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之风,何时吹绿江南岸?

三千多年前,太伯、仲雍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从西北周原南奔荆蛮,在锡东梅村一带建立了勾吴部落。经其后600余年的发展,国力渐强。到公元前514年阖闾登基时,吴国已成为江南地区的“泱泱大国”,一举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到秦代,江南地区尚武之风仍盛。《史记·项羽本纪》载:陈胜、吴广起义抗暴秦,项梁、项羽起兵响应。他们起事地就是现在苏州的吴县。项羽的八千子弟兵竟多是苏州无锡一带的“吴中子弟”。

而如今,吴中百姓多文质彬彬。《隋书·地理志下》曰:当时江南民风已是“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庞,故风俗澄清,而道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元·王仁辅《无锡县志》中说元代时无锡民风“是以衣食足而礼义备,民生敏于习文,疏于用武,盖其性然耳。”

那么,儒雅之风源自何处?又是何时吹到了江南?

一、晋室南渡 北人南迁

公元300年前后,五胡乱华,北方大乱。建兴四年(316),匈奴刘曜陷长安,西晋亡。北方的剧烈动荡,迫使北方士族和百姓大量南迁。建武元年(317),晋元帝司马睿到建康(今南京)建都,中原士族大家相随南逃,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有史以来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司马睿即晋帝位,东晋由此开始。永嘉移民潮,不仅移民数量多、规模大,且望族多,能量大。这一事件触及到中国经济、文化中枢的大变动。

| 西晋永嘉之乱后汉人的南迁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唐代著名诗人张籍《永嘉行》曰:“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衬映了永嘉南迁在历史上深深的痕迹。

南迁中的侨州、郡、县。谭其骧先生的论文《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指出,永嘉之乱后北方人民与士族大量南迁,多相聚而居,保持原籍贯,为了稳定,东晋南朝政府就大多依照他们原来的籍贯,在南方的定居地按原来的名称设置了侨州、郡、县,加以行政管理。当时在江南京口(今镇江一带)侨置了南徐州等。

接受移民最多的是今江苏。西晋永嘉之乱后接受移民最多的是现今江苏省,以江南的南京、镇江、常州一带最为集中。《宋书·州郡志》记载:刘宋大明八年(464),侨郡人口最多的州之一是南徐州(相当今江苏镇江、常州、无锡一带)。南徐州当时其总人口约41.8万,侨郡人口22.2万,侨郡人口占总人口的53%。至宋世止,南渡人口约共有九十万,二十二万余侨口在江苏,江苏所占的比例相当高了。

| 永嘉之乱后,移民南迁路线及主要迁入区(图源:地史馆)

南迁的世家望族。永嘉南迁的移民的中有好多望族,能量极大。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的“王谢”,就是指东晋的王氏、谢氏望族。

永嘉南迁中,北方士族南下江南落地生根居首者: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汝南袁氏、兰陵萧氏,合称“王、谢、袁、萧”。“王”就是琅琊王氏,其代表人物是拥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中兴了晋室的王导。“谢”就是陈郡谢氏,其代表人物是导演了一场震古烁今的“淝水之战”、创造了8万人大胜前秦25万入侵者的以少胜多的谢安。“袁”就是汝南袁氏。“萧”就是兰陵萧氏,南朝时期萧氏一门共出三十多位宰相,二十一位天子,与王、谢、袁并称为南朝四大望族。尤以王、谢为最。

| 司马睿画像

自三国东吴以来,原先在江南当地的名族,称为吴姓,以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的顾姓、陆姓、朱姓、张姓等门阀为首。司马氏南渡建东晋,在南方实施“优借士族”的策略对吴郡的顾、陆、朱、张以及会稽的贺、虞、孔、魏等江南原名族以政治上的笼络。使东晋政权得到稳定,最终确立了北方士族政权在南方的统治地位。

二、永嘉南迁,对南方经济的促进

在汉及汉之前,江南地区的生产相对落后。《史记·货殖列传》曰:“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直至汉代,江南的生产尚未得到深入开发,经济落后于中原。

在永嘉南迁后,南徐州一带的南迁人口已超过原住民。大批北方移民的到来,为江南特别是京口、晋陵一带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南来移民不少是北方熟练劳动力,勤于耕作。东晋南朝时期的世族豪强为已利益又多实施筑塘浚浦、修圩固堤、蓄水灌溉等多种水利工程。同时政府也兴修水利,改造农田。东晋时张补晋陵内史记载:“立曲阿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房玄龄等晋书)曲阿一带(今江苏丹阳一带),修建了新丰塘(今丹阳县城北约 20 里新丰镇附近),溉田八百余顷,农作物每年丰收。

农业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更推动了农业发展的速度和力度。中国历史上小麦栽培主要分布于北方黄淮流域,麦作技术也是在北方地区发展成熟。南京大学张学锋教授在《再论六朝江南的麦作业》中指出:“江南地区在孙吴以前,粮食作物仍是单一的水稻,并无麦作。”《晋书·食货志》载东晋初年(318)晋元帝的诏书曰:“徐、扬二州土宜三麦,可督令熯地,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晋元帝此道诏书既是史籍关于江南麦作物的最早记载,同时也说明北方麦作物在江南种植面积已大范围推广。

以上一系列变化和措施,至南朝,京口、晋陵一带面貌较过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江南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衣冠南渡推动吴文化转型

永嘉南迁促使了中原文明大规模向现中国南方地区转移。因此,历史上也称“永嘉南迁”为“衣冠南渡”。“衣冠”是文明之意,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迁。

