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在前,努力在后
真正的自由是突破自我的束缚。这些束缚源自本能,源自记忆。自由的人拥有了独立的思维模式,称为“混球儿思维”。
1、从不维护自己正确
2、从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3、从不受制于他人的情感波动
4、从不忌讳残忍的坦诚
5、从不同情自己的遭遇
6、从不停止疯狂的探索
7、永恒追寻伟大的意义
蔡志忠说:努力只是比不努力好一点而已,思考必须要走到努力的前面。有正确的思维,才会找到努力的方向,才会有结果。
维护自己的正确和在乎别人的评价是大部分人不自由的根源。争执的产生源于认为自己的是对的。人们习惯于告诉别人要站在对方角度考虑。但做到并不容易。要足够的谦卑,知道自己的局限性。
这需要从不断的内观,探索自己中找到。而对于别人的评价越在乎,越容易迷失。你要知道,别人讨厌你是因为符合他内心的讨厌,讨厌的并不是你,而是内心的小我。
同样,别人喜欢你也是因为符合他内心的喜欢,那么就不会因为别人的喜欢,有了欢喜。也不必对别人的讨厌放不下。
真正的欢喜来自自我的觉醒,在我,生活与世界的关系中不停的探索,从不自知到自知,从自知到对抗,从对抗到控制,从控制到放手,从放手到臣服的过程。
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不去证明自己是对的。这才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对于受制于他人的情感波动,源于没有做好课题分离,没有把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分清楚,你无法代替别人的人生,也无法代替他人的思考。之所以被影响,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在这个世界你找不到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看问题的角度也是不同的。
在《自卑与超越》里有这样一个例子:
三个孩子站在狮子笼前。其中一个躲在妈妈后面会说我想回家;第二个站着不动,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却说:我不害怕;第三个孩子狠狠的瞪着狮子,问他的妈妈,我能向他吐唾沫吗?
三个孩子都感觉到了害怕,都在用与自己生活相符合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人性是复杂的,情感表达也是不同的。
人生中的悲伤,痛苦都需要自己承受,把对抗变成接纳,把接纳变成臣服,臣服不仅有接纳,还有在面对困难勇敢前行的勇气。
迈克.辛格说:我愿意面对孤独与恐惧,而不是慌忙寻找慰籍。然而一些事自然就发生了,我什么都没做,甚至都没想过。伟大实验的种子正在被埋下,是否以一种可能,那就是生命所能给予的比我们自己能争取到的更多?
我是大侃,已坚持1021篇,阅读过去的文章可关注公众号“大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