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斗争的革命者——张文秋

敢于斗争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核之一,更是中国共产党人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制胜法宝。
百年波澜壮阔的斗争历程中,锤炼锻造了无数的革命志士,其中,就有一位荆楚大地的巾帼英雄张文秋。
张文秋,荆门市京山县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的一生几乎经历了中国革命全过程:从大革命到土地革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她的革命足迹留在了京山、驻马店、武汉、山东、上海、延安、新疆等地;她长期从事秘密战线工作及开展工人,农民、学生、妇女运动;她一生经历坎坷,两次被投入国民党的大牢,并且在革命斗争中痛失五位亲人;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革命老人,一代革命女杰,也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张文秋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生。
童年斗争烙印——
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张文秋的敢于斗争,首先体现在她与封建家庭的斗争。
1903年12月1日,张文秋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市孙桥镇青树岭村谢家湾一个没落官宦家庭,祖父张玉亭,是咸丰年间御笔钦点的殿试探花,官至湖南、湖北两省巡阅史,咸丰曾为之亲笔赐字,并赏戴花翎。其父张楠,清朝举人,却无意仕途。因家庭原因,幼时张文秋在外祖母家寄养5年。外祖母家生活艰难,让她在豪门之外的天地里,看到了穷苦人民的苦难,同时造就了大家闺秀难以形成的性格和胆量。
一次,舅父带她去地主家交租,一言不和,地主就用扁担将舅父打得头破血流,并扬言要扣下小张文秋。由此,小小的张文秋看到了穷人与富人的不平等,亲身感受到了何为剥削与压迫,何为阶级与阶级斗争,“同情穷人,厌恶富人”这种朴素的斗争意识开始在张文秋心中萌发。
张文秋的姐夫回京山看望岳父母。其姐夫是同盟会会员,言谈举止中的“民主共和,男女平等”等新思想,让年少的张文秋心向往之,却令封建旧知识分子的岳父恼怒异常。为阻止她外出上学,父亲气急败坏地要关她三天禁闭,张文秋一下子爆发了,对父亲说:“我就要外出求学,就要去参加革命,不怕你不准。在她的抗争下,父亲不得不妥协,让张文秋去掉了裹脚布,得到了外出上学的机会。1918年,张文秋如愿考入省立武昌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在董必武、陈潭秋两位老师的启发下积极投身革命,1924年3月,张文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回到京山,建立了京山县孙家桥的第一个团支部,从此走上终生革命的道路。
革命斗争洪流——
京山工农运动新局面的开创者
张文秋的敢于斗争,还体现在她对京山工农运动新局面的开创。
1926年,北伐军占领武汉,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成立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武汉成了全国革命中心。中共湖北省委立即决定派一批党团员干部分头回到各自的家乡,去发动群众,开辟工农运动新局面,并建立党组织。
1926年1月,张文秋入党,12月,受中共湖北省委派遣,回京山开展革命斗争,任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革命,从做妇女解放工作开始,她在京山成立妇女协会、创办京山县立女子小学,为京山女性创造了文化翻身的条件。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工会,打土豪分田地,带头将祖上的田产,全部分给了贫雇农。一时间,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遍及全县城乡,发展共产党员四十多名,农民协会会员达56万,京山很快成为当时湖北地区农民运动发展最快的7个先进县之一。
1927年初,京山县农民运动进入高潮时,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队都迫切需要武装。县委决定,派得力干部到武汉购买枪支弹药。张文秋因为有在武汉读书和从事革命工作的经历,便将此重任交给了她。24岁的张文秋只身一人,去武汉购买枪支弹药。在老师董必武、恽代英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政治部宣传队总教官刘谦初帮助下,设法用十一军的名义取得了买枪证明和运枪护照,才购得枪支弹药。取到枪后,张文秋又想方设法安全运回京山。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年代,一个柔弱女子运回这些枪枝弹药,困难可想而知。此次行动,也让她和刘谦初结下深厚的革命情谊,最终走到一起,成为革命伴侣。
武汉买枪期间,张文秋陪同刘谦初在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两家的缘分自此开始。新中国成立后,两家成为双儿女亲家,由此,又成一段佳话。根据组织安排,买枪期间张文秋还参加了中共五大。
同年,蒋介石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张文秋告别新婚3天的丈夫返回京山。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政变,国共合作正式决裂,作为工农革命最活跃的京山,许多革命者和群众惨遭杀害,白色恐怖笼罩县城。敌人悬赏1000大洋抓捕张文秋,如此形势之下,如何脱困?当时一位群众冒险将她藏在自己家的夹壁暗室中。夹壁暗室中,一片漆黑、阴冷潮湿,蚊叮虫咬,老鼠乱窜。外面的枪声连连不断,被害者家属的哭声和受伤者的惨叫声一阵阵传来。外面敌人派出了大批武装人员,一边在城内挨家挨户搜查,一边在各乡各村到处寻找。在黑暗的夹壁中,她默默地思念着被冲散的革命同志,度过了难熬的三天三夜。当时,城内满地都是鲜血,到处都有死人。因杀的人太多,街上臭气难闻,行人几乎绝迹。敌人只好允许人们把死人抬出去埋葬。群众灵机一动,抓住机会,设法将她藏进装死人的棺材里,办了一场像模像样的葬礼,才混过敌人的重重关卡,死里逃生,离开县城。
