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子:我没有文化

我没有文化

宴 子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有文化的人。应算是个半文盲吧。
  我没有上过大学,也不是党员,在企业单位兢兢业业二十余年,去年因为油田改革政策,我被“赶”至蓄水池,蓄水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安置没有岗位的职工之地。痛苦之余无奈之下,我最后随许多人一起出去外闯。
  季老说,每个单位都是小人的天下。正直的人总是少数,且无权势。群众的眼睛都是瞎的、势力的,他们大部分情况下不会站在君子一边。
  我心下释然。即使我外闯归来,依旧被单位“赶”来“赶”去,我也坦然面对现实了。
  关系社会,十面埋伏的人生,我们常常身不由己。
  后来我常常给家人讲我外闯的经历,尤其我在餐饮店工作的时候,我竟然成了那个最有文化的人。
  餐饮店的同事们大部分家世贫寒,有的能上过几年小学就已经很不错了。
  家姐说,你外闯这一年颇有意思,可以写下来。
  我之前写过学做糕点的一段经历,再想到餐饮店的故事,我就特别想念叨比我年长一岁的大玲。
  大玲有一句口头禅是——我没有文化。
  她有一儿一女,女儿曾是B市北中的高材生,现在曲阜师范念大三,寒暑假做家教。儿子上小学,成绩优秀。大玲的爱人在B市小区开诊所。
  我们在餐饮店共事的时候,上班时间是每天上午八点半到两点,下午四点到晚上九点。一日三餐免费。每月有两天公休。
  大玲和我一样,都是第一次在餐饮店工作。
  然,她又和我不同。
  大玲是地地道道农民,曾念过一两年书,如今人到中年到底还是不大会写字。她在每天记录顾客点菜名单时,常写错字,字迹歪歪扭扭。也常因此闹出许多的笑话。最后把老板娘也逗笑了。
  大玲的性格是最让我羡慕的。那是真女汉子。每次顾客走后,她总是抢着干最重的活:刷好几斤重的大铁锅。
  我们吃饭的桌子,是用一块一米左右的木板,放在装餐具的绿色塑料筐上面。拿着几个小马扎,围着方木板,在某个不碍事的角落一坐,就是很好的就餐环境。
  大家相处和睦,说说笑笑。没有企业单位那些勾心斗角的事儿。
  大玲吃饭,也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即使埋头吃饭,你也能听见她吧里吧里的声音。用她自己话来说,跟几辈子没吃过饭一样。
  工作半天,等到下午两点半才吃午餐,这时候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大玲狼吞虎咽,也是情有可原。
  她说话很有特点,一手端碗,另一只手执木筷,拿筷子的手不时上下摆动,说起她的五十六亩地,聊起让她堵心的公婆,谈起她在乡下盖的一百四平的大房子,还有新近贷款买的楼房,真是眉飞色舞,表里如一,什么也藏不住。
  一位老同事,这样打趣我们俩。
  就拿九八年火爆的古装剧《还珠格格》来讲,大玲像剧中那个做事情总是冒冒失失的小燕子,而我就是那个温柔的紫薇格格。
  其实大玲人长得挺美,皮肤白皙,头发还有点自来卷,个子高胸也大。美中不足就是她少了两颗大门牙。
  起初我不知道,是她自己吃饱饭,舌头一卷,把假牙露了出来。
  我们在餐饮店过了试用期,就开始和其他同事一起倒班。工作到半夜十二点,那是家常便饭。
  顾客是上帝,我们又惦记押在老板娘那儿的二十天的工资,为生活所迫,不得已强打精神,尽心尽力让顾客满意,让店家放心。
  服务员的工作主要是上午十一点之前清洁各房间卫生,扫地拖地,摆放餐具,刷锅刷碗。十一点之后给顾客介绍美食,负责上菜。晚上的工作和白天一样,工作反复干。每天的工作千篇一律。只有厨房的卫生大家一起干,其余均是分工。
  可每次老板需要我们招待他们家亲戚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就像生活在古代最底层的奴婢。
  有次我和大玲单独聊的时候,她悄悄对我讲:“宴子,你有文化,你去学家政吧。家政不错。还有在XX路XX路有一家餐饮店招吧台经理,你也可以试试。我觉得你可以,因为你有文化。”
  冬去春来,大玲因为家里那五十六亩地的缘故,三月中旬辞职返乡。我六月初辞职返岗。
  前段时间,我给大玲打电话,本是咨询种菜方法,结果她说:“宴子,我给你种菜吧。”可是临到约定好的那一天,她又匆匆解释:“宴子,不好意思,我地里活还没有忙完,等忙完我给你打电话啊。”
  我听了又着急又无奈。
  还好次日,大玲骑着自家小电驴,就真的跟着我上原单位帮忙了。
  我是个做事认真又着急的人,之前我和一位同事忙了一下午,早已把单位菜园整理的井井有条。
  我们把菜园空余的地方依次种上了油菜,小白菜,生菜,油麦菜。我也真正体会到了母亲当初管理自家菜园的劳累与快乐。
  等大玲来帮忙,也纯粹是让她来指点一二。
  最后大玲看到我伏在办公桌前写资料的时候,她又说:“宴子,我没有文化,我就会种地,我家里五十多亩地,不管不行啊,等冬天我再出来找活干。”
  我说:“我也很羡慕你啊,你没有文化,已经很优秀了。”
  说毕,我们相视一笑。仿佛我们又一起回到了那段繁忙又快乐的时光。
  最后大玲参观了我工作的油田小院,对我说:“宴子,我没有文化。你有文化啊,你回来是对的,你这里的工作环境比餐饮店强多了。好啊。”
  临分别,我送她一套崭新的红色工衣。
  要记住我这个油田老朋友,大玲,你也加油。我们都是最棒的。这与有无文化毫不相干。我心里这样想。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笔名宴子,原名杜海燕。油田职工,业余爱好写作,旅游,做美食。作品在油田单位多次获奖。最近几年有七十余篇作品,上刊在不同的公众号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