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丘穴
外丘穴(wai qiū xue)出自《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外為內之對,丘即土丘,此穴在外踝上方,局部肌肉隆起如丘,故名外丘。外,與“內”對言。丘,指中央凹、四方高之處。此穴在小腿外側,外踝高點上7寸腓骨前緣,正當腓骨長肌之肌腹隆起處與趾總伸肌之肌腹隆起處之間,其狀如丘,故名外丘。
取穴方法: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
穴位解析:
1)外丘。外,胆经之外也。丘,土丘也。该穴名意指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由此飘扬于胆经之外。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阳热风气势弱缓行并吸热冷降,随阳热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则飘散于胆经之外,故名。
2)胆经郄。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上行而至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势弱缓行,外传阳交穴的气血弱小,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胆经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横传于阳交穴。
功能作用:传递风气。
主治疾病:
颈项强痛,胸胁痛,疯犬伤毒不出,下肢痿痹,癫疾,小儿龟胸。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人体穴位配伍〗
配腰奇、间使、丰隆、百会治癫痫;
配环跳、伏兔、阳陵泉、阳交治下肢痿、痹、瘫;配陵后、足三里、条口、阳陵泉治腓总神经麻痹。
配風池、后溪,有祛風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頸項強痛。
配風池、天柱、肩井、外關、后溪,治頸項強痛。
配太沖、肝俞、支溝,有疏肝理氣止痛的作用,主治胸脅痛。
配陽陵泉、太沖、肝俞、膽俞、支溝,治胸脅痛。
〖解剖位置〗在腓骨长肌和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布有腓浅神经。
【附注】
《針灸甲乙經》:胸脅支滿,頭痛,項內寒,外丘主之。膚痛,痿痹,外丘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膚痛,痿痹,胸脅脹滿,頸項痛,惡風寒,癲疾。猁犬所傷,毒不出發寒熱,速以三壯,又可灸所嚙之處,立愈。
《針灸大成》:主胸脹滿,膚痛痿痹,頸項痛,惡風寒,猘犬傷毒不出,發寒熱,速以三壯艾,可灸所嚙處及足少陽絡。癲疾,小兒龜胸。
《類經圖翼》:主治頸項痛,胸滿,痿痹癲風,惡犬傷毒不出。
你身边的健康顾问。公众号联系人:赵先生,手机号:18568446039,微信号:HNayzds,抖音号:ay6392,地址:河南省安阳市吉祥春天12号楼5单元1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