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深渊,也被深渊凝视,港股生存法则
历经风雨,生物医药是长盛不衰的板块。
生物医药有鲜明的创新属性,是硬核科技,也是高端制造,符合产业发展方向。
在创新领域,需要由市场来配置技术资源,一大批创新药、创新器械领先企业满怀活力,茁壮成长,致力于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当前跨国药企在大部分领域占主导地位,解决卡脖子问题,需要我们自己的生物科技企业成长起来,所以需要激励创新。
药械企业早已经历过几轮集中采购,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做出重要贡献。
以下文章首发于去年11月1日《凝视深渊,也被深渊凝视,港股生存法则》。
此情此景,重温此文,别有一番滋味。
第一,不要加仓。
第二,不要加仓。
第三,不要加仓。
初入港股的朋友,可能会有这种刻骨铭心的领悟。
如果说A股是一部浅薄热闹的肥皂剧,那么港股就是触及人性和灵魂的哲学电影,令你凝视深渊,也被深渊凝视。
港股品质和价格看上去比A股更顺眼,于是在下跌过程中,很容易逐笔加大买入数量,然后很快耗尽所有现金,呆坐在半山腰……
以前常有人说,港股比A股理性,更有价格发现功能。
除了一眼能识别的游资炒作外,A股定价是相对理性的,即使有泡沫,也是善良的泡沫,而且双向弹性很好,下得去,上得来,只要质地不差,自愈能力很强,不会埋人很久。
但是港股,却是最畸形的市场,把一只基本面尚可的股票,打压到即使在最疯狂的噩梦中也想不到的低位。是公司要破产了吗?你会找各种原因来解释。然后,可能会再跌一半,直到所有的逻辑和理性崩坏,最后,聪明钱来了,上涨几倍。这简直可以用坏来形容。
这是一场修行,考验心性和耐力,港股不适合大多数人。
昨天在集思录上看见一个帖子,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是恐惧导致港股内房股的估值太低,所有恐惧的原因是害怕未知,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死,这不会恐惧,但不知会怎样死,这样就有了恐惧。消除恐惧的方法就是变未知为已知。实际上内房股2年后的业绩已定,预售款已得。2年内不用恐惧的股票不多,对2年后还要恐惧的人不适合买股票。想跑赢通胀必须上高杠杆买资产,但不必自己上杠杆,通过买企业上杠杆更安全。想投资买房的可以改买H股内房股,同样的钱可买更多资产,不用自己负债,每年还有远超债券的收益。如北京北辰实业(00588),每买1元股票,可得20元资产(土地、房产重估后),仅需4元有息负债。以2019-9-30日2.36港币计算,2019-2020每股利润和(钱已收到)超过股价,年均分红收益超15%(往后业绩要看今后销售)。
仔细一看发帖时间是一年前10月2日,至今又跌了差不多30%。这样价值毁灭的例子太多,不过是港股残酷物语中一小例。
前几天港股通每天南下百亿左右,均是泥牛入海。港股有今日,流动性干涸,某种程度上也是自找的。除了IPO速度飞快,对潜质股包容性更好外(科创板、创业板这方面也在进步),乏善可陈。以港股通为例,组合费按每个自然日收取,20%红利税,双向印花税,市值不能打新,每手股数有限定(威高股份一手4000股),有风球终止交易,红股半月以上才能到账,怀疑真的是手工邮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秉持旧日贵族做派的港交所,气质衣着雅致,却掩饰不住身上的双乙酰老人味。
01 法则一:不是便宜,而是优质
文章开头的法则,只是引子,强调事态的严重性,现在来讲正经的法则。
早前,因为A股的局限性,部分优质公司流入港股。
记住,你投资港股,不是因为便宜,而是某些优质标的绕不过去,这样还能有生还的可能。
投资生物医药,传统药企“四大天王”中,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瀚森制药在港股,三大医疗器械平台中,威高股份、微创医疗在港股,新生代药企标杆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康方生物也在港股。你中意骨科赛道中的关节领域,只能去买爱康医疗、春立医疗,你看好心脏瓣膜介入市场,只能选择启明医疗、沛嘉医疗以及明年上市的微创心通。生物大分子CDMO,仅有药明生物,买一手就要10万。
