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正读懂了陈胜吴广起义吗?农民起义的背后逻辑让人感到心酸

人们一提起陈胜吴广起义,总会不由自主地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这在政治层面上来说确实没有毛病。但是,如果用生活的逻辑来看历史的话,我通过它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心酸和无奈。
陈胜吴广起义实实在在地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以席卷天下之势引爆了秦末的乱世,从而开始了中国历史最精彩纷呈、壮怀激烈的新篇章——楚汉争霸。从统一到分裂,再由分裂到统一;从分封制推翻集权制,再到集权制慢慢吞噬分封制,一个个传奇人物、一场场惊世战争纷纷登场。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以无变有……壮烈、狡猾、机智……时运不济、借风起航、功败垂成……几乎所有中国历史中你能想象到的桥段,都将在这几年时间内集中释放出来。
当然,我们今天只是来聊聊这段历史的引子——陈胜吴广起义。通过上述的简单介绍,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无可非议的占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在此之前,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是百分之百地完全由贵族占领着,正是因为大泽乡起义,平民阶层开始第一次参与到改变历史进程的序列之中。光凭这一点,就足以彪炳史册了。但是,我们还是要更深入了解这次起义的来龙去脉和深层逻辑,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理解“农民起义”这块招牌背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血泪与无奈。

01、大泽乡起义是怎么回事?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因在大泽乡遭遇大雨而误期,陈胜、吴广一不做二不休地杀了押运的军官,就这样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序幕。
陈胜、吴广因领导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而千古留名。但事实上,他们在这次起义中还有很多首创的思路和措施一直被后世的起义所模仿、所借鉴、所引用,如以下几点:
1、为农民起义创造一个响亮的口号。他们提出的口号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口号提出得相当有水平,后世的起义都在模仿他们,像什么“打土豪、分田地”都是一个概念。这样的口号从根本上解决了那些起义的百姓为了什么而战的问题。
2、为农民起义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他们先是在鱼肚子里放上写有“陈胜王”的布,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你皇帝不是自称天子吗?不是天命所归吗?老百姓不也多信这一套吗?那我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造反来灭你,也是受天意所指示。后世那些起义、造反喜欢装神弄鬼、故弄玄虚,也都是在学陈胜、吴广。这一层外衣能够帮助那些起义的百姓增强战斗的信心。
3、为农民起义扯上一张虎皮做大旗。陈胜、吴广知道他们的威望不够,便打着秦始皇儿子扶苏和抗秦名将项燕的名号,号召大家跟他们一起造反。这种做法同样被后世很多起义借鉴、引用,其实就是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的逻辑。这一张虎皮能够帮助起义队伍扩大联盟和壮大声势。(至于公子扶苏和项燕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为什么会被陈胜、吴广扯到一起做大旗,极大可能是因为他们身上都流着楚人的血脉。具体大家可以去参考李开元老师的研究成果,这里就不解释了)
由上可见,大泽乡起义其实是一次很有策划、很懂包装、很会宣传的起义。但是起义不光靠想和说,你还得做才行。陈胜、吴广的起义军由于条件限制,只能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也就是后来将造反叫做“揭竿而起”的由来。陈胜吴广率领的起义军只能拿着木头和秦军去拼命,大家觉得很荒唐吗?但是,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这背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当时的老百姓穷;二是秦朝对于兵器都进行了集中管理。