在白色恐怖的威吓下、在革命斗争的惨烈中,张文秋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革命意志更加坚强,同时她的群众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以后的隐秘战线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传奇斗争家庭——
白区的地下工作者
张文秋的敢于斗争,还体现在她在白区的秘密工作。
张文秋老人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女性,长期从事地下工作,服从党的安排,先后与多名革命同志扮演夫妻,组建特殊“家庭”。
1930年,张文秋来到上海,根据组织安排,与自己的老乡、战友林育南,化名“张一平”“赵正卿”,假扮成一对资本家夫妻,开展苏维埃准备委员会的工作。1930年5月20日,在他们的住所中以庆贺赵老太爷八十大寿为名,筹备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开幕时,中央总书记向忠发、政治局常委兼军委书记周恩来等领导人参加了会议,正是因为他们的精心筹备、严密组织,大会得以安全顺利召开。
1931年9月,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亲自安排,张文秋与佐尔格小组的负责人吴照高在上海法租界假扮夫妻,从事共产国际远东四局绝秘工作。佐尔格被称为20 世纪世界六大间谍之一,他的传奇故事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在这段革命生活中,张文秋与吴照高关系紧密,配合默契,工作十分顺利。
有一次,小组交给张文秋一项紧急任务,到香港传达一项重要指示并取回一批秘密情报。由于这一指示极其机密,不能见诸文字,于是,她反复背熟后记在脑子里,化装成贵妇去了香港,口头传达了指示,又把情报资料制成缩微胶卷,缝在贴身衬裤里带了回来,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张文秋在险象丛生的白色恐怖中出生入死,屡建奇功。美国著名女作家史沫特莱了解到张文秋的传奇经历后,几次专门采访她,写成专著《共产党员单菲》在美国出版发行。
在白区的地下斗争,极大地锤炼了张文秋沉着冷静的应对能力和刻苦工作的坚韧毅力。
监狱斗争岁月——
两次饱尝铁窗风味的革命者
张文秋的敢于斗争,还体现在她的两次铁窗生涯。
1929年8月,由于叛徒的出卖,山东党组织遭到破坏,张文秋和丈夫刘谦初先后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利诱和严刑拷打,张文秋坚贞不屈,机智应对,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对党的机密更是守口如瓶。她在狱中写下了这样的诗篇:“严刑等于家常饭,枪毙犹如把家还。要把监狱变学校,要把法庭当讲坛。”张文秋从未停止对敌斗争,和狱中和其他党员同志一起积极、谨慎地开展大量的秘密工作。在妊娠中的张文秋的要求下,刘谦初给未出生的孩子取名“思齐”,取永远思念故乡齐鲁大地之意。1930年1月,张文秋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到达上海。3月2日,长女刘思齐在上海医院出生。仅仅一个月后,1930年4月5日,年仅34岁的刘谦初壮烈牺牲。张文秋为革命失去了一位丈夫。在狱中,他留下了写给张文秋的遗书。几天后,张文秋从报纸上得知噩耗,悲愤交加。
1939年8月,党中央决定派张文秋与第二任丈夫陈振亚等一批革命干部赴苏联学习和治病。途经新疆乌鲁木齐时,遭反动军阀盛世才扣留,1941年夏,敌人用毒药毒死了陈振亚。她含着热泪送走了爱人,握紧枪杆,继续战斗。1942年,张文秋和其余同志们被投入监狱,软禁在八户梁集中营。在狱中,他们成立了狱中党支部,有规律地组织学习,把狱中孩子分为大班和小班,安排专人用自己编写的教材负责教授文化知识和唱歌跳舞。还开展绝食斗争,抗议狱中伙食、非法刑讯、逼写自首书等。在组织的营救下,1946年,张文秋回到延安。
在天寒地冻的八户梁集中营监禁期间,张文秋的三女儿张少林出生。在监狱难以想象的艰难生活环境中,张文秋抚养着三个女儿长大,和战友们一道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她们怀着坚定的信念,相信乌云再厚,总也遮挡不住太阳……
自我斗争不息——
再立新功的的建设者
张文秋的敢于斗争,更体现在她的每一次的自我革命中。
革命时期,因组织上的工作需要,张文秋放弃自己喜爱的群众工作,从事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秘密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她投入全部精力学习各种机密技术,学习翻译和翻印秘密文件,学习秘密工作纪律等等。这种自我革命的精神不仅体现在革命时期,更体现在了新中国的建设中。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组织安排,张文秋历任中国银行总行人事室副主任兼全国金融工会办公厅主任,中国盲人福利会总干事,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工作负责人。1954年组织上分配张文秋去上海接管旧的盲民协会,重新成立“中国盲人福利会”。对于盲人工作,她有些顾虑,心里有所抵触。一次,与主席聊天无意流露出了自己对做盲人工作的不满情绪。毛主席鼓励她说:“盲人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你既然是为被压迫的人谋解放才出来革命的,为什么对最痛苦的人不去解放他们呢?”张文秋觉得有道理,放下包袱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她和同事们改组了全国各地的盲人分会,在北京建起了盲人工厂,整顿了盲童小学,开办盲人印刷厂,出版盲人书籍,成立盲人训练班,还出版了经毛泽东命名的《盲人月刊》,给盲人带来了幸福和欢乐。
