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99篇:读文随笔∣什么是“聆听—阅读—写作”评估?

什么是“聆听—阅读—写作”评估?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近日,我在“中学语文教学”微信公众号上读到了祝新华博士发表在《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 37卷第5期上的论文《实施语文综合测试的三个基本策略》。现在,不论是期末考试还是中考,纸笔测试是唯一的形式,即使有的题目在探索综合性学习的评估方式,实际上还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我们知道,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板块,但在实际的测评中,听和说是很难考查的。祝新华博士提倡“语文综合测试”,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

所谓“语文综合测试”,就是“以阅读、聆听为输入语言,以说话或写作为输出语言,在一个语言任务中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的听说读写技能,以评核学生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自然也不仅仅是阅读和写作的任务,也是听和说的任务。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要求学生在聆听录音与阅读文本后,再进行文章写作,这就是“聆听—阅读—写作”。例如有一道题是考查学生如何看待校园暴力,考生首先听一段录音,再阅读6篇文章和一张海报,然后撰写不少于600字的演讲词。这种评估形式,自然更能全面评估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那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呢?作者提出了三条策略:一是认识语文综合测试的内在特点,二是厘定评核指标,三是设计具有真实性特点的综合任务。其中后两条更有建设意义。

“聆听—阅读—写作”评估究竟要设定哪些指标呢?作者提出了三点:侧重对输入语的理解,侧重对信息输出的表达,侧重对信息的认知处理。应该说,我对这些内容是十分陌生的。不过我觉得自己最需要学习的是“对信息的认知处理”的各项指标。在作者看来,对信息的认知处理需要考虑以下因素:首先是语境意识,包括身份和写作规约,前者指的是明确自己的身份和受众意识,后者指的是诸如称谓、颂语等实际的写作任务。其次是引用与整合,即从不同媒介、形式的资料中引用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信息。引用,主要是从材料中寻找恰当的观点和信息;整合,指的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与主题相关的观点和信息。三是观点与论证,即提出个人的观点,并进行相应的讨论,以说服受众。最后是表达与结构,即表达信息、转化来源语料中的语言、决定组织结构等。在我看来,“聆听—阅读—写作”不太适用于文学类文本和文言文的测评,而适合于信息类文本,即侧重于信息的提取与处理的文本。这类文本的测评,在我省中考中基本是阙如的。江浙一带的中考题,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我觉得值得借鉴。

“聆听—阅读—写作”评估最难的,我觉得是设计具有真实性特点的综合任务。作者举了以“教学楼安装闭路电视”为主题的测试,题目给出了一段录音材料,以及5篇文本资料,包括学生对安装闭路电视计划的意见、邮局针孔镜头裁定侵犯隐私、小街小巷布满闭路电视镜头利多于弊、广州巴士摄像头频现走光图、教师安装闭路电视。最后的任务是:请考生参考题目提供的材料,向校长呈交一份报告,反映学生对该计划的意见,表达学生会的立场并提出建议。

任务的第一步是确定主题,例如上述题目的主题就是校园安装闭路电视。主题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要有相应的知识基础,相关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时效性,即相关的问题是新近出现的,而且还要有发表个人观点的空间。这一点不难理解,不过要在众多的主题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测评主题,依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任务的第二步是发展语料,即为了让学生完成任务要求而聆听与阅读的材料。我们知道,命题的最大难点就是语料的选择与编辑,语料的词汇句法难度、话题熟悉度、长度、数量、组织方式、体裁、呈现方式以及多种主题之间的相关性等,都是选择语料时要考虑的因素。总的来说,选择的语料应有五个特点:形式灵活,除了文字材料,还要有表格、图画等,即使是文字材料,也要考虑多种表达方法与体裁。香港中学会考、中学文凭考试的阅读材料就有海报、通告、统计表、简历、网上日志、电子邮件、时事、人物专访等,这些都是信息类文本的主要载体;内容丰富,即语料要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观点多样,即语料要呈现不一致的,甚至是争论性的意见,这样更能考查学生比较、整合、评价等能力;价值大小不一,即有的材料要表达关键性信息,需要考生细读精读,有的材料侧重于提供部分关键信息,有的材料只需要考生略读、跳读或粗读;录音与书面文本的相互配合,即两种材料既不能重复,又要相关。在选定语料之后,还要进行必要的处理,包括修订标题、加入小标题、浓缩信息、删去冗余信息、修订欠简洁的文句等。因为这些语料本身并不是为了出题,对词句进行改动以方便评估,我觉得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除了语料,题目还需要有必要的指导语、提示语。作者认为,“聆听—阅读—写作”评估的指导语要写得具体一些。首先,题目要清楚叙述在什么情况、背景下出现了什么问题,其次要明确提示学生必须依据语料撰写作文,最后要明确设定篇章语境,包括学生的写作身份、写作对象、写作体裁等。这就有点类似于情境任务型的材料作文的命制了。

在我看来,“聆听—阅读—写作”的评估,命题难度较大,搜集和编制语料需要很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也不能考查学生的说话能力。但其优势在于能够考查学生的听力,并且将听力考查纳入综合考查中,这比起目前的中考题目来说,还是有进步的。而且,这类考试侧重于信息类文本的考查,这恰恰是目前中考测评的薄弱点。如何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值得进一步探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