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之论 | 情绪调控、规则意识、分离焦虑

官方微博儿童教育觉得我的育儿内容,还是优质,让我在微博互动,并让我入群发链接,交流育儿那点事儿。
我便在空闲之时就去做了这事儿,根据每周提问,写点文章,要求自己不写则已,一旦下笔,就务必要将育儿的那点事儿,给尽可能地写清楚,而且还是尽可能少些艰涩难懂、枯燥无味的专业词汇。
重要的是,我就写自己的独特之见,采用自己那独具一格的文风笔触。不复制,不抄袭,不模仿。只管用心书写,不问这悠悠长篇大论,喜欢快餐文化的读者们,是否有爱。
所以呢,我建议,读者们读我的文章,要有足够的耐心。不然,我的用心之作,诸位不仅会是读不懂,反而会觉难受而弃之不顾的呢。
想要教会孩子调控情绪,父母需要掌握以下几要点:
1、了解孩子。人若不了解孩子,就会做错事,从而点燃孩子的情绪,误解孩子。了解了孩子就不容易误解孩子,孩子不容易有情绪,或孩子有了情绪,父母也不大可能采用错误的让孩子情绪继续燃烧的做法。
2、父母自己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人,不论是谁,都往往会是教不了别人,自己不曾掌握的东西。要教孩子管理情绪,就要学着去管理自己的情绪,探索情绪来源,了解情绪本质,掌握基本的情绪处理方法与技巧。
3、了解世界与人类自身。人唯有了解世界、了解人类本质属性,我们才能管理好自己,并帮助孩子去学习自我管理。从欲求的管理,到情绪的管理。有些情绪的爆发,是欲求不曾被管理好的必然结果,是不了解世界的直接表现。
4、管理好自己的身体,了解基础健康保健的管理常识。人的情绪变化,与人身体素质有些关系,这也就是说,人病了,或不够健康了,情绪往往容易被点燃。人的身体健康,与情绪变化,大有关系。
5、管理好自己的作息、饮食,即“身”与“口”的部分,并很好践行于日常。作息紊乱、物品摆放无秩序、饮食不节制、重口味等,都可能增加情绪爆发的次数。人不大可能生活在井然有序的环境里,并在生活作息紊乱情况下,还能有相当美好的心情。
在我们做到之后,尽可能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来去与孩子做交流,如此一来,孩子就容易理解这看似抽象的话题了。人在理解了之后,才能将其给转化成相应的语言指令。
在这过程里头,父母要懂得思考,并尽可能用寓教于乐的,让孩子感受到协商的,不被逼迫的方式,来诱导孩子去学习,这方面的东西。不然,再好的东西,孩子都可能会是变得抗拒起来,而不愿学习的呢。
管理自己,从日常作息、物品摆放到饮食选择,及至情绪管理等,都不是三天两日就可完成的,人对自己的管理,是长久的工作。父母不可想着去对孩子速成。在成长中,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倒退,乃至于停滞不前。
怎样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话题,因为,不同年纪的孩子的规则确立过程,往往会是需要采用不一样的招数,与技巧。好比是说帮助不会说话的一两岁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吧,那基本就是一招搞定,即父母自己去操作,去做到,并在操作过程中,让孩子在旁观察,模仿。但不强迫孩子一定要去模仿,观察。对于三岁以上的,能够说话了的,会有自我独立意识发展的孩子来说,我们就要有讲究的了。
1、用孩子能懂的语言,与孩子交流某规则建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成人,在这一关上,就做得很不好。我们已是成年的了,对于交流和表达,更多是站在我们自身能理解的角度去说话。却忽视了孩子所在那个位置的理解程度。规则,本质而言就是一堆概念来着。是语言和文字。对多半的儿童来说,抽象得很。孩子是很难理解抽象概念的。人很难能够对不曾真正理解的文字语言概念,做出正确的相应行动出来的。
那我们就要尽可能地将规则给具体化。好比是外交规则吧。“外交规则”是一个词,纯属概念。但具体的规则,是有很多的,且是因人而异。每个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具体的外交规则。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将其给具体化的,且要一个一个地来,完成一个具体化的外交规则,再去确立第二个具体化的外交规则。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我们可以先去帮助孩子建立不打人的外交规则。很多父母都有此意识,且是给孩子读绘本,希望孩子能够在读完绘本之后,就变得是不打人起来。绘本有一定的作用。但在育儿面前,绘本不一定有效。因为,绘本的语言表达,孩子不一定是真的理解到位了,就是理解到位了,孩子不一定真的知道要怎么去做。语言文字与行动动作之间,是有距离的,而且距离不小。对于个别低龄儿童来说,怎样做是“没有打人”,都恐怕会是不清楚的呢。因为在过去岁月里头,成人没有帮助孩子建立起“打人”与“行动”之间的连接。
