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战场趣事(3)擂错战鼓,败势晋军反击破强敌
东晋穆帝永和二年(346)冬十一月,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桓温率领万余水师溯江西征,讨伐割据蜀地的李氏成汉政权,志在灭蜀以立奇勋。
巴氐族李氏成汉政权立国于蜀地,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唯一建国于南方的胡人割据政权。成汉政权自开国之君李雄于304年十月据成都自称成都王算起,至此已历四十余年;时成汉国君为李势,这位末代君主既骄暴且贪婪,荒淫不恤国事,刑罚苛滥,人怀危惧,国势日坏。
成汉自我败坏,国势走衰,“志在立勋于蜀”的桓温挥师伐蜀,可谓适逢其时。
347年二月,桓温挥师溯江入蜀,随即缘江疾进,越过犍为县,进抵东距成都仅四百里的青衣县(今四川名山县北)。
成汉闭关立国四十余年,几无外敌侵扰,太平了几十年,猛然间东晋大军快要打到家门口了,汉主李势很是焦急,赶忙调派大军拒敌。他派遣叔父右卫将军李福、堂兄镇南将军李权、前将军昝坚等将领统军,自山阳(今四川乐山市西南)赶赴合水(今乐山市东南大渡河入江之口)御敌。诸将皆认为桓温必自陆路推进,故而均主张在岷江南岸设伏待敌;唯前将军昝坚不赞同,独自率军自岷江北岸鸳鸯碕(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北、岷江上)渡江,直奔犍为县开进。
三月,桓温绕开敌军防线,率军自山阳兵出岷江南岸,挺进至彭模(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南、岷江东岸),北距成都不过一百三十里的路程了。桓温采纳前军主将袁乔“弃釡疾进、直捣成都”的建议,留下参军孙盛带领羸弱士兵守护辎重,命令主力丢掉行军锅,每人携带三天的干粮,怀誓死无还的必胜信心,亲率步军轻装疾进,剑指成都。
成汉右卫将军李福趁彭模空虚,率军攻袭,被孙盛击走。镇南将军李权率军拦截桓温,桓温三战三捷,李权部溃散,逃回成都;镇东将军李位都投降桓温。桓温挥师疾进,抵达成都城外的十里陌。成汉前将军昝坚本以为自己会迎头碰上晋军并击破之,谁知却算计失误,同桓温大军走岔道了;待到他行至犍为时,方才得知桓温已率军径趋成都,遂赶忙调头回返,自彭模城北的沙头津渡过岷江北归。等到他急三火四地赶回时,晋军已经屯扎于十里陌了,其部众见势不妙便一哄而散了。
李势不甘坐以待毙,遂尽遣城中兵力出战,做殊死一搏。两支皆没了退路的军队始一交锋,便是殊死搏杀,激战于成都城西南四里的笮桥。晋前军二千士兵迎战不利,参军龚护战死,流矢还差点儿射中桓温坐骑的额头。打仗打的是士气、气势,士气一泄,气势也就跟着没了。处于下风的晋军将士甚为惶惧,有些气馁怯战,皆惶恐欲退。
就在晋军眼见落败溃退的危急当口儿,突然军中擂响起震耳欲聋的进攻战鼓声。擂响战鼓的是司鼓的军吏,原来他是于慌乱听错了指令,误将“收兵”错听成“进攻”,因而鬼使神差拼命地擂响了进攻的战鼓。咚咚山响激昂急促的战鼓声,震撼了那些气沮思退的众将士的心灵。所谓闻鼙鼓而必进,战时,金鼓声就是将士进攻退却的号令,绝对不可有丝毫的违忤,否则必将军法从事。听到鼓点高亢急促的进攻战鼓声,晋前军大将袁乔不敢怠慢,立马拔出佩剑怒目督战,督率士兵抵死力战。本来惶怖欲退的众将士见没了退路,更受到催人奋进的进攻战鼓声的激励与催促,也顿时来了精气神儿,抖擞起精神重新投入战斗。晋军的贾勇反击立见成效,竟然一鼓作气大破成汉军。
桓温乘胜挥军进抵成都城下,指挥士兵纵火焚烧城门,成汉将士惶惧,彻底丧失本来斗志。李势见大势已去,便投降了桓温,晋廷封其为归义侯;凡五主、历四十四年的成汉政权灭亡。桓温因平蜀大功,进位征西大将军、开府,封临贺郡公。
三十六岁的桓温出兵不过百余日,巧出奇兵,直捣“黄龙”,以寡击众,一举灭掉立国四十余年的成汉政权,实现了其“立勋于蜀”的愿望,并由此一战而成名,成为东晋最为耀眼的将星与政治新星。
成都一战,晋军胜得实在是有些侥幸。如若失利,兵寡势单、孤军远悬的晋军很有可能全军覆没于主场作战的成汉军手中。晋军能够转危为胜,皆拜那位失职的无名鼓吏所赐。小小一鼓吏,竟因失误而错擂进攻战鼓,歪打正着地彻底扭转了晋军不利局面,改变了这场灭国之战的走势,成就了桓温的伟业,真是令人啧啧称奇,实为战史所罕见。可惜,这位改变战局、丰富战史的鼓吏未能青史留姓名;战后,真不知桓温该当如何奖擢或是惩罚这位失职却着实有功的小鼓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