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皇帝之后,朱棣为什么还是不开心?

虽然朱棣和李世民一样,都得位不正,但两人其实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因为篡位这个说法是有固定含义的,也就是说,是已经确立君臣关系之后,还有人通过军事政变或者政变来夺取皇权,这才叫篡位。如果在对方当上皇帝之前,君臣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就直接搞政变,这基本上是不算篡位的。

李世民是参加了唐朝的创业过程的,本身就是开国功臣之一,所以地位比较高。在李渊确立李建成为太子之后,还没有削弱李世民的势力,这本身就是失策的。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本身针对的对象是太子,也就是他的大哥李建成和他的弟弟齐王李元吉,并不针对他爹李渊,所以玄武门之变虽然政治上有问题,但还算不上篡位。

在玄武门之变之后,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处置,也是用李渊的名义进行的,并不是李世民自己直接干。当然,李建成当时就在玄武门被杀了,但李建成这时候还是太子,还不是皇帝,和李世民也没有确立君臣关系,所以算不上篡位。如果说李建成已经当上皇帝了,李世民还搞政变夺权,这才叫篡位。或者说李世民直接逼着他爹让位给他,这也是篡位,但他只是杀了李建成,他爹被迫立他为太子,仍然不能算是篡位。

朱棣的情况和李世民就不同了。朱元璋建国的时候,朱棣还很小,也没有从过军,所以对开创基业没有什么贡献。朱元璋也在刚当皇帝之后,就确立朱标为太子,朱棣也从来没有过什么非分之想。即便是后来他多次督军北伐,参与对蒙古残部的战争,他也没有想过要取代他哥哥朱标。只是在朱标死后,他才有了这个想法。

而且,朱标死后,朱允文也是被朱元璋册立为太孙的,指定为皇位继承人,之后朱允文继位,也是按照朱元璋的遗命进行的。在朱允文已经当上皇帝之后,他和朱棣就确立了君臣关系,这时候朱棣才发动叛乱,最后打进南京,逼死建文帝,自己当了皇帝,这就是明确无误的篡位了。因为他起兵既是反对他当时的皇帝,也等于违反了他爹的遗命。

这和李世民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如果朱棣是在朱标死后就起兵,杀进南京,逼着他爹立他为太子,那就和李世民是一样的情况了。但朱棣其实又没有这个胆子,因为他没有这个实力,只要他爹还有一口气,他都没有这个胆量,哪怕他有再多的想法,都只能憋着。而李世民是在李建成被立为太子之后,身边还有一大堆文臣武将跟着他。

在夺权成功之后,李世民总的来说还是尽可能的把李建成、李元吉的人收为己用,比如魏征,原本是太子的人,但之后李世民还是拉拢到他这边来了。虽然李世民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全家都杀了,连李元吉的老婆都收为己用,但总的来说没有过多的株连其他人,尤其是朝廷官员和文武大臣,也都没有赶尽杀绝,还是留有余地的。

朱棣因为起兵造反的时候已经晚了,所以朝廷不断派军队围攻他,打了几年的仗,其间各有伤亡,但在他当上皇帝之后,除了建文重用的齐泰、黄子澄等人之外,其他一些曾经领兵和他打过仗的人,或者是给建文出谋划策过的人,甚至有些皇亲国戚,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朱棣的报复,比如方孝孺被他诛十族,株连太广,杀戮太甚,后面名声自然很难好得起来。

在当上皇帝之后,朱棣和李世民的做法也不太一样。虽然李世民北伐突厥,东征高丽,武功赫赫,但他毕竟开创了贞观之治,文治方面也同样粲然可观,并没有给后人留下穷兵黩武的印象。而朱棣在当上皇帝之后,连年北伐,六扫虏庭,对鞑靼、瓦剌穷追不舍,又派郑和下西洋,但在当时不少人看来,北伐是为了夺取传国玉玺,获得正统,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的下落,所以有不少非议。

最后总结一下,虽然朱棣和李世民一样得位不正,但真正决定他们在后世名声的其实主要是三点:首先是造反的时间,李世民再怎么说,最后以太子的身份继位的,这是得到他爹形式上认可的;其次是在夺权成功之后杀人多少,区别很大;第三是在当上皇帝之后能不能证明,自己确实比对手更适合当皇帝,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如果朱棣和那些没心没肺的人一样,既然夺权成功,就想着好好享受生活,倒也罢了,但他在内心其实又是很不安、很愧疚的,这一点倒是和李世民一样,精神上一直背着比较大的包袱,总想着证明给天下人看,他确实就是有这个能力,比他的侄儿更适合当皇帝。李世民也一样,但相对来说,李世民杀人没那么多,精神上的包袱就没那么大。

李宗仁劝白崇禧不要去台湾,白崇禧不听,最后在台湾死得不明不白

向北进攻曹操的结果是什么?周瑜演示了一遍,关羽又重蹈覆辙

在新疆和敦煌看海,看云南象群北移,中国人是什么心理?

国军第六大主力:从日寇口中华北唯一死敌,到遇敌先溃

功德林学员讨论朝鲜战局,杜聿明最后表态:我是一个中国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