那在这时候,我们不是让孩子执行“不打人”的规则,且是完美做到不打人。而是要先去帮助孩子清晰确立“打人”的行为边界,并在日常生活里头,尽可能采用让孩子直观感受到的,能让孩子有切身体会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孩子识别哪些行为是打人,哪些行为不是在打人。
当然,这不是要成人去打孩子,然后告诉孩子说,“宝宝,这是在打人,不对的”。建立规则的一大要点是尽可能少给孩子灌输对错观。较之于对错观的灌输,我想,我们更需要引导孩子去观察打人之后的不良后果。必要时候,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观看视频的。也可以带着孩子去观察身边人的不正当做法。而后便是一起探讨。一般而言,三五岁左右的孩子,就能与父母一块探讨问题,交流话题的了。我经常与孩子交流一些日常话题,如整理好玩具的种种好处。而这不仅仅是说,更多是让孩子看到,是真的知道。对于低龄儿童来说,听父母嘴巴说,与自己身体看到、观察到、感受到,那是两码事儿。
2、在规则建立过程中,我们要允许孩子做得不尽如人意。我们要看到孩子的丁点进步,并给予鼓励。如对玩玩具的规则确立吧。我与孩子说我们家房子小,我们要将自己的玩具,在玩了之后,都给放回原处去,如此一来,下回,我们就可以很快找到它们了。孩子听了之后,就真的听话照做了,但因年纪小,哪怕数量不多的玩具,他也很容易疲惫的,更会将一些玩具给落了,没被收拾起来。那我们就要给予应有理解,并帮助孩子将那剩余的玩具,给收拾起来,将其给放好。在孩子学习收纳整理过程中,我经常会与孩子建立整理的话题,并鼓励孩子的丁点进步,这鼓励,不是简单的“你真棒”,更多是,“宝宝,你看,你今天将玩具,都给收拾好了,并放回原处去了,还收拾得很整齐,速度也快了不少”。当然,对于个别孩子来说,可能就需要父母的游戏招数,比喻说法的了。如,在收拾玩具的时候,就像玩游戏那样地,一边做,一边与孩子说,“我们要将玩具宝宝们都给送回它们各自的家里去了”,而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说“将玩具给归位”。
3、就是老生常谈的了,即“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作用。就我而言,在生活里头,我自己看过的书、用过的东西等,一般都是会将其给放回原处的。并会与孩子交流东西乱放会给自己带来哪些麻烦。为了帮助孩子理解这一话题,我会采用编故事的形式,来与孩子做交流。三五岁的孩子,多半都是爱听故事的呢。这也就是说,让孩子长智慧的方式,是有很多的,不一定是读绘本,我们还可以是尝试着与孩子一起编故事。我家孩子会参与到故事编造过程中去,与我一起交流故事的发展变化。
4、孩子是多变的。这并非因了孩子不守信,而是因为孩子的记忆,不曾得到应有发展,他们对自己许过的承诺,多半都是转身即忘的呢。那我们就要去理解孩子出尔反尔的做法,并坚决执行。只不过说,我们要把握好其中的尺度,万万不可将规则的学习,给变成了教育的伤害,或冷漠的强迫。一般而言,让孩子强迫学习,带泪执行,更是要不得的事儿。但,我们也不是说一丁点都不允许孩子落泪。有的时候,允许孩子流泪,也是可以的。如在帮助孩子戒零食瘾,建立不吃零食的日常饮食规则的时候,我家孩子就曾哭过。但我不会因为孩子哭了,自己就有所妥协的了。我反而会明确表达自己的底线,并给予其他引导,让孩子知道哭是不能让妈妈妥协的,但我们可以吃点别的其他东西,来缓缓嘴巴的难受劲儿。就健康而言,偶尔的哭,是不会伤了孩子身心发育的。
5、必要时候,我们可以舍掉自己的规则,学着去遵守孩子的规则。在这家庭里头,没有谁的规则,就是绝对的正确。规则的确立,本是为了让生活更好。那如果孩子的规则,是可取的,也许,我们可以对自己提出的规则,进行有选择性的适度修改。这一点一般是在五岁以上的儿童规则学习上,就可以尝试采用的了。五岁以上的孩子,是最讨厌权威性家长的了。作为父母的我们,万万不可在规则的建立上,将自己给变成了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代称。因为,规则确立不好,那操作员是容易成为权威者,与控制者的。
