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人文:明朝那点事之19:祸害银川的安化王之乱,就是一场闹剧

挖掘少为人知的宁夏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宁夏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宁夏风情!

《大银川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正德五年,发生在银川的安化王叛乱,就是一场闹剧。一场让银川城建变得面目全非的闹剧。

安化王朱寘鐇想学先祖成祖朱棣也来一场“靖难之役”,可是,他也不想想,“靖难之役”是这么容易就成的么?

想当年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那是有着充足准备的。

首先,他从封藩燕地到造反的二十八年里,那是经过无数历练的,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管理上。燕地地处大明王朝北疆边境,和鞑靼还有瓦刺之间战伐不断,这些都锻炼了他的军事才干和管理能力。更为他锻炼出了一支能打的军队,培养出一大批军事人才,这都是经过实战锤炼的人才和精锐之师啊。

对外,他更是敢拍着胸口号称佣兵十万;

其次,太祖朱元璋封藩的时候,给藩王们的权限很高,就相当于自治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治理二十八年间,让朱棣攒下了极其雄厚的财富。如今有一句话说的是,打仗就是比的后勤,谁的底子厚,谁就能支撑到最后。

这个也是他敢于起兵的一个重要因素,底子厚,腰杆才能硬啊;

第三,建文帝的根基不稳,削藩步伐迈得有些大,扯着dan了,所以给了朱棣“靖难”的机会!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这不是本篇要述说的重点!还是说说安化王之乱吧!

1

反观,安化王朱寘鐇“靖难”就显得有些儿戏了。

志书载:朱寘鐇性情暴戾,素怀不满。

传说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朱寘鐇从封地甘肃庆阳巡视完,在回银川的别院(安化王府)途径延安的时候,听说山上有一名云游到此地的道长落观修行,此道长善于算命,于是登山求教,道长见到他,开始并不言语,被问急了,只是说了一句“木难成林,九人无忧”,然后转身走了。

朱寘鐇奇了,其时年五十多,脾气还是那么暴躁,当时就追问,道士头也没回,道“王爷大贵,可惜只有十八天啊!”

可能是由于道长的口语发音问题,或者又是朱寘鐇听岔了,总之“天”变成了“年”。这下朱寘鐇激动了,开始想入非非起来。回到银川,他开始广交镇守宁夏的武官们,像宁夏都指挥周昂、何锦、丁广等一批边军将士,和他们往来甚密,结为死党,暗藏异心。

正德五年,安化王叛乱的时候,正是靠着这些军士起事的。

2

说他处心积虑,那是因为他已经怀揣非分之想已经十年!就想找机会造反。

说他儿戏,那是因为他的“靖难”之师很多都是在起事当晚才临时拼凑起来的,更奇葩的是,起事的当晚(也就是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五月十二日),叛军在城里乱哄哄闹了一夜,烧杀抢掠,搞得是乌烟瘴气。早上竟然都歇气了,吃了午饭,叛军们才重新集合,开始出城攻掠宁夏附近的城、堡、寨、所、卫。

而且他密谋的时候,都是笼络的军队里的武官,对于地方的文官们几乎没有怎么交流和收买。要知道,成祖朱棣那可是深耕燕地二十八年啊,还是在大明王朝开国的初期。整个燕地从百姓到各级官员,对朱棣的忠诚度比对大明王朝的忠诚度都要高。

到正德五年时候,大明江山都经历一百多年了,尤其经过弘治皇帝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百姓和官员的对于朝廷还是很忠诚的。军制改革虽然闹出巨大的矛盾冲突,可这一切都是刘瑾搞出来的,和朝廷和皇帝没有任何关系。

安化王也觉得自己只要一起事,振臂一呼,整个三边(陕,甘,宁)的军队都会跟他跑。可是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几乎所有的三边将领都拒绝参加安化王这一疯狂幼稚的“壮举”。

3

单靠这几个死党,没有军队和地方官员们的合作,别看头几天声势那么浩大,其实,安化王叛乱从头到尾也就控制着银川盆地这个狭长的地域,军队甚至没有打过黄河去。

开始时候,叛军很顺利,连着攻克了宋(澄)堡,宁化堡,王宏堡等六七个军事要地,可是,随着战线一路南下铺开,兵力也随之分散,就像捏起拳头打人和张开手掌打人的区别一样,变得效果微弱起来,控制力开始下降。

4

要命的是,叛军闹着要军饷了。

因为,明朝实行的是军户制度,士兵是没有军饷的。朝廷划拨下的军费只包括铠甲器械,战马等物资。至于士兵平日的吃喝用度,则依靠军屯。问题是军屯是可还有税的,军官们还得从中捞一笔,耕作一年下来,真正落到士兵手头时也没剩几粒粮食。
所以,一旦边境有战事时,士兵们都会伸手要钱,不见到钱,大家也不肯上前线拼命。像部队开拔得有开拔银子;作战的时候还要有敢死银子;战后还得有犒赏银子;打仗结束,军队要回家,还得发一笔遣散银子,否则咱们就不走,赖在战区捣乱。
长此以来,就逐渐形成了一种潜规则。

说起来,安化王选的借生日宴请起事日子不对!在古代,五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士兵家中困苦,处处都需要用钱。

无奈之下,安化王只得自掏腰包,将王府的银子搬出来劳军。可是,他手头的钱毕竟有限,而军队又是一支吃钱的怪物,勉强支撑了几日之后,王府府藏也空了。

一连打了十几天仗,士兵们没得到什么好处,都闹起了罢工,整天躲在军营里吃酒耍钱,反正一句话:不看到真金白银,休想爷们儿出力。

想过黄河?有钱才行。

5

他处心积虑谋反,却没有计划准备足够的粮草饷银,说明还是缺乏头脑啊!这个时候,他才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成祖。可是已经骑虎难下,“靖难”大旗一举,就没有回头路了。

“同举义兵,共讨刘瑾,以清君侧”,到最后,只有自己在场独角戏,宝宝心里苦啊!

就这样,他陷入了一个死循环里:没钱—不过河—不过河—打不到关中—没钱—没钱——没办法打关中平原——而不打到关中平原就会没钱……

没有钱,一切都停滞下来,所谓兵贵神速,这样一停,叛军就失去了先机了。给了陕西明军反应的时间。

陕西总兵曹雄率兵驰赴宁夏,令都指挥黄正领兵300人到灵州,与副总兵杨英督率灵州兵防守黄河;又派灵州守备都指挥佥事史墉夺回扣在河西的渡船,防止叛军渡河向东部扩张;又令广武营指挥佥事孙隆将大坝和小坝(均在今青铜峡市境内)所堆积的供防河汛用的柴草全部烧光,以免被叛军劫去。

6

更要命的是,襄外必先安内。可是,他连内部都没能团结起来!

安化王后院起火了!他没有防备诈降的仇钺,结果被这只老狐狸翻盘。也成就了仇钺一世英名!

仇钺带领100多名壮士直扑安化王府,执杀孙景文等11人,擒获朱寘鐇及其子朱台溍等同党多人。

最后,朱寘鐇、何锦、丁广等被押送北京处死。其中朱寘鐇令其自尽,并焚其尸以示众,封除。安化郡王只传3世。朱寘鐇“诸子弟皆论死”,仅其孙朱鼒(zī)材逃逸,削发为僧,后被安置于他的老祖宗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庆王朱台浤因资助乱兵、委身从叛被革为庶人。

仇钺如何翻盘平乱的?详情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