其一,是因为在南迁北人中,有相当部分是文化素养很高的皇室贵族、士族豪门和文人学者。《晋书王导传》曰:“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其二,在南迁中,王、谢、袁、萧等等魏晋北方精英文化的主要承继者,使北方文化比较完整地搬迁到了江南。《隋书·牛弘传》:“衣冠轨物,图画记注,播迁之余,皆归江左。”这些中原冠盖的文化逐渐成了江南文化的主流。其三,这些主流文化强烈地影响了吴姓士族,成为他们的羡慕与仿效的对象。以北方文化为主流、侨吴士庶之间的文化相融汇,融合成了新的灿烂的江南文化。

南朝士人文精神成为江南人文的精髓。王谢两家不仅影响到了当时的政治中枢,又在精神文化方面共同构成了建康士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在《世说新语》《晋书》等文献记载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王谢家族的士礼门风。旷达玄远的士人精神;玄思谈辩的纯哲学思辨层面。这些玄学人士善谈尚辩,思绪机锋;日常生活高标风流、洒脱情趣;究谙祸福盈虚之变化,功成身退,哺傲山水。玄学的人生修养奠定了后世士大夫的精神情操。

南朝文学传统推动江南名家辈出。建康是六朝江南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文学最具创造活力的地区。六朝的江南文化名家辈出、云蒸霞蔚。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说:“自宋武爱文……,王、袁联宗以龙章,颜、谢重叶以凤采。”建康也是文学最具创造活力的地区。从玄言诗到元嘉诗风,从永明体到宫体诗,东晋南朝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流变,无不围绕建康展开。如东晋的孙绰、许询,刘宋的刘勰(著有《文心雕龙》),齐梁的萧衍(多才多艺梁武帝)、萧统(编纂《文选》的昭明太子)等人,才俊麇集,形成了建康济济多士、文章极江南之盛的局面。

上:刘勰 左下:萧衍 右下:萧统

南朝经学、史学方志的影响。首先,南朝经学。晋经学深受玄学影响。进入南朝,特别是齐、梁时期,经学已逐渐冲破玄学羁绊,开始兴盛。南朝多承魏晋学风,《北史·儒林传序》谓:“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南朝著名经学家如雷次宗、刘瓛、王俭等,比比皆是。其次,南朝史学。六朝时期,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初步繁荣,吴地史学亦渐趋活跃,修史之风渐盛,在纪传体、别史、起居注、实录、谱牒、传记、方志等诸多方面涌现出一批新著,而“实录”体更是这一时期吴地学者的首创。如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萧子显撰的《南齐书》;梁武帝撰写的《通史》等就有十余部之多。再次,六朝在地理、方志方面的著述,数量、种类都相当可观。如记全国历史地理的南朝陈顾野王《舆地志》30卷;记地方历史地理的南朝齐刘澄之《永初山川古今记》20卷;专记风俗的东晋周处(宜兴人)《风土记》3卷等。地志成为东晋南朝的学术特色之一。

南朝礼乐文化。中原礼乐文化借助于衣冠士族的南移,与吴越文化结合,放出新的光彩。永嘉南渡,一批乐器乐工也辗转至于江南。至南朝,特别是在梁陈时期,源于汉代的清商新声在都市中大行其道。在《乐府诗集》中我们也能看到六朝文人对于清商曲辞模拟创作的偏爱,足见当时音乐特别是吴声在社会上的流行和普及程度。

南朝的山水园林文化。衣冠士族的南渡,促进了中国古典山水文化的形成。南朝的山水文化跳出了《诗三百》中的自然山水,超脱了孔、孟的道德隐喻,形成了山水的审美的诗意情怀。南朝时期,帝王文士常常在覆舟山(覆舟山现称九华山,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太平门内西侧)、乐游苑(在今南京市朝阳宫一带,南朝宋武帝所建)宴饮赋诗。王室依山水造苑囿,士族于庭园造山水,使“山水一都市”成为一道特殊景观,塑造出了江南都市文化所特有的山水品格。

| 顾恺之《洛神赋图》

南朝的绘画。南朝的绘画打破既往宫廷画士、民间画工的一统格局,促进了当时绘画题材的演变与开拓,新异的审美取向也提升了绘画的表现意境。其中有:有吴地最早的画家曹不兴;提出“传神”论、被称为画圣的东晋吴地画家顾恺之(无锡人);吴地画家陆探微和张僧繇等。中国画史上,六朝时期的吴地绘画起到推陈出新与开启隋唐的重要作用。

| 王羲之《乐毅论》

南朝的书法。六朝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东晋中期以后,王羲之、庾翼、谢安等人成长起来,琅邪王氏逐渐领导了书坛,特别是王羲之,在当时产生巨大的影响。东晋晚期,王献之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南朝书法艺术成就较高的有琅邪王氏(王羲之、王献之等)、颖川庾氏(庾亮、庾翼等)、陈郡谢氏(谢安、谢万等)等。

南朝的科技成就。南朝科技的十分繁荣。南朝范缜著名的《神灭论》是古代无神论的高峰;六朝时刘宋的钱乐之与梁陶弘景在天文浑象的制造是其时科技创造性的典范;六朝时期最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祖暅父子合著的、至今为世人惊叹《缀术》等。今江苏地域在南朝时期取得的文化科学的成就,如满天的星斗,熠熠生辉。

| 祖冲之

永嘉南渡后形成于南朝中后期的新江南文化,继承、发展和丰富了原先的北方文化与江南文化的精华,使之成为隋唐北方文化的重要源头与隋唐精英文化的基础之一。同时,以“轻死易发”(班固《汉书·地理志》)为特征的勾吴文化、旧江南文化,强烈地转化为以“艺文儒术”为表征的新江南文化范畴。儒雅之风就此时吹绿了江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