张文秋亲身经历了: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二七工人大罢工、“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秋收暴动、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上海抗日救亡、张国焘叛逃、与新疆盛世才的斗争、解放战争等。她总是这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忠实地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
我们今天在这里回忆张老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故事,就是要学习共产党人在每一次苦难面前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
革命年代,我们需要斗争,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斗争精神呢?答案是肯定的。
从世情看,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就越处于国际矛盾的风口浪尖,甚至遭遇形形色色的封锁、遏制和打压。
从国情看,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然较多,意识形态领域的分化危险仍在,局部分裂势力蠢蠢欲动。
从党情看,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依然繁重。随着党的队伍持续壮大,党员的来源领域越来越广泛,如何管理好党员队伍本就是一个现实问题 ,同时我们党依然面临着较为复杂的执政环境,“四大危险”、“四大考验”、“四风”问题反弹回潮等隐患依然存在。
这些都是实现伟大梦想道路上的硬仗,这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当下我们要继续发扬党的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共产党人。
一要把握斗争方向。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凡是危害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凡是危害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凡是危害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凡是危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凡是危害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都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张文秋老人,无论在哪个时期,无论从事哪项工作,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难与抉择,她都是坚持党的领导,紧跟党走的。今天的我们,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二要明确斗争任务。形势决定任务,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张文秋老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接受新的斗争任务,不断解决新的风险挑战的一生。时至今日,斗争也由曾经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转变为了“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治理生态环境、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全面依法治国、处理群体性事件、打击黑恶势力等领域,都要敢于亮剑、善于斗争。这正是今天的我们对张文秋斗争精神的传承。
三要坚定斗争意志。理想信念坚定,才能看准方向,敢于斗争。张文秋投身革命后,两度入狱,坐牢8年,老虎凳、竹签、辣椒水什么样的酷刑都经历过,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挺过去的呢?我想,是信仰,是张文秋对党的绝对信任,对理想的终身追求。对照张文秋老人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在坐的党员没有触动吗?我们的初心在哪里呢?
四要汇聚斗争力量。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只要站稳人民立场,紧紧依靠人民,就能汇聚强大斗争力量。张文秋同志能在白色恐怖中成功脱险就是因为她为了人民革命,得到了人民拥护。
五要增强斗争本领。张文秋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练就了斗争本领,在险象环生的地下工作中,一次又一次的出色完成传递情报的任务。“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今天的我们应当主动去基层、去一线、去多解决些急难险困的工作任务,增强我们的斗争本领。
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虽然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中国共产党人必将带领中华民族乘风破浪,满载而归!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0)

