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下一个五年,将改变所有人的财富结构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下了帷幕,这是在“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启的重要时刻,所召开的一次意义非凡的会议。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对明年的经济做出了预期,会后证监会还着重强调:“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明年资本市场工作十分重要,要加强我国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
众所周知,只有足够重视时代的信号,才能抓住时代的机遇,当面对即将来临的“十四五”,中国下一个五年的风口会在哪?
我国蓬勃发展至今,但有一个问题始终非常有争议:
“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注: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一直非常热烈,就在不久前,中国建设银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就表示:“正是现代金融体系促使了西方的工业革命。”
这“现代金融体系”到底有什么神奇的作用?
建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认为,现代金融体系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了“资源配置”,金融这双“无形的手”把聚集在老百姓手中的钱按照整个国家发展的需要投向了需要的地方,从而促进了国家的高速发展。
接下来我国即将步入“十四五”,这期间我们要解决就是从“小康”到“国强民富”,而要实现这个高速的跨越,就不能再走老路,必须要借助现代金融工具才能加速我国的发展。
可以预见,我国的“资本市场”将会对中国的下一个五年的发展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要想发展资本市场,首先就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据中泰证券研究所统计,与美、日及欧盟的“权益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平分秋色相比,中国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市值为65万亿美元,国内股市仅为11.44万亿美元。
显而易见,大家的钱都被“困”在房子里了。
过去,我国的市场机制还不成熟,资本市场与高收益的固定收益理财、房地产比起来,回报相形见绌。
但以后这种情况将不复存在了,眼下固定收益的回报率正不可逆地走低,“去刚兑”后也没人给你兜底了,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也使得投资门槛大幅提高,回报率大幅下降。
要想不被时代“抛弃”,只有让手里的财富适当拥抱波动,打开风险敞口,让金融市场帮我们把钱投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才能真正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
我们已经能看到的是,属于我国的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已经推出,日后巨量房地产资产也将会通过“金融手段”重新盘活。
未来,我国的金融产品将越来越丰富,市场给我们提供的保值增值方式也将越来越多,我们没必要一直盯着房子看。
正如,建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所言:“‘十四五’期间一定是中国财富增长的最好时期,也是百姓民富的关键时期。”
儒家经典《大学》曾曰:“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时至今日,“财恒足”仍是我们毕生的追求,“如何保持财富稳定的增长”也同样是我们理财的最终目标。
只有从投资一开始就注意投资安全的人,才能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保持冷静,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保持财富稳中求进。
当你决定参与金融市场后,“如何长期安全地持有金融资产?”应该是你首要考虑的问题。
相信绝大多数人想参与资本市场时,第一时间都会选择通过“银行”来实现资金的安全配置。
这点无可非议,毕竟银行是我们接触金融市场的“第一扇窗”。
银行所做的一切就是在帮助咱们广大老百姓更便捷地参与金融市场,提供普惠大众的金融服务。
我国金融发展到今天,当银行成为财富密集地带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的财富聚集功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是新时代银行的新使命。
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曾坦言:“银行属于服务业,是实实在在为大众服务的机构,只有回应人民的期盼和诉求,才有我们事业的发展空间。”
银行不能继续陶醉于“灰犀牛”背上的狂欢,面对新时代经济社会矛盾的新变化,银行也在做出改变。
眼下,我们的大国银行正本着精卫填海般的坚持、对社会责任的坚守、对金融市场的尊重,以稳健务实的作风和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构筑新金融的发展基石,搭建保护人民的风控藩篱。
而在银行这支金融大部队中,服务7亿用户的“元老”——中国建设银行,在拥抱新金融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很多人一直认为银行就是拉存款、放贷款、提供金融服务的,但建行却做了很多看似跟银行“无关”的事,比如服务一线劳动者的“劳动者港湾”、实现政银科技合作的“智慧政务”、撬动普惠金融的“金智惠民”等等。
新金融时代,银行要做的不仅仅是提供金融服务,更重要的在于“利他、共享与普惠”,建行正在实现“金融”与“非金融”的融会贯通,重新构造一种新时代的金融模式。
时代发展需要创新,更离不开初心的坚守。
