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自主,才有自己
俗世,熙熙攘攘,打打闹闹,坑蒙拐骗,等等,显然,它不是一个清净之地。而古人说“闭门即是深山”,我们只能闹中取静,俗中取雅,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到自主。
《徒然草》里有言:“不要用心于外物,最好的办法是一个人独处。一旦把心放在世俗,就免不了被它迷惑,失去自主。比如和别人交谈,总想博得别人的好感,就做不到言为心声了。又不免有和人嬉闹的时候,有和人争执的时候,以至于喜怒不定,妄念丛生,得失之心就再难放下。如此执迷于尘世,陶醉其中,且又好发痴心梦想,全不悟我佛真谛。”它告诉我们:要想自主,就必须远离世俗。
而要远离世俗,就必须看管好自己的心。要知道,世间一切美好,非天造,也非他造,乃是心造。所以,我们做自主者,要自主的,就是自己的那颗心。《孟子》中记载:一次,公都子问孟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孟子告诉他:保护好自己的心就可以了。也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的自主者。
《庄子》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自主者,他叫梓庆,是做鐻的高手,而鐻就是过去悬挂钟磬等乐器的木架,上面刻有鸟兽神怪等装饰图案。有人问他:“你凭什么妙法做得那么好呢?”他回答道:“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木匠,没有什么妙法,但是我在做鐻之前,从来不敢耗损精神,一定要斋戒让心神宁静。斋戒到第三天,内心不敢有领取赏赐爵禄的念头;斋戒到第五天,便不把他人一切有关毁誉巧拙的议论放在心上了;斋戒到第七天,有一种超然之感,连自己的四肢形体也忘掉了。在这个时候,一切朝廷之事都忘了,我的技巧高度专一而外界的任何干扰都消失了,然后我才进入山林,细心观察大自然中鸟兽的天然情状,一旦达到心有所得,在我眼前便展现出一个完整的钟的架子,然后才动手制作,不然便不动手。这就是以我的自然心性去契合鸟兽的自然形神,制成的器物被惊疑为鬼斧神工,恐怕就是这个缘故吧。”显然,他看管好自己的心了,所以,他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该用的地方上,创造奇迹就很自然了。世间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如此。
可是,看管自己的心,实属不易。因为,红尘中诱惑和欲望防不胜防,稍不小心,就会成为它们的俘虏。当年,魔罗曾为佛陀设下怀疑、恐惧、美色、权力、金钱等重重障碍,但都无法令他分心。外物没有引起他的兴趣,他心如止水。这是佛的境界:心是心,外物是外物,没有任何交集。当然,这也是我们憧憬的目标。这就告诉我们:要想看管好自己的心,就必须明白心与外物的关系,水火不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心就会很容易被某一外物牵着鼻子走,进而迷失自己。
而要处理好心与外物的关系,方法其实很简单,把附加在外物上的目的之类的东西去掉就可以了。诗人顾城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九八五年后,我放弃了所有先验的写诗目的,诗不到来不写,我发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文字会自己行动,像一粒粒的水银,滚动或变成空气,每个字都是自由的,不再代表人加与它的意义,就像我们辞去了外在的职务恢复了原本的性情。”有专家说,他后来的诗要好于之前的诗,答案就在这里。这也说明:自主者最好的自主,就是顺其自然,千万不要歪曲或扭曲心意。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说做自己,其实,他们没有搞清楚,要想做自己,必须做到自主。先自主,才有自己,否则,那只是一句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