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浊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痰浊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心悸等范围,其形成原因多较复杂,历代医家有不同论述。朱丹溪提出“无痰不作眩”的观点,至今仍是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病的理论根据之一。

由于以下涉及到中医的所说的痰与西医的痰有一点的区别,大家不要先入为主,当然对于一些对中医不了解的朋友也可以自己了解一下这此中医的基础知识。

【痰浊的概念】

痰浊由脾虚所生。多因劳倦过度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虚不能运水湿,升清降浊失常,而致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故本病实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为脾胃虚弱,其标为痰湿中阻。

中 医学认为,痰浊形成之后,脏腑得不到正常的濡养,生理功能衰退加快,气血阴阳失调,新陈代谢失常,代谢废物堆积体内,毒害机体,使虚者更虚,实者更实,导 致全身功能明显减退,防御能力低下。随着机体内痰浊的不断增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各种疾病。如痰湿困脑则会发生脑卒中、眩晕、痴呆,痰阻心脉则会发 生胸闷、气短、心悸,风痰上扰则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临床上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脑卒中(中风)等均与其有关。

展开剩余54%

【痰浊与高血压】

1、痰浊型高血压基本症状

头晕目眩、头胀头重而痛、胸闷呕恶、喉中痰鸣、舌苔白腻、脉弦滑。

2、痰浊型高血压的原理

近 年来对高血压病证本质的研究发现,痰浊内阻型高血压有其一定的物质基础,如有学者对高血压辨证分型和血流动力学的关系作了探讨,发现痰浊壅盛型高血压血液 粘度较其他各型高,为实证,提示患者体形臃肿,血管狭窄,弹性降低,多因过食肥甘等厚味,生热生疾,痰热上扰而致血压升高。

痰浊还可导致血 流缓慢、血管硬化、血液流量减少,是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痰浊作用于血管,还通过影响内皮细胞而影响血压。内皮细胞通过分泌的血管收缩因子和舒 张因子共同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而使血管张力处于平衡状态。当某一类型因子的生成量发生变化时,将导致血管张力的失衡,其中以舒张因子减少引起的失衡较 多。祛痰方药具有保护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证实祛痰方药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保护作用,从而使血压保持稳定。

3、痰浊型高血压的调查

有 学者对1038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后发现,在高血压病诸证候构成比中,痰浊中阻为第二,并发现疾浊中阻证合并心力衰竭和肾衰竭者较多,说明在 高血压病的发展过程中,痰浊中阻证的形成可能与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以及肾衰竭有一定关系。在常见证与体质类型关系的调查中也发现,痰浊中阻证中痰湿体质明 显多于其他体质,说明痰浊中阻证的出现与痰湿体质有关。由此认为,痰浊中阻证是高血压与体质、并发症密切相关的常见或相宜证候。

首赞 1
平台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