懦弱无能?乐不思蜀?被历史误读的帝王——刘禅

乐不思蜀: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人们常常把乐而忘本、乐而忘返,没有思念故国的想法,称作是“乐不思蜀”,制造这个典故的人就是阿斗,及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

刘禅投降以后,蜀汉宣告灭亡,刘禅被魏军送往洛阳。

当时曹魏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司马昭之心已经是路人皆知。刘禅一投降,蜀汉就逐渐被司马氏掌控在手中,司马氏的政治军事实力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司马昭当然是很欢迎刘禅的。但是,他对刘禅也有几分忌惮,担心刘禅利用政治影响力,动摇司马氏对蜀国的控制权。

所以司马昭就要试探刘禅。一次宴会中,司马昭故意招来了蜀国曾经的宫女,让她们在刘禅面前跳舞,然后司马昭就注意观察刘禅的反应。

结果刘禅笑谈自若,不为所动,看到自己先前的主子没有丝毫的亡国之恨,那些蜀国故妓都怆然泪下了。

司马昭就问刘禅道:“您在洛阳,颇思蜀否?”刘禅回答道:“此间乐,不思蜀。”

司马昭群臣听了,都觉得好笑,大家议论纷纷,说这个刘禅,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啊,一点志气都没有,难怪要亡国了。

刘禅身边的侍臣郄正看不过去,趁如厕之机,对刘禅说:“您刚才的表现太不好了,您应该显得有点志气才好。下次有人再这样问,您就把眼睛闭上,然后装出很痛苦的样子出来,说:'父母坟墓在那里,怎么能不思念!’”

刘禅听了,连忙顺从。回到席间,过了一会儿,司马昭又问刘禅:“开心吗?不想蜀国了吧?”

刘禅果然如郄正说的那样,把眼睛闭上,装出蓝瘦香菇的样子说:“哎,谁能不思念父母之邦呢?”

司马昭听了,先是一愣,然后明白了,说:“这话说的好啊,怎么听起来像是郄正的口气呢?”

刘禅连忙说:“是啊,您怎么知道的?”

于是,大家哈哈大笑。这一次谈话,刘禅给司马昭留下了一个忠厚老实的印象,从此,司马昭对刘禅就大为放心。而刘禅从此在洛阳得以安度晚年,活到了六十五岁去世。刘禅在魏国生活了八年,被封为安乐公,食邑万户,子孙及群臣封侯者五十馀人。

刘禅给后代留下“乐不思蜀”典故的同事,也给后人留下了昏庸无能、及时行乐、不思故土等深刻的印象,一提起刘禅刘阿斗,人们都知道是糊涂蛋的代名词。

但是刘禅真的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吗?真的是乐不思蜀吗?如果单凭这件事,就对这位亡国之君下定义的话,真的是误读了刘禅。

刘禅做蜀国的皇帝一共41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那个纷争的年代,可以执政那么长的时间,没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和智慧是不可能的,这至少说明刘禅还不是太笨的。

如果说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刘禅因为他的辅佐,可以坐稳龙椅,那么在诸葛亮去世了之后,刘禅还可以当29年的皇帝,那就全是刘禅自己的作用了。

做为蜀国开国皇帝刘备去世了,对于刘禅来说好比天塌下来了。为了保住祖先的江山,刘禅的智慧就表现出来了。明知诸葛亮伐曹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但一但定下来,刘禅全力支持北伐。

诸葛亮死后,他与蒋婉一起机智处死魏延,不伤无辜。并且分权制之。蒋婉行丞相权,费袆管尚书,互相制衡。蒋,费死后,一切大事皆归自己掌握。就是刘禅腐化时,大臣参奏,他一笑置之,而没妄杀一位大臣。当魏国大将邓艾打到成都时,他没有考虑皇帝的尊严。而是考虑免除老百姓遭受战火之灾,选择了投降。这就是智者的智慧。

古人常说伴君如伴虎。俏说一句错话就会遭来杀身之锅。谁说谁不思念自已的国家,除非奸臣。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只好強装笑容,做着乐不思蜀的样子,骗过司马炎。这是何等的勇呀!

难怪诸葛亮评价刘禅:这是一位聪明之主。至少,刘禅不是一位扶不起的阿斗。这也许是后人对他投降的一种贬义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