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历任首长——政治部主任袁国平(2)
向守志为纪念袁国平烈士诞辰100周年题词
1922年,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简称“一师”)在全省招公额免费生,分配给宝庆4个名额。一师本来就有点名气,加之不收费,穷的、阔的都涌来报考,争夺很激烈。有势的拼命钻营,有钱的聘人代考,找袁国平帮忙的人越发多起来。袁国平这次用幽默的话回答他们:“人各有名姓,我也有姓有名咧!这回我要用自己的名字了。”考试发榜,袁国平的名字赫然在上。母亲和哥哥欢喜不尽,为他准备了简单的行装。
进入湖南一师后,一师开明的教育制度、良师益友、进步思想潮流、轰轰烈烈的群众革命运动,使袁国平在政治思想、组织才能、文学修养等各个方面都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为他后来担负革命重任打下了坚实基础。
袁国平不仅功课好,而且课余爱好广泛,文学、历史、政治、军事,无不涉猎。对有关国计民生、社会变革等问题,尤为注意。由于成绩超群,思想进步,很能团结人,加以能言善辩,袁国平被同学们一致推举为一师的学生代表,参加长沙市学联。时值革命高潮,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军阀的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湖南人民在中共湘区委领导下成立了“雪耻会”“反基督教大同盟”“反帝大同盟”等革命团体,开展对英、日经济绝交运动。1923年5月,湖南对日经济绝交运动达到高潮。6月1日,发生了日本军舰水手枪杀长沙示威群众的流血事件。袁国平作为学联代表,与一师同学一道积极参加了党领导的抬尸游行示威和全市罢工罢课罢市,到处宣讲“六一惨案”,鼓动民众抵制日货、不坐日本船。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湖南各界人民在省教育会坪筹备举行盛大追悼会。追悼会前,学联执委在兑泽中学开会商议送挽联事宜,研究组织纠察队维持会场秩序的问题。撰写挽联时,时为全国学联代表的田波扬打头炮说:“我想了一幅:时势能造英雄,英雄能造时势。”袁国平也脱口而出:“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大家听了,连声叫好,把这幅挽联写在白绫条幅上。追悼会开始的前一天,教育会坪的追悼会场被西山会议派雇佣的一批流氓地痞占据。当群众来致祭时,他们张牙舞爪挡住进口。工团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断然采取措施:张汉凡指挥工人纠察队爬围墙进入;向钧、段消、柳家汉率领岳云、兑泽、甲工等校纠察队从北口冲入;袁国平、曾三率领一师、长郡、妙高峰等校纠察队从南口冲入。大家发一声呐喊“打呀——”,吓得那些歹徒纷纷爬后墙逃跑,跑不及的赶忙丢掉木棒铁尺磕头求饶。这一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中共中央号召举行全国性的反帝运动。长沙市的“三罢”斗争轰轰烈烈地展开,声援上海人民的斗争。袁国平在这些斗争中,始终站在前列,做到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袁国平爱好文学,在一师时就是文学研究会的会员。著名作家田汉当时在一师担任国文教员。袁国平庆幸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名师,利用一切机会向田汉求教。袁国平突出的学业成绩、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他那谦逊诚实、尊敬师长的品性,赢得了田汉老师的钟爱和器重,得到田汉特别的指导,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田汉离开一师去上海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后,袁国平和田汉一直保持着联系,交流思想,继续向田汉求教。袁国平毕业前夕,田汉来信邀他去上海协助办“南国社”。一毕业,袁国平即遵约随田汉的母亲及弟弟田洪一起到上海,住在贝勒路202号田汉家中,食用由田汉负担。当时江浙军阀齐燮元、卢永祥混战,上海吃紧,反动派经常搜捕革命者和进步人士,查禁革命书刊。田汉的“南国社”被扼杀了。这对袁国平是一次极大的震动。他痛感振兴中华、改造社会非有枪杆子不可。适逢黄埔军校在上海招生,袁国平毅然决然投笔从戎,立志扫除反动势力。田汉支持他的新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