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宅家】旧物回忆第三波儿 | 更久远的年代,每个老物件儿都有故事
今日签到:序号178
2021年2月13日,星期六,北京
雾霾指数:263,紫色
【心尧爱生活】
🌸
我发现一放长假就喜欢跟家收拾屋子,到处翻翻看看。
那些被遗忘角落很久的盒子,都趁着这个机会重见天日。
从前觉得它们占地方、没有用;然而岁数每长一年就会多明白一些,这些旧物留着不扔,更多的是为了让回忆有地方安放。
所谓破家值万贯,正因为每个家中都承载了一辈又一辈的记忆。
这份记忆,弥足珍贵,无可替代。
今天是第三波儿旧物回忆了,属于更久远的年代。
里面很多东西都是爷爷奶奶年轻时候的,也有爸爸妈妈的。
壹 · 爷爷奶奶的年代
在一个不起眼儿的鞋盒子里,放着好多爷爷奶奶用过的东西。
☺爷爷的刮胡刀
印象中我小时候爷爷一直是用这个刮胡子,每次要准备刀片、肥皂水和热毛巾。一只手举着镜子,一只手刮,刮几下还要在水里蘸蘸。
那会儿觉得爷爷刮一次胡子是很大的工程,不像现在有了刮胡刀,开关一按2分钟完事儿。
于是刮胡子这件事就渐渐变得无趣了。连刀片接触胡茬的声音都变成了机械的,而不是手动刮胡子时的节奏旋律。
☺奶奶的金丝眼镜
打我记事儿起奶奶就一直戴着眼镜,她是高度近视,也成功地遗传给了我家所有女性成员。
后来奶奶岁数更大的时候,眼镜就完全成为一件装饰品了 —— 戴上也看不见。照片中的不知道是她老人家第几副眼镜,感觉造型还挺时尚的嘿!尤其是这眼镜片儿!
眼镜盒也极具年代感,虽然过去了那么多年,盒盖上的字依旧清晰可辨。
和爷爷刮胡刀的盒子一样,正是这些斑斑驳驳,成就了这些老物件不一样的意义。它们身上是时光,是一去不能复返的印记。
哦,这里还有奶奶另外一副眼镜,似乎比刚才那副新一些,可折叠款的。很喜欢眼镜上这些精细的小零件,承托着整副眼镜的框架,精美而不失装饰感。
放在一起合个影:
☺爷爷奶奶的月票
说到月票,应该会勾起一大部分人的回忆吧。虽然我小时候没用过,但是周围的同学有不少人在用。
每个月底还得拿着底板去买下个月的月票贴纸,市区跟郊区的还有区别。有了这小小的纸板板,就可以无限次坐公交车啦!小时候觉得月票很是帅气。
上面那张是爷爷的,大红色的数字332表示只能乘坐332路公共汽车。再看看旁边印着的“郊区职工”,没错儿,那个年代332开往的方向是西郊……
如今西郊变成繁华热闹的市区,城市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快。月票也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连乘车买票的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想爷爷和奶奶一定想不到今天人们的出行用一个手机就解决了,但我怎么还是有点儿怀念那个专事专物专用的年代。
☺爷爷奶奶的手表
老的上海手表,估计很多人家里都留着呢吧。当年算是家里的大件儿呢!
每天都看爷爷奶奶给手表上弦,我特别喜欢把它放在耳边,听秒针滴滴答答的声音。
有的手表秒针不是一秒动一下,它走的特别快,于是那一圈一圈富有节奏感的滴答声,深深地印在我的童年里。
☺民国山东地图
爷爷奶奶当年离开山东来北京闯荡,随身带着这张地图。
现在折痕的地方已经有点破了,我们打算把它好好修复一下。
印刷得很清晰,那时还都是繁体字。
细节部分:
☺其他一些
奶奶的献血证。翻开一看,献血次数还挺多,每次的血量也都不少。
是啊,印象中奶奶一直是个热心的人,而且是特别热心的那种。
不光邻居,小区里谁家的事儿她都帮忙,有什么困难和需要奶奶都特别慷慨。记得小时候,居委会的那些爷爷奶奶们见到我都会说:“哟!这不是那谁家的孙女儿吗!”