但是,陈胜、吴广的起义军还是如滚雪球般地急剧壮大。陈胜先是在陈邑(今河南淮阳)这个抗秦悠久地区称王,国号“张楚”,张大楚国之意。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六国复国和农民起义的风暴即将开始席卷大半个中国。
虽然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但陈胜、吴广的张楚政权很快偃旗息鼓了。热闹开场、仓促收场,这也几乎成了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通病。古往今来,真正的农民起义几乎就没有成功的,要么逐渐变性,要么彻底消亡。因为农民起义都会遇到几个先天性的缺陷:
1、人才匮乏。像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响应的人多,但真正能办事的却少。农民阶级由于资源、见识、智慧、能力的先天性局限,他们大多数都只是容易受到口号的蛊惑或者利益的诱惑,他们造反很多都是出于情绪上的宣泄和生活上的无奈,说干就干了。但真要指望他们来弄明白怎么干、干什么,那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了。这一点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也是能对号入座的,很多工厂的一线工人,他们的职责就是负责机械化作业或者标准化作业就完事了,你指望他们去思考技术质量问题,这个公司迟早完蛋。陈胜、吴广的队伍人数是拉起来了,却找不出几个能指挥打仗的,他们就是一支看起来规模大、但却毫无核心竞争力的队伍。在历史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几十万的农民军被几千官军追得满世界跑,或者明明起义军的装备、人员都不比官军差,但就是打不赢。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人才核心,就是一盘散沙。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头大的陈胜只能矮子里拔将军,找了一个叫周文的人来领军。这个人当年侍奉过楚国的春申君,自称懂得兵法。
2、格局狭隘。有人会说,这都鼓起勇气造反了,还格局狭隘?那么,我们看看大多数农民造反是因为什么?绝对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或者活不痛快了,这样的人基本上在耍完三板斧或者取得一点小成绩之后,便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记住一点,如果我们想合伙创业,一定要挑选格局对等的合作伙伴,否则你的公司绝对走不长远。陈胜就在打了几场胜仗之后开始称王了,脚下那些农民的尸体还未冷却,他就站在尸体上幻想着俯仰众生的富贵了,目光短浅、小富即安的形象跃然纸上。
3、毫无韧性。陈胜称王后,授予周文将军印,西向攻秦。在周文的率领下,这群泥腿子居然很快就打过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即将兵临咸阳。但这能证明这支农民军很能打吗?并非如此,一是事出突然,秦朝反应过慢;二是国内空虚,秦朝布防失衡。具体原因就是雄才伟略的秦始皇十分自信,不相信有人敢造反,又想打造一个旷古绝今的大帝国,把兵力都抽到边疆,只在战略要地预留了少量兵力。起义军实际上根本没有和秦军对抗的能力,比如吴广率军攻打李斯的儿子镇守的关中门户——荥阳,即便人多,也寸步难进。周文能够顺利打到咸阳附近,正是因为吴广帮他牵制了秦军,他几乎是在出入无人之境。咸阳形势危急,这也逼出了秦朝最后一位名将,也就是此时正在骊山监工的章邯,他组织起骊山的数万刑徒,临危受命,摧枯拉朽地对起义军进行大反攻,不到半年时间便让陈胜的张楚政权灰飞烟灭。由此可见,陈胜率领的农民起义多么没有韧性。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这样,顺风则起,逆势则散,跟《天龙八部》里星宿老怪手下那帮徒弟一样,情况稍微不对就会撒腿就跑。
但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并不在于此,它就是一根引线,本身并没有什么杀伤力,它引爆的背后的炸药才是有真正的杀伤力。由于陈胜、吴广引爆了“反秦”的引线,六国大地上,造反的,复国的,遍地开花。齐国的过气王族田儋在齐地复国。抗秦名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在吴地造反。沛县老流氓刘邦在老家造反。魏国旧日公子魏咎在陈胜的扶植下成为了魏王。陈胜的手下武臣打下了赵地,自立为了赵王。武臣的手下韩广去攻打燕地,又被当地人拥护为了燕王。总之,陈胜、吴广的起义就像一个致命病毒一样,迅速蔓延扩散……直到那个让秦朝无法承受的致命大病毒项羽横空出世,收割了秦朝最后一点生机。

02、大泽乡起义为什么会爆发?

