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眼光改变着自己

1918年冬,朱自清的祖母病逝扬州。接到噩耗,朱自清连忙乘车南下,至徐州与父亲会合,再回扬州。父亲变卖家产,且借了高利贷,才勉强办完丧事。事毕,欲赶回北京上学,父亲也要再到徐州谋事,于是父子同行。至南京,父子分手,父亲先送朱自清上车。父亲心疼儿子,“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朱自清要自己去,但父亲不肯,只好作罢。朱自清在窗口看着父亲离开火车去买橘子:父亲身体颇胖,因为服孝,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布棉袍,显得分外臃肿。买橘子须穿过铁道,跳下去再爬上去,这对父亲就不容易了。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难,可当他穿过铁道爬上月台时就费事了。只见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望见父亲背影,朱自清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后来据此情形写就名文《背影》。朱自清的《背影》一出,看父亲皆成背影的角度。
吴冠中《父爱之舟》一文写父亲送他入学:“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床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龙应台《目送》一文写父亲送她上班:“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所谓父女一场,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吴冠中的《父爱之舟》明言了其受朱自清《背影》的影响,龙应台的《目送》虽未指说,却也不离背影的角度。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目送离开者的目光,乃背影之望。李健吾《家长》写父亲:“现在我晓得父亲为什么老是绷着面孔,因为他要弄钱养活这一家大小;为什么他必须绷着面孔,因为他要维持他既得的权利或者无从辞职的位置。我开始尊敬他,我了解他的苦衷。在所有的职业之中,家长是终身而且最不幸的一个。”其未写父亲的背影,却写的如背影一样沉重。
描写父亲沉默性格者也多,这是否受到了日本歌曲《北国之春》的影响,其曰:“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可曾闲来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盅。”父亲说:孩子,不能去啊!领袖则说:兄弟们,赶快冲啊!三十年代,日寇威逼北平,大学内迁以避战祸,上海滩文人周木斋便持此腔调:“大学生即使不能赴难,最低限度也应不逃难。”这便是沉默的父亲与激昂的领袖间的最大区别,沉默是父爱含蓄的表达。有沉默者,便有不沉默者,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云:“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眼光若无偏见,也会有陈见,思维若无定式,也会有暗示,无论对写作者,还是阅读者,竟成一种默契,袁枚说:“若问随园诗学某,三唐两宋有谁应?”此为因别人眼光,改变自己之又一例。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李白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陈见与暗示,皆奈何的影子,只要阅读面足够广,就不难发现,任何嘉句、任何典型,皆能找出崔灏的题诗。多少写作者为此绞尽脑汁,欲摆脱之,然就像“人不可能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你不可能摆脱自己的影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