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最近有学员反馈说:学完通悟功夫尾闾四部功后,修炼了一阵子后感觉就像尾巴变长了,像拖着到了地面,松松垂落,竟也有支撑之力,使身体更平稳,很喜欢品味这番“中正安舒”的滋味。首先要说的是普通人行走、坐卧都感知不到尾巴骨的存在,所以对其能产生什么协助身体的功用自然毫无感受。对尾巴骨(骶骨、尾骨)特别是尾骨端的尾闾最看重的就是内家拳师。是呀,修炼尾闾四部功有此气象是正常的,虽然这条尾巴,虽是虚的,但绝对就像在两只脚之间又多出了第三条腿。修炼尾闾四部功后很容易能感受到第三条腿,有了之后行功走架更是别有一番意趣,对“尾闾中正神贯顶”的理解也更深了。即使平常站着一作意,这条尾巴堂堂正正,身体自然不偏不倚,真有顶天立地之感。这叫是太极拳中常说的中定:练习内家拳“中定是最重要的,无论行功或推手,都要求尾闾对眉心、百会对会阴,形成两条交叉的线。”尾闾中正神能贯顶的理论依据是:尾骨与骶骨相接之处有骶管裂孔,外面被韧带封住了。尾骨转动,就把骶管裂孔附近韧带动了,使得椎管里面的脑脊液受到振动,一直传到脑子里。尾闾牵着骶骨韧带,还会影响到腰骶神经(马尾神经)。腰骶神经主管下肢的运动感觉。能感知到尾闾,不仅可以上贯顶,还能直接感受到下肢的运动。尾闾四部功修炼好了才会真正明白“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这句话果真不虚,仅会有多了一条腿的感觉,还会感觉胯也跟着更松了。原本是两大块硬骨头,不但不硬,反觉得那个部位软酥酥不僵了,更通透了。那时心里才会感慨,内家拳的修炼,真是确一步功夫一场景,令人应接不暇啊。内家拳对尾闾的要求:首先通过裹裆、溜臀、圆裆、提肛解放尾闾(松尾闾),从而让尾闾自然松垂。这样做的积极意义就是,可以通过感知尾闾的状态,时刻调整,达到控制全身中定的目的。对于尾闾部位的感知,对于内家拳修炼者来说应该分为三关:第一关:感知尾闾,裆部的调整对尾闾的影响要了如指掌,从而达到尾闾始终松垂向下的目的,通过感知尾闾姿态,可以纠正身形;第二关:尾闾松动,练拳过招,似做在凳子上,初始仅有凳面,久之凳腿变长,一直长到脚下,下盘坚实稳固;第三关:尾闾中正,对上肢与下肢的感受都汇聚到这里,上松到头顶,下松到脚底,前松到手指,后松到臀背,此时支撑身体的“凳子”消失,整体控制权由腰来主宰,身体进入中定:中定一动,周身相随
练习太极拳无形中从尾椎想象出一条腿我们又叫第三只腿,是内有货的标志之一。更难的是单脚支地甚至腾跃离地的快速变化中,这三只脚入地的意都能保持住,这个底盘的面能保持住,这个“尾巴”调节方向的功能能随时实现。一个太极好手应尽量练成这种本领,否则如何实现能在凌厉的拳脚功夫和神妙的神意功夫面前都能保持不败的境地?
通悟功夫今天简单讲的尾闾练习四步功诀:
一般是按垂、泛、扣、转四步功法进阶习练,当然还有更深的更好的法门,比如惊尾椎神技,这次先不做讲解,有缘人以后面授时有机会能学到。
古人把尾闾转动喻为钟锤、钟摆。
一是表明其重视程度;二是为了保密。
此法为密传功法,不想瞎猜了,和你想的不一样。很多人把它理解为转胯松腰,要求以尾闾骨为动点带动骨盆转动,以力催形而动。其实此功主要练的是丹田气动,转动仅在尾闾。如能:尾闾灵动自如,气机圆活自无滞,定会达周身一家、意气合一的境界。
因太多同修对此功法感兴趣,前期通悟功夫做了2期【内功尾闾四部功训练营】都因名额有限而爆满。很多同修给通悟功夫多次留言因没报上名而遗憾,今天把训练内容以网络课程的形式推出!
尾闾是修练内家拳人士必须十分注意的关窍。而人体生理机能的最重要支撑就是人体的脊柱。在人体的所有关节当中,尾闾这一节是最难打开的,当尾闾被打开之后其他关节均已被打开。在这种状态下尾闾与两跨在同一平面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万向轴。各项力量都可以由此而转换。
尾闾不是死的,只是一般人平时不动,现在我们就动动尾闾,它牵着骶椎韧带,振动椎管里面的脑脊液,还有马尾神经。马尾神经从椎管里面下来有好多,到最后只—根下来,它非常敏感,一动弹整个地都传上去了。所以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把两胯与尾闾称为一身之根节。你有没专门修炼过呢?
【免责声明 】有些图片、文字来源 | 百度百科、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通悟功原创文章,任何媒体使用请与我取得联系。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