大泽乡起义的爆发其实标志着秦国政治体系的崩塌,如果要说清楚秦国为什么会崩塌,估计没有五千字是很难说清楚的,所以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我们直接从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来探讨一下农民起义的爆发逻辑。
大泽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陈胜、吴广他们因为遇到大雨,而不能如期戍边了。按照秦律,失期当斩,就算按照有些爱较真的人说法,根据某些考古线索,秦朝误期不会杀头,但重罚也是少不了。所以,陈胜、吴广觉得伸头缩头都是一刀,还不如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于是,大泽乡起义就这样爆发了。
这从表面上看,好像陈胜、吴广就是一群刁民一样,遇到问题、害怕处罚,就破罐子破摔,一条道走到黑。事实上,还真没有这么简单。
在介绍秦朝为什么会二世而亡的时候,我就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秦始皇这个人的雄才伟略,凡是雄才伟略的人,都喜欢玩大手笔。所以秦始皇一出手就是大招,一上马就是大工程。你看看他干的事:南北击胡、修建长城、全国范围修建高速公路——秦直道、修阿房宫、修骊山墓……哪一件不是动辄动员上百万人的大工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秦始皇这些名垂千古的大手笔,最终受苦的还是底层的老百姓。当下有一句话说:“领导咳嗽一声,下面就要哆嗦一阵”,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中华民族的老百姓一直都是最温顺、最坚忍的群体,他们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对不会走上造反的极端之路的。但凡有口饭吃,有条活路,他们都是不愿意去造反的。但是往往他们的这种隐忍会被统治者当作懦弱而忽视,他们这种善良会被投机者加以利用。秦始皇如果能稍微控制一下节奏,哪怕他一生少做了那么几件大事,秦朝也不会这么快就灭亡的。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切记一点,当我们身在高位的时候,千万不要过于咄咄逼人,兔子急了还咬人,把别人逼到绝路,对自己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你再强壮,也会被群起而攻之拖垮;你若虚弱,很可能就会因欺人太甚送掉自己的性命。
大泽乡起义中的那些农民选择跟陈胜、吴广造反,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被秦朝逼得喘不过气来了。所谓“天下苦秦久矣”、“秦亡于严刑峻法”这些说法并没有冤枉秦朝。但是,就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素质和见识的问题,他们发泄情绪的方式一般都是比较小范围的挣扎和反抗,像大泽乡起义这样有规划、有组织、有包装的起义是他们所无法完成的任务。这就牵涉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大泽乡起义究竟是不是纯粹的农民起义?
从它的领导人和组织形式来看,大泽乡起义不算是真正的农民起义。因为能说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苟富贵、勿相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豪言壮语、并能书写“大楚兴、陈胜王”鱼书和策划组织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根本就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农民。但是从它的实施主体来看,大泽乡起义也算是一次农民起义,毕竟农民是推动起义进行的主要群体。这和我们后世定义农民企业家一样,究竟是偏向于老板是农民出身还是偏向于主要员工都是农民,逻辑类似。这也导致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普遍陷入一种“四不像”的尴尬,黄巢起义、太平天国运动都是如此。
归根到底,中国历史上的农民大多数是被逼迫、被裹挟、被蛊惑才起义的。大泽乡起义也不例外,秦朝把他们逼得没有活路了,陈胜、吴广打出口号又给了他们一丁点希望和信心。人,在什么时候最能感受和相信希望的力量?是在绝望的时候!

03、大泽乡的农民应不应该造反?