总而言之,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边走边观察,一旦发现偏了,就要及时调整。育儿,就是一场,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的双人舞蹈,离不开我们自身的一日三省之功。不然,稍不留神,世间的任何一人,都可能会是在育儿面前,走着走着,就偏的了。
如何应对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通俗而言即是,因事分开时,两个人或其中一个人的内在,有了某种程度的焦虑、难过、忧伤等情绪,对外表现则是沮丧,俨然是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对于儿童来说,其外在表现更多是闹人、哭啼、不安,严重者可能会是不吃不喝,睡觉不安,对平日爱玩的游戏玩具等,都会表现得了无兴趣,整个眼神与状态,都是在“找”。时日久长则可能会是某种疾病,如感冒、发烧等的久病不愈。
在亲子之间的分离焦虑里,不仅仅是孩子会有某种程度的分离焦虑,成人,尤其是母亲,及部分内心脆弱的父亲,也会有相当程度的分离焦虑,这具体表现便是工作不力、心神不宁,总是担心孩子在家过得不好,会不会是哭了,想父母了等等。适当的操心与担忧,是可以的。但在自己内在焦虑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担心与操心,就是一种不必要的多余了。所以,我认为,在亲子分离期间,那个分离中的成人,要先去观察自己的身心状态,观察自己身体有无紧张,观察自己内心有无焦虑,与不安。若有,那就先去调教自己,而后才是思考怎么帮助孩子很好应对分离焦虑。
当然,自观之力,有深有浅。而人则是,“久入兰室,不闻其香”。这也就是说,一个人若是焦虑久了,紧张多了,而自我观察的能力,又还较为粗糙,观察尚且不够敏锐与精微,那Ta往往会是很难发现自己的焦虑,也不容易观察到自己身体某些部位的紧张。在这基础上的观察,基本都是失败的,是不会知道自己在亲子分离焦虑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焦虑的。那成人要多观察自己。并给予足够的时间,来去观察自己的身与心。并给予儿童相当的精神抚慰。正常儿童的焦虑,不难对治,只要父母等成人给予相当的爱的滋润,细心的陪伴,耐心的疏导。
这“爱的滋润”、“细心的陪伴”、“耐心的疏导”,具体来说便是,不论孩子怎么哭,怎么闹,我们都陪着孩子,并在孩子安全不伤人不扰物的情况下,去允许孩子的哭与闹。在这期间,陪伴者若有情绪,先去对治自己的情绪,而后才谈怎么与孩子做交流,以让他懂得焦虑处理的合适之法。这么建议是为了避免成人在有情绪前提下就去出手,给了孩子伤上加伤。孩子与成人交流互动,不仅仅是在看成人的动作、听成人的语言。动作语言背后,还有眼神、情绪等非语言信息。我们的情绪,会经由眼神、动作、语调、语气等传递给孩子。孩子感受到这些不舒服的信息,可能会是哭得更厉害,人也变得越发焦虑了起来。
对于初学者来说,在那当下,真做到无情绪,那就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与孩子坦白,“宝宝,我知道你很难过,因为YY走了,但,看到你难过,我也难过,这是一种感受,去接受,不抗拒,慢慢就好的了”。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当下情绪,本身就是在以身作则地示范情绪管理。孩子在那当下也就清楚知道了,自己现在是怎么了。对于儿童来说,在与自己亲近之人离开的时候的感受,是真实的。但自身经验不足,儿童往往会是表现得心慌了起来,这心慌,不仅仅是因了亲近之人的离开,更多是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的了。不论是谁,面对亲近之人的离开,都难免会是有情绪的呢。儿童也不例外。
其次便是,我们要与孩子交流,“XX为何会离开”。我每一次与孩子分离时,都会告诉孩子说自己要去做些什么事儿。是在什么时候回来。我一般会告诉孩子说太阳跑到哪里去了,天色变得怎样了,我就会回来。因为,对于不识字不懂钟表的儿童来说,说几点回来,等于是没说。孩子在亲子分离时的守候,一分钟的分离,差不多就是一个世纪的时间。其实,交流的技巧,很重要。因为,我们怎么与孩子交流分离这事儿,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了亲子分离是否会焦虑的。我在第一次与孩子分离时,是在孩子入睡之后。但醒来后的孩子,哭着要找妈妈。孩子的爸爸就带着孩子去我忙碌的地方,在门口等着我,直至我出现为止。而后,经由几次的分离,我家孩子就知道了,离开后的妈妈,还会出现的。然后,他就不害怕的了。
