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九字《奉对帖》,为何无人问津?

说起《奉对帖》,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王献之的《奉对帖》。

为什么?因为“小王”此帖,有故事可讲。比如很多文章讲,“王献之临终前的忏悔”,“《奉对帖》——郗道茂和王献之的故事”…如今这个时代,贩卖知识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讲故事。没有故事可讲,就没有卖点,没有点击量。

这和我们村口的王二麻子有点像,他一辈子卖狗皮膏药,最大的秘诀就是讲故事。故事讲得好,膏药就卖得火;故事讲得好,你们就信了。

书归正传

——

“大王”也有一幅《奉对帖》

王羲之《奉对帖》2行,9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

比奉对对兄比释岂一

一看这释文,大家就会傻眼了:这都讲的啥意思啊?莫名其妙的九个字。你看,没有可解读性,没有故事可讲,直接pass掉。说实话,我临了很多遍,也不明白这个帖子的意思。

但是,南宗师傅教导,临帖有一个重要的方法:

 | 脱掉字壳 | 

脱掉字壳,首先是笔不要受字形的约束,尽情体会王羲之的运笔发力,从按照字形来画字,转变为我是笔的主宰,字形只是正确笔法下的衍生品。它们之间,是相生的关系。

其次,临帖时,暂时放弃帖文的含义,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笔下,先有笔、得笔,然后再有文、得文。(注意:不要片面理解这一点,这只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专指练笔这个阶段而言。)

我们再看大王这个《奉对帖》,绝对练笔好帖!

尤其是练习回环连绵的笔势、线条,实在是太好了。因其帖意不明,所以你更会专注于笔法。

读帖:

“奉”字与“释”字是最突出的两个字,划重点!这两个字有相同的部件(红圈),多加练习,即可打通,这叫举一反三,提高效率。

相对而言,“释”字左边部首起笔则是一个难度:逆时针入笔回环转笔,紧接刚劲竖笔下拉,再顺时针挑笔(篮圈)。这个地方要写出漂亮的中锋脊很不容易。

王羲之的草书,是速度和力量的结合,如果变成描摹,线条出来绝对就是一条死蛇。

临摹了几遍,得一份功课作业如下:

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说实话,一旦练熟了,笔势翻腾、连绵不断,你就会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我的一个观点:临帖不要只着眼于“名帖”,相反,要根据自己的训练要求,去寻找、发现到有针对性的“好帖”;然后用心、用手去揣摩临习,落到实处。

书法人要立定脚跟,警惕那些讲得漂亮的故事,警惕那些容易上瘾的鸡汤,警惕那些众声喧哗的娱乐场。

@本号编辑:彭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