这个话题其实应该有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应不应该造反?另一方面是应该怎么样去造反?我无权去评判他们在面对生死唯艰的情况下的选择,但是我能确定我如果在那种情况下,我是不会选择造反的。
当然,我这么说难免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嫌疑。但正是因为我们做选择的时候都是在不知道结果的前提下,所以我们更要谨慎思考自己的选择逻辑。我不会在那种情况下选择造反,主要理由有几点:
1、枪打出头鸟,这个道理我们永远要牢记,也要活用。这句话并不是告诉我们遇到问题就逃避、就忍受、就不要出头。而是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如何去评估风险和结果,不能完全出于情绪化。第一个冒头起义的人,永远会面对更大的风险,就和我们在单位一样,第一个站出来反抗领导的,永远是遭到领导不遗余力的打压。那么我们冒头之前,必须得想清楚,正在忍受痛苦的人很多,为什么是我要做出头鸟?做了这个出头鸟,面对敌人疯狂的反扑,我的承受能力有多大?我做出头鸟是真的为了我自己还是被别人利用?古人说,凡事三思而后行,就是希望我们在行动之前要想清楚事情的基本逻辑。
2、小事可随意,大事需谨慎。什么意思呢?我和你都看某个人不爽,你让我一起去说他几句,这个没有关系。但是,动不动就让我去杀他全家、夺他家产,我绝对不盲从。换句话说,你让我去做几天零工,我真无所谓。但你让我加入一个创业团队,我得判断行业、形势、前景、风险、难度、市场等因素之后,才能给出答复。农民起义,最难解决的就是民心问题,或者说底蕴问题,这是一个团队领导者的核心问题,虽然刚一见面你口号喊得特别好,但是我并不了解你,所以我得观察你一段时间。陈胜在刚刚占领陈邑就迫不及待地要称王,其实就暴露了这个人格局不够,刚有点成绩就迫不及待地暴露自己的私心,这种人是不足以共事的。
3、见识决定成败。陈胜在取得一定成绩、造成一定声势之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是利用这种成果,一方面得抓紧时间修内功,招纳人才、壮大实力;一方面是应该遍访六国后裔,帮他们复国,给秦国增加敌人,也给自己增加外援。要知道你面对的是一个曾横扫天下的秦朝,你不能因为侥幸踢了他两脚,就觉得他不是你的对手了。古往今来,多少人死在这种自以为是?多少农民起义因此成了炮灰?归根到底,还是大多数农民起义的领导者见识不够、格局不够。见识,就是在大量的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并融会贯通之后,明白了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陈胜这种有了两块钱,看谁家的婆娘都像自己老婆的人,是很难成事的。
话说回来,我们要求当时几乎走投无路的农民,要拥有这种“根据现有的情况准确的判断出未来的走势”的能力,显然有点责全求备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作为今人去认真反思这个问题。
我们永远不要因为别人突然来一句“走,带你发财去”,你就愉快地跟着别人出发了。干什么?怎么干?自己有能力干吗?失败的结果自己承受得起吗?甚至是真是假?这些关键性的问题一概不知,就撸起袖子往前冲!
生活的苟且或者难受,很多时候会促使人去渴望改变,但是这种改变不应该是盲目的。这一点,稍后一点出场的刘邦确实做到了接近极致,人家走上造反之路是干啥?先躲进芒砀山里观看动静、招揽队伍、搞宣传,等到老朋友萧何曹参他们通知他去接收沛县县城的时候才出山,出山之后吃了败仗马上四处找靠山……
总之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遇到很多重要的选择,选择之前一定要弄清逻辑和形势。如果我们暂时没有这个能力和判断,宁愿暂时不选择,再等等、再看看、再学学……永远不要在不确定自己会游泳的时候,就一头扎进大海里。

04、一点点总结

如果我们不了解大泽乡起义的真实经过、不了解大泽乡起义的爆发原因、不了解大泽乡的失败逻辑,我们就不要盲目地为历史上那些农民起义鼓掌。事实上,历史上几乎全部的农民起义都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这种悲剧并不仅仅是因为农民起义的成功率不高,更在于大多数农民的善良与纯洁、真诚与勇敢都是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了。
牺牲有时候并不可怕、也不可悲,可怕又可悲的是别人利用了大家的牺牲去满足自己的私欲。看看黄巢起义后的黄巢、太平天国后的洪秀全等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们都干了些什么?考功名前,为朝廷歌功颂德;考不上功名,就恼羞成怒地造反;忽悠那些生性憨厚又生活艰难的老百姓用前仆后继的尸体去他们个人铺就富贵之路。
我记得葛优在《非诚勿扰》中,有过这么一段经典台词:谁最喜欢去洗脚?穷人。穷人翻了身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变本加厉的使唤人。这句话虽然比较刺耳,但是大多数人的人性确实如此。
最后,送上一句话和大家共勉吧:现实和人性有时候确实很丑陋,但我们依然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憧憬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背后往往是人性的陷阱,我们要避开这些陷阱,多学、多看、多思,增强自己的见识,才是唯一的出路。

诗词大会第六季即将开启

听康震教授品读古诗词

世间所有美好都藏在古诗词里。

30位传奇诗人的青春史,浓缩600年家国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