其实,孩子会在亲子分离中害怕,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了解分离本质,是害怕失去,以为分离之后,就是永远都见不着妈妈或爸爸等人的了。那我们就要与孩子说清楚这事儿,并让孩子真的感受到,体验到,原来,这就是“分离”,我也并不是真的永远失去XX(指某个成人)。孩子跟谁亲近,被家中哪个成员,照顾时间多,那孩子跟谁之间的分离,就会要难一些。其实,人,多半都是“难舍难分”的。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不需要为儿童做更多的事儿。陪伴,不评判的陪伴,就已是有所足够的了。因为,孩子能在数次的分离体验中,就敏锐发现,XX只是暂时性离开了我,做完了事之后,XX就会回来找我的。
其三,我在离开孩子之后,回去的时候,都会给孩子带点小礼物。这礼物不一定是实质性的东西,有时可能是被拍在手机的照片,有时可能是孩子爱吃的糕点,有时可能是自己喜欢上了的某个小树枝,小石头,小花朵等等。并在见到孩子的时候,就与孩子交流分离前的承诺,说,宝宝,妈妈说会回来的,现在不就回来的了。妈妈答应宝宝的事儿,一定会做到的。
分离之后这么做,是为了帮助孩子加深印象。如此一来,孩子在往后的分离里,就会是表现得,期盼多于焦虑。孩子会慢慢知道,XX离开自己之后,回来之时,就会有小惊喜,带给我的呢。对于儿童来说,这个“期盼”,能让Ta在离开陪伴者的时间里头,都过得是有滋有味起来。不仅如此,我还会像讲故事那样地与孩子交流自己去外边的各等见闻。
当然了,这样的做法,不一定适合于天下所有小孩。有些孩子就是害怕分离的。那父母就要去花更多的时间,来去与孩子交流“分离”话题,这可以是玩游戏、读绘本、看视频、做观察等。“做观察”主要是带着孩子去观察现实生活里头的“分离”与“回来”情景,并引导孩子发现其中的因果关系。多观察几次。多体验几次。并在没一次的观察情景再现时,我们都去与之交流,探讨。以上做法,得是在孩子能说话的基础上去操作。
倘若孩子还不会说话,那在分离期间,孩子的陪伴者,就要给予更多的耐心陪伴。在这期间,很多人都是采用“转移注意力法”来去帮助孩子处理分离焦虑这一情绪的。我的观点是有转移注意力法有一定的效果,对于低龄儿童来说,那情绪可能很快就好了起来。但,他们很难学到真正的情绪处理方法。
也因此,我倡导“观察”法,即在孩子有了分离焦虑时,那个陪伴者就要陪着孩子去感受那个情绪,观察自己的身心感受。不抵触,不抗拒,也不认为情绪不好。不急着去让这样的焦虑情绪,离开自身。如何与情绪共舞共存,很是重要。
就我而言,我一般是抱着不会说话的孩子,轻轻拍拍孩子的后背,让孩子好受一点,人的情绪对身体有影响,而拍在一定程度来说是起很好的抚慰作用的。并与那个不会说话的孩子说,“XX离开了,宝宝难过了,我都知道。没事儿,哭吧。好好地哭一场。让泪水将宝宝心中的难过与不快,都给带走吧”。
总结起来便是,分离焦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亲子分离中,成人要去回观自身,看自己有没有相应的分离焦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与孩子分离前要有仪式感,尽可能解释清楚分离是怎么回事儿,让孩子知道,分离只是暂时性离开,并让孩子知道,为何分离,必要时候,可让孩子知道自己离开孩子,去了哪儿;
3、孩子与亲近之人分离之后,余下的孩子照顾者要去观察自己的情绪,并尽可能在确保自己是平和的情况下,给予应有帮助,身体抚慰或语言疏导;
4、分离结束后,回到孩子身边的成人,要兑现承诺,可以给孩子带些手信,与孩子交流自己出去期间的见闻,并问候孩子不在自己身边的发生、感受等等。
说明     
1、公号文章,除却特别注明文章来源,余者皆为安水如所写,欢迎分享至微信圈与微信群,但不可挪作商用,转载需授权;
2、公号图片,除却特别注明出处,余者皆为安水如所摄;
3、育儿咨询前,请先阅读相关注意事项,以避纠纷;
4、读文时,切勿拘泥于字面意思,如有误读、错读、曲解文意、个人思想投射等,与我无关,只因,一百个读者,一百个哈姆雷特;
5、随着历经的变化,平台一切文章与观点,许会有变,仅供参考,并非绝对的正确,在这人世间,人的观点,怕是没有绝对的正确; 
6、如有疑惑,请微信联系我(1342474111),如有纠纷,最终法律解释权归属于“茉域茗香”微信公众平台(平台之前有说)。  
最后,感恩,祝福!
(0)

