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口播类视频号博主,我还有未来吗?
龚文祥老师的这个观点争议不算最大的,后来分享的王智涛老师,飙出来一个观点在业内引发大面积的热议,包括这两天的沙龙和饭局,都有人在讨论,这个观点是:
“口播、日更、互推,基本上是普通人会死在哪儿的一个地方!”
听到这个观点的人,三分之一在反驳王智涛,说“他是一个生活博主,对口播博主不了解”;三分之一在迷茫,不断的在问“我口播的我咋办呢?”另外的三分之一,则若无其事:“观点听听就好,要有自己的方法论。”
首先,作为认真听完和反复回看录音稿的人,榜哥发现,王智涛的这个观点,很容易引起两个误解。
第一,王智涛上台的时候,一开始的确是说“口播”没有未来,但在接着解析的时候,“口播”这个词,变成了“纯口播”,也就是说,他原话的意思是,“纯口播没有未来!”,所谓纯口播,就是坐在摄像头面前口播,不怎么插入特效或者其他画面,就露一张脸。
第二,王智涛在聊这个观点的时候,特别强调是“普通人”,尽管他后面解析的时候认为用户还没有做好深度学习的准备,面向的是所有人。但前面他标注了“普通人”,意味着是有范围的,如果你厘清了这两个细节,就不会被陷进去。
口播博主是视频号生态文化的起点,代表人物有萧大业、刘兴亮、龙东平三位老师,以及在今年上半年里就停更了差不多的科技圈油腻大叔。无可否认,发展到现在,口播博主的确出现式微的状态,现在风头正劲的是VLOG、故事和场景化类形式内容的博主,代表人物有@玩皮的亭子、@硬核不软的班班、@李筱懿等。
放眼整个生态,如果从理想的角度看,最好的内容就是剧情、然后是场景化讲故事,然后才是VLOG,然后才是口播,然后是纯配音,然后是生成没有人物的字画面。口播是排在所有形式里,不是最后的,但如果你走IP路线,口播的确是排在最后。因为纯配音类和生成字画类的内容,是没有IP价值的。而口播,则是具有IP价值类内容形式里,最简单也是成本最低的。
因此,做IP,要不要做VLOG,还是口播,不是能力的问题,是成本的问题。
所有人都知道,做剧情、场景化讲故事和VLOG,是最有未来的,但成本也是最高的。在本次的大会上,很多生活博主分享到,走到哪里拍到哪里,而要拍得好看,可能需要一个专门的摄影师或者录像师。龚文祥老师就有一个来自重点传媒大学的高材生摄影师。他走到哪里,人家就跟拍到哪里。前一段时间,我们跟两个很厉害的微商聊天,他们每年会花三十万,定期请摄影师跟拍积累素材的。所以说,王智涛的话没有毛病,但不是一般人能解决得了这个问题,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门的摄影师跟着。
那么,我穷,雇不起摄影师,我一个人,我口播,有没有未来?当然有未来!但是,你需要摆脱王智涛提到的那两个范围。
第一,不要做一个“普通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内容上,你得成为专家,你的内容,是有信息增量的,而不是从网上摘抄,然后乱搬运,最好还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比如萧大业老爷子,他的方式是去公园,有一个闲情逸致的背景,自身也很nice,看起来不油腻,同时有稳定的优质内容输出。
第二,要突破“纯口播”,让你的口播变得“不纯”,所谓不纯,就是找更好的背景,配更加丰富的画面。职场类头部博主@肖逸群Alex 最近的内容就是走不纯的口播路线,用口播的形式,添加大量的素材,也是一种,说白了,你的口播内容,画面越丰富,素材越多,就越不纯,越不纯,就越容易跑出来。
口播类的博主一定有未来,但口播类博主的瓶颈也非常明显,我们曾经有一篇文章,谈到一个叫“知识演员”的新词,其实,口播类的博主,要想做好,就得演变成【知识演员】,既有知识的成分,也要有演员的成分,才可能跑出来。而不是你对着镜头讲一下,我对着镜头讲一下,就完成了,这是很粗糙的,需要精细化打磨,才可能走过独木桥,成为网红或者KOL。
此外,放开能不能成为网红不谈,普通人做视频号,采用口播的方式,其实是一种逼迫自己走向突破的开始,按照@大驰 老师的说法,视频号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演讲能力,表达能力,总结能力等。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获得,所以,如果你基于成本考虑,最终选择了口播,其实也是没有问题的,只要保持一颗不断精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