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终于醒了,张近东的“两个针对”找到了方向
苏宁终于醒了,张近东的“两个针对”找到了方向
2月19日,大年初八,苏宁全员开工第一天,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围绕2021苏宁要坚持什么、相信什么、倡导什么发表了团拜讲话。他指出,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苏宁将坚持聚焦零售赛道的优势业务,坚持效益优先的发展导向;针对不在零售主赛道的,就要主动做减法、收缩战线,该关的关,该砍的砍。
不难看出,张近东提出的“两个针对”,方向是一个——零售,方法是两个——效益和主业。把效益放在优先发展导向,把主业放在优先发展目标,围绕主业,做出效益,做强主业,产出效益。
很不容易,直到第四个十年,才真正摸到门路,才真正找准方向,苏宁走到这一步,确实不容易,它既是苏宁自身摸索发展的成长过程,也是整个中国商业,包括房地产业发展的缩影。
实际上,如果苏宁能够像万达一样早醒三、五年,可能情况要好很多,也就不要像现在这样过得很是紧张而艰难。因为,负债扩张之路,对哪个企业来说,最终都是十分艰难,或不堪重负倒掉,或艰难转型,或被兼并重组。能活下来的,必须能力+运气,活不下来的,也就只能算是有能力无运气,或者能力和运气都没有。
苏宁的扩张,不可谓不快,苏宁的发展,也不可谓不好。三十年,成为民企中排名前几位的企业,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但是,奇迹的背后,又透视着创始人不够冷静的现实,那就是大了以后还想更大,想做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企业。殊不知,再好的企业,发展再快的企业,也不能脱离市场规律,不能只活在规模上,而要生存在效益上,要在任何时刻,都看到危机、想到风险,都不要头脑发热。特别是市场环境比较好时,更要想到市场环境不好时的风险和危机。
显然,苏宁没有想到,即便在前些年一度出现过资金链紧绷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自己今天会有风险,会遇到危机。头脑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快速扩张、快速膨胀、快速成为中国最大企业。自然,也就会借着市场环境好、政策优势多,不断地做大规模了。最终,再坚实的肩膀,也扛不动资产和负债两个沉重的包袱。
“既要有‘宽路当窄路走’的定力,更要有‘窄路作宽路行’的能力。”张近东的这番话,可以说终于悟出了一些道理,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一个定力,说明他已经充分体会到走宽路时定力不够的问题,而是盲目扩张,负债扩张,继而带来了今天的困难。如果有定力,能够做到把宽路当窄路走,心存危机、心有风险,就不会过度扩张、尤其是负债扩张。而走窄路的能力,显然是对现在和未来的要求,也是对员工和自己的要求,从现在起,要学会走窄路,要时刻看到企业的危机和风险,看到两边是万丈悬崖。因此,需要每个人都有走窄路的能力,而他自己,更要有把窄路当宽路走的能力。
而从苏宁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未来的三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围绕主业将展开一场剥离和抛售非主业资产的行动。万达为了渡过危机,抛售了酒店、文旅等相当一部分资产,走资管的轻资产之路,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比较好地渡过了危机,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以至于在疫情影响下,也没有受到大的冲击,企业安然无恙。现在,苏宁也遭遇了发展危机,特别是资金,已经使企业没有办法再麻痹松懈,而必须一着不让地做好资金的筹集工作,节省各方面的开支,变卖一切与主业无关的资产。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在政策仍处于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机会,一旦到了下半年,政策逐步收紧了,可能日子就会更加难过。
我们的观点是,对苏宁和张近东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喊口号,而是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做好主业和非主业的区分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非主业资产的转让和剥离。更直接地说,就是必须主业做强做优与非主业变卖转让两条腿走路,直到完全渡过危机,再重新审视非主业资产的转让问题。特别是商业地产板块,能否让地方政府也参与进来,转让一部分商业地产给地方政府或企业,也是可以考虑的一个问题。
总之,苏宁醒了,张近东醒了,虽然有点迟,但还不算晚,还有继续向前走的机会和条件。再迟,可能就机会也没有了。所以,张近东提出的“两个针对”,也是苏宁痛定思痛之后找到的正确方向,必须坚定地走下去,直至风险消除、危机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