相关推荐

  •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

    如何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对应的问题是--如何管束我们的孩子?管,要如何管? 行为管束 vs 心理管束,(Behavioral Control vs Psychological Control) ...

  • “欺负'和'被欺负'一直是个讨论很火的话题 | 文章

    前言:欺负和被欺负,一直是父母间讨论很火的一个话题.不同的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解.感受和底线也都不同.上篇我想集中讲一下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下篇我将和父母聊一聊孩子被欺负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方法.这个主题是编 ...

  • “妈妈我害怕”,如何帮助儿童克服恐惧,成年后不留阴影?

    怕黑,怕怪物幽灵,怕被抛弃,怕理发,怕失去父母的爱,怕上幼儿园,怕幻想出来的各种形象......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随意涂鸦,用画笔自如的画出只有他们理解的图形,呈现心中的世界,这也几乎是 ...

  • 讨好型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你想要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吗? 我不想. 我们家两娃.三岁的酒酒经常不听话,他有自己的逻(歪)辑(理),并能据理力争(结合大哭大闹),常常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虽然跟三岁的孩子讲道理,很麻烦很费时,但是心底 ...

  • 【健康科普】一哭、二闹、三打滚,如何送娃上幼儿园?

    又到开学季,幼儿园门口上演着"离别苦情戏"..... 宝宝抓着爸爸妈妈不放,乱踢乱跳,哭喊着不让走,面对这样的状况,家长很揪心,又不知如何化解...... 什么是分离性焦虑? 分离 ...

  • 游戏治疗是玩真的!

    发布时间:2021-03-19  文: Ann Pietrangelo 来源公众号:心声 Mind(ID:mind-china) 什么是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是一种主要用于儿童的治疗方式.儿童可能无法正 ...

  • 合格父母的标准(3):尊重与规则意识培养

    各位家长,你尝试回答以下5个问题,然后在本文中寻找答案,对比一下你的答案正确吗? 问题1:孩子丢三落四怎么办? 问题2:孩子花钱如流水? 问题3: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问题4:小孩抢玩具,怎么办? ...

  • 用严格的管理和督促 ,让孩子具备规则意识...

    用严格的管理和督促 ,让孩子具备规则意识 . 父母时刻以身作则 ,让孩子拥有优秀的品格 . 如果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教育 , 长大以后势必会吃亏 . 对孩子严格一些 没有什么不好 . "严师 ...

  • 教你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方法:家长要多讲规则的用处,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意识的形成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 家长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则 ...

  • 小学生眼里的规则意识

    配图:赵楚乔 敬畏规则 赵楚乔 规则,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孟子曰:"不以规则,不能成方圆."规则,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在一次上学的路上,一个小学生和他的奶奶手牵着牵手,急冲 ...

  • 建立规则意识,为高效亲子互动打下基础

    给孩子立规矩的方法很直接,就三步:理解.执行.坚持.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设立规则时,孩子的真正需求是第一位的,你的需求不是第一位的: 第二,设立规则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 第三 ...

  • 归类研习三境界之规则意识

    归类 HS 科归类第三期视频教学,主题为"归类研习之规则意识". 归类研习之规则意识 商品归类的研究与学习包含商品知识.规则意识及语义辨识三方面的修习,本期主题为规则意识的养成. ...

  • 虹野:培养规则意识和遵守具体规则不能混为一谈

    虹野:培养规则意识和遵守具体规则不能混为一谈 文/虹野 10月12日下午,湖南湘钢三校教育集团和平校区开展了低年级课堂常规竞赛.此次比赛面向一二年级,所有参赛班级均在指定的10分钟时间内展示了学生的课 ...

  • 孩子总跟你对着干,如何帮他树立“规则意识”?

    我们常常会听到家长这样的吐槽: ◎孩子在家爱捣乱,在校跟老师对着干 ◎上课吵闹,扰乱课堂秩序,下课就没事了 ◎在教室里永远坐不住,隔几分钟就要走动 ◎出去玩不听指挥,总是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天天吵 ...

  • 强化驾驶人的风险意识和规则意识,需要从驾培内容和考试环节的设计优化入手

    驾驶机动车是一种高速运动,这种高速的运动会挑战人的处理能力,所以需要对驾驶人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规则意识培养.但这些显然不够,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千差万别,精神状态各异,任何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加上环境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