非所用”“所会未必会有用”。近年来,越来越多博士生下沉到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岗位,有人质疑“浪费人才”不难理解,只是博士培养单位是否也要给博士生做职业规划?如果就为了进社区做干事,一般硕士生,乃至本科生也可以胜任。博士生的培养成本无比巨大,一再发生无限“下沉”就业,国家教育资源浪费,实在让人心疼。 (程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