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陇史丨1956年,麦积山石窟的最原始风貌

甘肃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地处天水市区东南45公里处。麦积山石窟以泥塑冠绝于世,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的创建年代为十六国的后秦时期,兴盛于北魏至北周。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以后,又“再修岩窟”,曾于仁寿元年(601年)亲自降诏,在麦积山建宝塔“敕葬神尼舍利”,并敕赐麦积山寺院为“净念寺”。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大诗人杜甫到麦积山时,战乱之后的天水,已成了“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眼石竹,鹦鹉啄金桃”的荒凉冷落境界。其后,蜀主王衍在宦官王成休的唆使下,专门从四川到秦州“亲幸麦积山”。

宋神宗赵顼不光宣诏麦积山“得道高僧秀铁臂,入内升座,讲演宗乘,敕赐圆通禅师”,且给寺院“赐田土二百余顷,供瞻僧众”。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由于在麦积山顶舍利塔下“盛产灵芝三十八本”,宋王朝便认为这是祥瑞之兆。将唐代“应乾寺”赐名“瑞应寺”。在五代以前,麦积山石窟便已有“万龛千室”。可以说,自隋唐至明清,信徒们经过无数次的维修,麦积山石窟才得以保存下来。

上世纪四十年代,天水人冯国瑞对麦积山进行了考察研究。随后,在国内媒体上介绍了对麦积山的再发现,这座千年石窟,才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逐渐为世人所知晓。

1956年的这组照片,保存了天水麦积山的最原始风貌。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王文元 图片来自画册《麦积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