在金融投资成为主旋律的时代,建设银行身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老大哥”,有责任也有义务传导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帮助广大百姓了解投资环境,让大家的钱稳妥、有序地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对此,今年建设银行精心打造“理财季”(10月12日起至12月底),为不同社会背景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量身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活动,帮助每一位普通人“善理每一分财富”。
本次“理财季”践行“减费让利”政策号召,推出涵盖理财、基金、保险、贵金属等在内的60余款重点产品,在丰富投资者理财“菜篮子”的同时,也在助力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提高可支配收入,真正做到“普惠于民”。
建设银行作为老百姓接触金融的“第一道窗”,有义务发挥自身“稳健专业”的优势,在具体产品的甄选上建立了“三层支持架构”来帮助广大用户“避坑”:
1、专家团队:负责对宏观形势进行研判,对未来配置方向进行总体把握;
2、产品专家:负责针对形势研判结果,精选市场优质产品,充分掌握产品特征;
3、客户经理:负责通过对客户的深度了解,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产品配置。
为了让大家能“近距离”地感受建行服务的温度,建行通过“云工作室”把履历优秀的客户经理们搬到了线上,让大家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享受到专业且贴心的投资理财服务。
在“理财季”开展期间“云工作室”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实现全面对接“三层支持架构”和“四层产品货架”,充分发挥总分行专家团队和产品经理的专业优势,升级后的“云工作室”至今累计访问人次已达300万次,累计访问人数达96万人,实现产品销售额达150亿元。
不仅如此,此次“理财季”颠覆了银行固有的传统形象,用崭新智能的面貌吸引了线上1.5亿用户的“友好访问”。
截至目前,“理财季”已累计获得超7500万人次关注,深度参与人数超1100万,其中通过“龙财富”一键智能体检的客户达到3500万人,通过浏览财富资讯和参与金融大咖直播、“财商极限挑战”等活动学习理财知识的人数累积超150万人。
与此同时,建行依托自身完备的金融科技工具和专业服务队伍,通过当下大家很喜欢的“直播”进行理财产品展示,让投资者全方位了解所投资理财产品,真正做到对自己的每一个投资决策负责。
现如今,我国还有很多人没有投资理财的习惯,很大一个原因是“惧怕风险”,而建行的看家本领就在其强大的“风险控制能力”。建行自从上市以来始终遵循——稳健、审慎、全面、主动的“八字风险文化”,坚持全员主动合规,坚信合规创造价值。
在具体践行中,与传统风控方式相比,建设银行充分依托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力量,对此,建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曾公开表示:
“建行构建了零售业务信贷风险的欺诈预警模型、贷款用途监测、智能催收平台等信贷风险全流程智能防控网络,同时也构建了覆盖产品交易诈骗、渠道途径诈骗等全节点客户资金诈骗智能防控网络。”
如果说对于风险的把控是银行的分内之事,那么与消费者“换位”并保护其根本权益,更是国有大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切身保护好用户权益,建设银行今年按照从上到下“五级”重构了消费者保护管理体系,在董事会和经营层还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来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此举在业内也实属罕见。
随着我国“民典法”的出台,建行从“产品审查”到“权益保护规则”,甚至细致到“投诉办法”,从上到下、从无到有,都在倾尽心力完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每一条路径,目前共出台了“1个方案配套16个办法”,把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今在中国基本上每两个人就有一个是建行的用户,肩上的责任感促使建行致力于成为人民信赖的银行、担当大国责任的银行,身为银行界的“元老”,未来建行也有信心能帮助更多人唤醒口袋里的“沉睡资产”。
目前,建行拥有6万多名优秀的客户经理和产品销售经理,在历年国内外金融理财专业竞赛中屡获同业最佳成绩,今年以来建行“权益类产品”持有人的平均收益率约18%(历史收益仅供参考),最终盈利的客户在总量中占比95%。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建设银行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
建行正在逐渐从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转变到推动国民理财教育的“践行者”,为了让投资者真正明白投资理财的内在逻辑,建行还联合业内外专家,设计优质金融培训课程,并定期通过“建行大学”对外开放,为我们所有人提供了一个集中获取金融知识的平台。
只有从根源处提升老百姓财商水平,才能帮助大家真正实现投资收入的稳定增长,进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建行目前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把分散的民间资本集中转化为支持国计民生的社会大资本,身为国有大行,建行秉持“善念之本”和“善治之道”,为服务国内经济大循环、积极支持实体高效运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未来,建设银行将继续秉承“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初心,希望能成为每个人身边可靠专业、值得信赖托付的人生伙伴,共同面对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
正如建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所坚持的:“理财是一辈子的事情,更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动作,保持理性投资观十分重要。”
“理财就是理生活”,投资理财不应该只是对金融资产的打理,更是对每个人一生的精心打理,毕竟不管是“十四五”的愿景还是国家的宗旨,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