相关推荐

  • 历史上的今天,《井冈山的斗争》一文问世

    历史上的今天,<井冈山的斗争>一文问世 历史上的今天(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以中共红四军前委书记名义向中央写报告,即著名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此文是毛泽东在20世纪 ...

  • 散文||在"十一书"中找回初心

    在"十一书"中找回初心 江浙一兵||江苏 近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写了<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作为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 共产党人的“特权”

    昨天晚上看了一篇文章很受启发,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 彭德怀曾讲过:"我彭德怀参加共产党,党给我唯一的'特权',就是带头吃苦."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和改革时期,正是无数共产党人 ...

  • 青岛李慰农公园

          中国自古以来,不少地名是以人物名来命名的,有些是上古传说中的人物,有些是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还有很多是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 传承精神财富 激发奋进力量 以合肥籍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地方, ...

  • 朱 斌 | 红土地上的感动

    往期回顾  ·  马夏民 | 我与孝义中学 ·  马烽 | 回忆在孝义居义村的童年生活 作者:朱 斌 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风雨沧桑和光荣梦想,中国共产党走过了艰辛曲折又风华绝代的一百年.铺陈开中国共 ...

  • 八一特稿||感受井冈山的力量

    感受井冈山的力量 历史,总是满载沉淀记忆,又激励着人们不懈前行.近期来到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追忆秋收时节的那场暴动.重走朱毛红军的挑粮小道.侧耳黄洋界上的隆隆炮声.感悟<星星之火>的 ...

  • 学好党的建设历史经验“三步走”

    总结好"百年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百年波澜壮阔,百年风雨兼程,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座不朽的"知识宝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基层工作者,我们要始终坚持用党 ...

  • 川观评论|让理想之光照耀新的赶考之路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特约评论员 陈叙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既有崇高的价值追求,又有现实的目标关怀:既蕴含对个体精神品格的锤炼,又蕴含对组织纪律的自觉遵从.站在" ...

  • 无坚不摧的是精神

    沧海横流之际,伟大精神再次彰显巨大优势. 近日,河南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造成重大洪涝灾害.洪水面前,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恪守职责.勇于担当,感召和带动人民群众战胜灾害.渡过难关.尤其值得一 ...

  • 山水中国(12)|星星之火燃井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星星之火燃井冈 图文丨管苏清 曾经的陆军上校,现为上海市12345办公室副主任 1927年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中苦苦追寻前行道路,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一次又一次的失利, ...

  • 现场教学点·茅坪八角楼

    井冈山斗争时期,茅坪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和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指挥中心.同时,红军的后方留守处.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后勤机构也设立于此.在这里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第 ...

  • UC头条:学史力行要 “立行”“巧行”“常行”

    普淑瑜 党的百年历史,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就学史力行而言,唯有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 ...

  • (启书有益)峥嵘岁月——南充西区七宝寺革命斗争史

    南充西区七宝寺革命斗争史 七宝寺中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的人民勤劳纯朴,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自古以来就有不畏强暴,反抗压迫的传统.在中国现代革命波澜壮阔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从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