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独造”两个新字的趣话
我“独造”两个新字的趣话
这两个字①、②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独创他们已经是20年前了。
那时候我在乡镇工作,初步有艺文创作的冲动写奌儿记叙散文,也许是受环境影响追求原汁原味,一些方言土语都想立争用最贴切的汉字。因此我查阅了不少字典、词典……终于有两个方言字(si wai)怎么也查不到了。
然后,我怎么想到要“造”这两个字呢?首先是当时恰好看到一则小文,说全聚德烤鸭店的“烤”字写法是齐白石独创的——他能创我为什么不能呢?
然后又想到鲁迅先生造过“猹”字,这切实地鼓励了我的信心。另外,当然也与我查阅的多种字典的知识积淀有关系。这些知识使我对汉字造字规律有了一定的感悟。再加上已经知道了电脑上有一种程序可以合成字形,因此觉得实现的障碍很小了。
结合方言的核心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排列组合,我“独创性”地写出那两个字。①是发酵的意思;②是用小勺等挖的意思。
……
文章很早就放在网上我的博客里了,两个字我一直没有用电脑合成出来,采取的是“注音+解说”的形式。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有啥反应。
直到今年春节回来,岳总提议我规划一本关于美食的书,我才又一次面对这些旧文、这两个“新”字。现在教科公司的同事告诉我不用找程序合成了,直接写出来做个插图更方便。于是我写了这两个字,然后排在文章里有点儿得意地让同事、朋友们认。
戏剧化的情节出现了:很快有个朋友从网上传来了有关①字的截图,原来《康熙字典》上有这个字,只是没有注音也没有注释。我让他提供第二个,他说查遍了网络——没有。我有点失落又有点欣慰。
又过了一天,同事王强老师拿第七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给我看,在第x页,郝然有这个②字,读音与解释与方言一致。王老师说以前的版本确实没有。我心里又加了一重失落与欣慰。
然后,我跟王老师他们发一点感慨:有意思吧,先不说敢不敢了,即便我们经过反复检索之后的创新都可能有人走在我们的前边!所以说“新四大发明”这种话还是不要随便说吧,要不打起脸来会很肿的。呵呵。
【注】①即上面插图;②即下面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