建议尽量把资产配置在A股,也有许多优质标的可选择,迫不得已才去港股,不是追逐便宜,而是基于“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常识。
02 法则二:不要加仓,等待复活
以前写过,2018年,我持有中国生物制药的成本线是4.5元,后来因为第一次仿制药集采,从13.5元一路跌到4.5元,看上去有惊无险,但是,最要命的是7元开始加仓,最后加仓部分是底仓的两倍,好几次是单日跌幅15%,石药集团也在半山腰大肆加仓。
后果很严重。
本来开始布了一个好局,成本很低,却全部被加仓败坏了,从大幅盈利变成亏损。
最可怕的是耗尽所有现金,A股出现自2013年6月以来最大的黄金坑,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即使中国生物制药在创出4.5元新低后,不到3个月又回到了7元上方,但是付出的机会成本无可挽回了。
港股趋势性很强,哪里是底,只有外资知道,在把股价打到不可想象的低位,向上留出暴利空间后,他们就会精准入场。
如果你早已持有港股,而且成本很低,那么就任其随波逐流吧,不要加仓,不要关心,等待明年春天复活,把现金省下来用在刀刃上。
03 法则三:可进可退,能放则放
恒生指数还没有跌破9月25日低点,那是因为以腾讯为首的科技股创出新高,而个股已哀鸿遍野。
以前是银行地惨如断线风筝般下坠,生物医药似乎探底成功,但是10月12日之后也绷不住了,连被上帝亲吻过的信达生物、百济神州也破位了,新股上市方面,高瓴神话也接连受挫。
生物医药,早前下跌是因为利空杀估值,现在下跌是因为趋势杀逻辑,与基本面无关,没有道理可言。
石药集团估值长期受压,市场对恩必普占比过大过于担忧,创新药转型慢一拍,但股价已反映这个预期,市盈率不足20倍。科创板上市、恩必普占比下降、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申报上市,属于百亿级品种,友芝友双抗推进,都是估值修复引爆点,而且石药是我见过财务最稳健的公司之一,每年20%净利润稳定增长,现在阴跌没有逻辑可言。
恩替卡韦集采受挫后,中国生物制药进入低速增长泥淖,新任CEO年薪5000万,却没有医药背景,所以自高点下跌超过30%,现在有并购Biotech弥补前沿管线布局不足的预期,10月以来研发进展连发8个公告,史上最密,谢家人三次抄底回购,然后下行趋势依然兜不住。
信达生物面临11月医保谈判大考,PD-1有降价预期,恒瑞过于强势,市场格局可能改变,明年进入红海阶段。但是催化剂更多,俞博士是一个有情怀的科学家,也是务实的企业家,知道自己的软肋,商业策略比较激进。自进入港股通以来,北水每天都在净买入,现在持股比例超过7%,预计最终会达到15%以上。10月26日,信达1类新药LAG-3/PD-L1双特异性抗体获批临床,拟用于实体瘤 。信达已有8种以上的双抗药物在研,是国内双抗布局最广的企业,领先追赶者几个身位。第二天,信达生物公布3季度信迪利单抗的销售数据,2019年3月信达PD-1单抗信迪利获批,2019年卖10亿元,2020年Q1卖4亿元,2020Q2卖5.2亿元,2020Q3卖了6亿元,预计2020年能够卖到21亿元以上。可以说,信达生物看到了盈利的一线曙光,比预想中更快。连续两天都有催化剂,以往股价早就飚了,奈何趋势向下,“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港股形成趋势,就看不到尽头,但部分生物医药优质标的肯定是在低位,大概率到明年会发现当前是绝佳的上车机会。除非一直观望,出手多少都要被套。
如果你没有持有港股,面对绕不过去的优质标的,确实有心建仓,可以设置变态的间隔,小份等额网格买入,一定要执行纪律,最后没买到或没买够,也不可惜,能放手就放手吧。
港股确实存在超额收益的机会,但要看韧性是否匹配。
凛冬终将过去,春天会来,但我宁愿炒股是一件庸俗快乐的事,也不愿从中悟到什么哲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