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岳”,该咋读?
转录整理《河南禹县陶瓷原料之来源》一文时,
一个字难住了我:
一个“石”,一个“岳”。
翻遍了手头的字典,网上也倒腾了一通,
找不到答案
只好存疑。
推文之后,友人李俊涛留言道:
这应该是指禹州市鸠山镇李村境内的碗药山。
山上有很多深不见底的洞,
村里人说,
这座山当年卖给神垕人了
村民所述与文中记载相符合,
“石+岳”,
读“药”无疑。
这是一个形声字,以“岳”为音,以“石”为意。
用在神垕制瓷业,
代指制瓷釉料或配制釉料的矿物,
用以区别草字头的“藥”,治病用的草本。
至于读音,
在禹州方言里
“岳”和“药”都读作
“yuō”
这个读音,超出了《汉语拼音方案》范围
李俊涛在官山脚下驻过两年村
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
他说,鸠山镇民国时叫官山镇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
禹县因治理这里一座叫鸠山的荒山
名满天下
才改成了鸠山镇
鸠山从前也烧瓷
那里有北京大学考古发掘过的古窑遗址。
还有一个自然村叫北大窑
从前也是烧瓷的地方
李俊涛还说:
现在神垕老一点儿的钧瓷匠人还把釉料称为“药”,
听上去有点儿神秘。
釉料通常由多种石料配成,
当地人说
碗药山的石头不用掺其它石料即可成釉
现在不让挖了,只剩满山深洞
刮大风时,山体嗡嗡叫
有点儿吓人
另一位网友称,
神垕也留存着一些釉土洞
可以佐证文中的说法:
当地开采甘子土、石磵和黑药
挖的洞深达数丈
碗药山上的碗药洞要深得多
据说
深达三十丈
附记:
许多网友表达了对《矿业周刊》所载《河南禹县陶瓷原料之来源》原文的关注。近日整理完毕后,将全文推送。
欢迎各位网友,尤其是业界人士能够参与讨论,惠赐高见,助力钧瓷研究和地方文化研究的发展。
清末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前的钧瓷史料,有一些沉淀在各类馆藏机构,有待发掘使用。
笔者近年在整理地方文化的过程中,偶有所见。本着互助共享的精神,在尊重版权规则的基础上,将陆续介绍给大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