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不洁,妙玉肮脏,《红楼梦》中的“洁”,到底要如何理解?

林黛玉、妙玉、香菱是曹雪芹设计的对照人物。三人不但同乡,连幼年经历都类似。分别都受到出家人度化,也都是家族最后的血脉。不同处是香菱被拐走,而林黛玉和妙玉却是父母双亡。
林黛玉和妙玉还有两个相似:一,二人性格类似,精神追求都是高洁,目下无尘。
二,两人因病被出家人度化,林黛玉没去,病就没好要了命。妙玉出家而去,则病好救了命。但也因此,林黛玉身在红尘槛内,妙玉则遁世出家身居槛外。
林黛玉和妙玉的人生既是互相印证,也是背道而驰。曹雪芹有意用妙玉的人生印证林黛玉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不得解脱,问题是妙玉超脱世俗,终究也不能得解脱,也许这才是曹雪芹思想中关于红尘人生的不得已。
林黛玉和妙玉的性格都是目下无尘,品质高洁。妙玉比之林黛玉更加怪癖,更加极致。但二人的追求却又异曲同工。“洁”是曹雪芹为二人建立的“共同”与“共通”!
林黛玉在《葬花吟》中吟咏“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妙玉的判词说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两人关于“洁”的表述极其类似。但结局却不同。林黛玉十七岁泪尽而亡,保有了“洁”。而妙玉的结局,由于八十回后故事缺失,众说纷纭。甚至像续书八十回后还说妙玉遭到强盗掳掠轻薄堪称奇幻,也不知当年的京城为何治安那般差,强盗都能大摇大摆劫掠!
其实,林黛玉的“洁”并不“洁”,妙玉的“不洁”仍旧是“洁”。只是《红楼梦》中的“洁”与世俗的“洁”稍有不同而已。。
以林黛玉和妙玉的性格,关乎二人的“洁”,就不会与情欲之“洁”有任何关系。不会有八十回后被强盗掳掠玷污的可怕情节出现。
金陵十二钗是曹雪芹心中美的化身,正面的意义。各人有缺点不假,却不会有不当“不洁”的行为和遭遇。当然,史湘云最后流落在烟花巷,以及秦可卿的爬灰另有原因,却不涉及“不洁”。
林黛玉冰清玉洁,妙玉出家槛外,绝不会涉及男女情欲之不洁。她们的“洁”是精神追求以及名誉方面的“洁”。
《葬花吟》中,“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证明林黛玉当时名誉受到侵害。
《红楼梦》中造谣诟谇非常厉害,语言暴力杀人于无形。秦可卿死于“爬灰”,金钏儿死于“强奸”,晴雯死于被“毁谤”,香菱也是被夏金桂设计构陷,还有尤三姐死于名誉,尤二姐被秋桐诬陷诅咒王熙凤……甚至王熙凤不生子,也是她的精神压力,背后同样闲言碎语恶意中伤。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她们都与“莲、蓉”有关,都属于林黛玉代表的“芙蓉”女儿薄命。
林黛玉因为与贾宝玉有情,小厮兴儿都说贾宝玉日后妻子一定是林黛玉。无心之人如此说,有心之人早都传的各种版本都有,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私情传说的糜烂不堪。像《西厢记》《牡丹亭》那些男女私情都是好听的。龌龊的只会不堪入耳。
宝黛爱情最终无果,林黛玉自觉受到了无尽的污言秽语诟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就是对应“质本洁来还洁去”而说,隐喻她最终离开贾家远嫁异国。
林黛玉不想再承受那些污蔑言语攻击,不想再陷溺在贾家的是非漩涡选择离去。彼时她的名声已经受损,变得不洁。刘姥姥的“茗玉小姐”,何尝不是对林黛玉名誉以及“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注解!
如果说林黛玉的“洁”还是红尘之“洁”,是她自己的“洁”。妙玉的“洁”却要高于林黛玉。她追求的“洁”是超脱世俗的。
妙玉认为槛外是“洁”,槛内“不洁”。所以当初她不容于家乡权贵来到京城,其实是有人觊觎她的美色骚扰不休。
妙玉为了躲避世俗的纷纷扰扰,遁世修行在贾家大观园拢翠庵,甚至不与贾家人过度交往,那是她坚守的“洁”。在妙玉看来,外面的红尘都是“肮脏不洁”的。
如此一来,再看妙玉的判词就非常好理解。她就想找一个能够安稳遁世,让她身居洁净槛外的地方好好修行。可惜事与愿违,贾家抄家后大观园被封闭,妙玉不得已再入“肮脏”红尘。通过脂砚斋批语提示,妙玉和贾宝玉在瓜州渡口还有一见,证明妙玉在贾家抄家后,不得已只能回姑苏老家的玄墓蟠香寺。
妙玉再入红尘,又要与肮脏的人事物打交道,周旋,对于她来说就是“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根本就不存在她被强盗侵犯亦或者委身老朽之说。更不会是什么肮脏要读(kàngzang),肮脏就是脏。与妙玉的“洁”对应。槛外是洁,槛内是脏。
与林黛玉名誉受损不同,妙玉哪怕身处肮脏的俗世,也是不变的“美玉”,红尘的肮脏并不能浸染她!
以上就是林黛玉的“洁”与妙玉的“洁”之相同和不同。当然,属于君笺雅侃红楼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收藏,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