奶奶是我们那片儿的名人。哈哈哈。
我想念奶奶这份热情如火,待人真诚。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真浅,邻里关系真好,叔叔阿姨大爷大妈的都认识。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冷漠。
居民购货证。小时候买东西都要证要票,有一些紧俏的还得有介绍信。
这张购货证是1991年的,从那年开始,就逐渐取消了这种票证制度。所有的这些都成为永远的历史,留在特定年代人民的记忆中。
一个小小的铜质鞋拔子。表面都开始氧化了,拴着的绳子也都变破损了。现在家里都用不到这个,还没想好以后怎么利用它,让它重新焕发新生。反正不想让小鞋拔子就这么沉睡在盒子里。
贰 · 爸爸妈妈的年代
说完爷爷奶奶的年代,再来看看爸爸妈妈的吧,离我们又近了些。
☺毛主席像章
他们那个时候最宝贝的,就是这些像章了。
大大小小的各种规格,爸爸说那会儿听说出了新一批像章都连夜排队去买,当然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去的。
买回来很宝贝地戴上,其余的就认认真真收藏好。真的保存得非常不错,现在打开看还都跟新的一样。
每一枚像章的背面都是有字的,还有编号呢。
经常会幻想几百、几千年以后,那个时候的考古工作者如果发现我们留下的这些东西,他们会不会也像我们发现殷墟、发现汉墓一样地激动不已。
然后在出土的这些小器物中,抹去尘埃,层层剥离,直到露出真面目。
有文字记载、有出土实物,这二者互相对应上,就是一段历史真实存在过的证明。
☺塑料日记本
这种塑料封皮的日记本我们小时候也很常见,不过没怎么用过,都是爸爸妈妈年轻时候的。
用的时间久了,塑料会开裂,里面的纸张也会开线。这个小本子里记着爸妈结婚时的各项收支、还有他俩旅行结婚的各项开销。
记的这些帐,不但能看出他俩的旅行足迹,还能看出几十年来的物价变化,感觉是很珍贵的资料呢。
(欸?那个年代他俩就旅行结婚了,真棒啊。)
日记本前后的封套里还会夹杂些东西,这不,被我翻出了那会儿的粮票。这是爸妈去天津玩儿了?换了当地的粮票呢。
这个红色的日记本里是爸爸当年的学习笔记,记满了心得体会和对革命工作的热情。真是个好青年啊!
☺一本旧书
对于书籍,有着很深的感情。尤其是见到这种有岁月感的旧书。
书脊、内页和封底:
里面有不少读书笔记,爸爸看书还挺认真。跟我看书的习惯有很大不同,我从来不在书上写画,也不会折角来代替书签。
即便是如今电子设备发达的年代,我依然喜欢看纸质书。纸张上凝结的油墨香和颗粒感、手指接触不同书页产生的或摩擦或光滑,再高级的设备也无法替代。
☺爸爸的奖状
特别具有时代感的设计,纸张已经发黄了。
看来爸爸小时候还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啊!
☺其它一些
黄山的门票,是爸爸妈妈旅行结婚时候的纪念物。
我俩后来到处旅行的门票车票什么的都没有特意保留,基本就是拍张照片。
想了想,应该还是爸妈那个年代出门旅行不容易,相机里的胶卷怎么舍得用来拍门票这种小东西……所以才格外珍惜每一件物品。
爸妈也记不清怎么来家的三只小碗,反正爷爷奶奶那会儿也用它们装东西。看了看碗底,没有款儿,哈哈,实用器。
盛满了往昔。
叁 · 我的年代
我来这个世界的年头算不上多,但也有14000多天了。
出生在80年代,那会儿留下的东西也能勉强算是老物件了吧……
☺我的奖状
怎么觉得我小时候的奖状还没我爸的好看呢……
现在看来,当时老师自己印的奖状多半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至于究竟有没有进步和优秀,那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变成大人以后,也不能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对生活的满满热忱。
☺我的磁带
上学时候攒了好几百盘磁带,散落在各个角落。
今天翻出的这堆被遗忘得更久的一些。
曾经听着随身听入睡的年纪,一盘磁带AB面翻来覆去听的年纪,专门用漂亮的记事本抄歌词的年纪……
还记得西单音像大世界吗?还记得滚石、 百代的名字吗?还记得每期必买的《当代歌坛》吗?……
一堆磁带里还混进了爸爸的,有些我都没听过:
☺一些邮票
我的兴趣爱好里并没有集邮这一项,不过这些邮册也好好地留着呢。有些邮票确实设计得漂亮,有些是为了重要的历史时刻而发行。
邮票中的学问,我还且学呢。
今天这一波儿旧物回忆就先到这里啦,我觉得家里应该被我翻遍了吧已经。或许还有遗忘的角落,留着以后收拾屋子当惊喜吧。
老物件儿你扔了,就再也没有了。虽然留着它们并没有实用的价值,但人这一辈子,总该让回忆有地方安放。
因为到最后,剩下的就只有回忆了。
之前写的旧物回忆第一波儿、第二波儿,点下面链接可以看:
1、晚风还新,时光未老,每一枚硬币都是你我来过的见证 | 致敬逝去的岁月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