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赏析|卡拉瓦乔的宗教画,都在使用平民化的形式表现

卡拉瓦乔出生在米兰近郊,父亲是一名家庭教师。搬迁至罗马后,1595年他得到枢机主教的重视。1600年,卡拉瓦乔画了《圣马太蒙召唤》、《圣马太受难》、《圣马太与天使》几幅名作,创新的手法,立刻在艺坛引起轰动。

自画像 卡拉瓦乔

新、旧宗教战争的动荡,使新的宗教理念逐渐成形,主张回归纯朴的真理,不要过于矫情和修饰。卡拉瓦乔的画作,正是顺应这种精神而生,借着光和影的对比效果,捕捉瞬间动态,流露出真挚动人的情感。

因为认同宗教清贫的教义,他笔下的圣者形象往往不够圣洁。粗俗的形象和赤身或污秽的双脚,令教士深感不满认为卡拉瓦乔蔑视宗教。具有强烈的明暗对比,犹如一张快照,捕捉事件互动的瞬间。画风流畅充满动感,叙事明确,人物的表情形象生动无比,有如戏剧的效果,即使是一般大众,也能了解画作的主题。

卡拉瓦乔没有门徒,但影响了无数的画家,后世的追随者,在光和影的处理方面,都无法超越他挥洒自如的功力。

水果篮 卡拉瓦乔

《水果篮》这幅画,将静物提升至描绘的主题而自成一格。不论是水果或竹篮,真实的程度就像实物摆在眼前。最引人注意的,是水果上的斑点和腐败的痕迹及叶子的卷曲枯萎,衰败死亡的暗喻,总是在他的作品中出现。

《埃马乌斯的晚餐》 卡拉瓦乔

《埃马乌斯的晚餐》,同样的题材,卡拉瓦乔在1596年也曾画过,比照前后两幅作品,明显看出其手法的变化。早期光亮占据主要的地位,笔触强烈清晰,强调圣灵在心而不在于表象。这幅作品,黑暗包裹着四周,阴影仿佛择机噬人,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光线柔韧而坚定,照亮身旁每个人的面容,耶稣的神情平静,像在轻声说话,黑暗中,透出一种慈悲和包容。

《圣母之死》 卡拉瓦乔

《圣母之死》是争议极大的一幅作品。卡拉瓦乔以救赎世人的观点,将圣母绘成一般人的形象,宗教人士觉得圣母形象被丑化,对卡拉瓦乔甚感不满。画中的圣母头发凌乱,穿着一如平民,没有圣洁的光辉,手脚还沾满尘世的污垢。围绕在圣母周围的人真实而伤痛的表情,栩栩如生,几乎可以感觉到他们在哭泣。

卡拉瓦乔少年得志,他创新的手法、以庶民为形象的画作,使他成为争议不断的人物。加上他脾气暴躁任性妄为,打架、闹事、袭警,恶劣的名声无人不知。1606年,卡拉瓦乔因吵架而杀人,为了躲避死刑,他离开罗马,开始了逃亡的生涯。

在流亡岁月里,死亡的阴影一直追赶着他。他的作品,也从早期以光为主导转变成暗影的包围,恐惧和罪恶深植心中,他就像卑微的市井小民,渴望能够得到赦免和救赎。

1607年他在马耳他进入教会却被拆穿身份遭到驱逐。1609年卡拉瓦乔再度回到那不勒斯,希望教皇法庭对他赦免。经过一些人的努力,卡拉瓦乔终于等到了赦免书,但在踏上归途的旅程时,才气纵横的卡拉瓦乔病逝,死时年仅39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