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96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96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96.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五行属金,性热而易燥化。阳明病,多见内热盛而迫津外泄,则为汗。故曰:“阳明病,法多汗。”当汗而无汗,故曰“反无汗”。
“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其实就是一种痒的感觉。《灵枢·刺节真邪》曰:“气往来微行,则为痒。”阳气通而不畅,就往出现痒的感觉。
引起阳气通而不畅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各种有形或无形的邪气阻滞,其中尤以热邪为主。因为热为阳邪,气得之则欲行,但毕竟邪气阻滞,经脉必然郁结不通,所以最易出现欲行而不畅的情况,发而为痒。《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痛痒疮,皆属于火”即是此理。
今阳明病热,热迫津出,本当有汗。若其人津液大亏,汗无化源,则虽有热迫,却无汗源,如水煮空铛,无汗可出。正常情况下,若能得汗,则热随汗泄,而不郁结。今热迫而无汗,不得外泄,则郁于肌表,肌表阳气通而不畅,故而作痒,出现“身如虫行皮中状”。
条文言“此以久虚故也”,当指津虚而言。
汗不出而痒,还可能是麻桂各半汤之表郁轻症。如23条:“……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但本证是津液大虚,汗无化源;彼证则是寒郁表阳,阳气不畅。
身如虫行,还可以见于服防已黄芪汤之后的身体反应。如《金匮要略》“痉湿暍脉证并治”防已黄芪汤条下:“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这是以防已黄芪汤治风湿表证,阳气微行,水湿欲去的表现。待汗出湿去,阳气通畅,则不复作痒。
对于本条所述之阳明津伤,汗无化源而作痒的情况,《伤寒论》未予立方。当分析病机,当治以清热生津。古人有用葛根汤者。但亦可据证使用栝蒌桂枝汤,或桂枝加葛根汤。
点击下方链接复习近三条伤寒条文:
字帖获取请点击:
现已更新至168条
从今天起“从头学中医新”开启《伤寒论》新板块了!
《伤寒论》怎么读,怎么理解?是很多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的痛点。
关于《伤寒论》条文解读、应用的名家著作众多,很多初学者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著作来学习。我们尝试对《伤寒论》条文进行逐条讲解,用尽量简单、精炼的语言,帮助大家理解伤寒论的字面含义,以做入门之用。
如果您对于条文的解读有什么疑惑或建议,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小编一定会回复。
希望中医学习路上,“从头学中医”团队能同广大中医爱好者一起“温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