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借山图册》(二十二开)
1900年,齐白石添盖了一间书房,取名“借山吟馆”。1902年齐白石开始了他为期八年的“五进五出”,云游天下,画出了许多题名为“记游”的山川河流的草稿。其师王湘琦语:“何不皆题为借山,可大观矣”。这恐怕是“借山”一词最初来源。
1910年,完毕远游的齐白石回到家园,根据游历得来的山水画稿,重画一遍编成《借山图卷》,共52幅,后又画成《石门二十四景图》。其间30幅,被齐白石友人借去未还,如今仅存22幅,藏于北京画院。所谓“借山图”,按齐白石自己话说“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非一处也。”1927年,齐白石自临《借山图册》,记有“有柳图”、“滕王阁”、“小姑山”、“雁塔坡”、“华岳三峰”、“竹霞洞”、“独秀山”、“洞庭君山”、“祝融峰”等众多图画。
现存的《借山图册》主题有两类,一是家园风光,二是远游现象,画的都是有名的景点,如灞桥、雁塔坡、华岳三峰、独秀山、滕王阁、柳园口、小姑山等,构图平远多变,每页出色一个首要现象,构思新颖,简略朴素,平中见奇。图册布局曼妙而起伏跌宕,笔墨润泽,书法老到,脱出古人窠臼,具有完整而轻盈柔美的自我风格。
首页行书题“借山图册”,落款:“白石”,钤印:白文“老萍”。
一、洞庭君山借山图
画面中远方青绿山坡,一叶扁舟和一轮红日,淡淡的云霞,烟波浩渺的水面和远方无垠的天际,在齐白石的笔下,融合成了一副空灵悠远的图画。
款识:“洞庭君山借山图,杏子坞老民,白石山翁”;
钤印:白文“齐大”。
1919年,齐白石曾经单独画一长条幅“洞庭君山图”,尺寸为高180.3厘米,宽34厘米,款识为:“洞庭君山借山图之七,老萍……”所题书法还处于由金农体变化至白石体之间。应该说,齐白石当年曾反复绘画《借山图册》,不厌其烦地为更新和完美《借山图册》作出了充分而详尽的准备,以至迎来日后这册《借山图册》的尽善尽美。
二、竹霞洞借山图
夜色静谧月朦胧,白云山石嶙峋耸,涧水疑似银河落,小桥山翁天地空”天资的本能与绘画的能力让齐白石无论在构图笔墨与意境气度上都能够从容不迫、肆意妄为,他让绘画绝色,让人陡升遐想。
款识:“老萍”;
钤印:白文“齐大”。
三、松屋游归借山图
山岭上,峰壑中,土坡一片,木栅四围,小屋白墙黑瓦,树荫散落围绕,人物长裳策杖,似远游归来,道路延入家园,似四通八达。一片静默气氛,好似齐白石“五进五出”、云游天下的历史幻象的刹那凝固,更是齐白石绘画从前与日后的终极蓝本。
款识:“璜”;
钤印:白文:“萍翁”。
四、桃花源借山图
长长的崇山峻岭,宽阔的湖光碧水,夹烁着桃花一线延升。这般景象,完全是一幅旅行途中一闪而过的即时印象。齐白石用他神灵般的作为,将桃花源的诗歌状态跨越千载,融为了自我的心境,将云游天下的步伐围拢成还在家乡的反复转悠,将山岭上登高的小屋,隐喻出了南方地脉的温和呼吸。他终于在绘画上,将天下的山水都臆忘地混淆成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乐园、自己的图画和自己的心灵山水。从此,心灵深处的超然境界让齐白石与伟大混为了一谈。
题款:“璜”;
钤印:白文“萍翁”。
五、春秋家园借山图
团团的山,团团的树,意蕴着青山满翠、绿叶茂盛。(此图团墨内蕴,应该与齐白石二十世纪初学习海派画家吴石仙的山水画法有某种牵连)房屋白描、黑瓦不画、大地染色、一派轻灵气息从浓重的画面中游丝般地缓缓溢出。重要的是,这幅“春秋家园图”无论山峦、树木、还是大地,都在墨色的基础上又上了一道花青颜色,使画面更显郁郁葱葱、浑厚华滋而又别出新意。此法日后被齐白石用在虾、蟹图中,并自诩:“前人画蟹无多人,纵有画者,皆用墨色。余于墨华间,用青色兼画之,觉不见恶习”。
款识:“三百石印富翁”;
钤印:白文“借山翁”。
六、秋水鸬鹚借山图
“岸堤欲远,茫然不知处。柳林枝条摇,飘骚如故”。鸬鹚游弋,水荡漾,风吹自然成纹。清新的画面,悠然的意境,不断滋生漫溢的趣味和如诗如梦的绘画给予,是齐白石一生山水画中极为罕见的神来佳作,也是齐白石伟大天才中难得流淌出来的那一丝唯美柔情的事实见证。它无疑让人们永久地心驰神往。
款识:“濒生”;
钤印:白文“借山翁”。
七、松岭吟哦借山图
一道赭色斜坡,两个白描人物,三棵茁壮松枝,面对的是无边无垠的虚迷空间。那或是天空、或是旷野、或是烟岚、或是淼波,拟或是画家心中追寻的空灵本生也不可说。简洁的构图,静谧的意蕴,高古的境界和空灵的神思,最后归纳成为了款识的内容:“白石老人自造稿”,好一个真真正正的无穷奇妙。
钤印:白文“齐大”。
八、归帆借山图
一叶舟,帆半挂,驰向山石嶙峋后。青山遮蔽处,绿树成排好似藏有人家,山坳涧水呈阶梯状流入湖中,远处茫茫,一片烟波浩渺。齐白石用他特有的极为温和润泽、大度超然的笔墨趣味,画出了那一层又一层渐行渐远的山峦景色。这幅图画,无言地告诉人们,在绘画史上,唯有齐白石将水墨与青绿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美轮美奂、匪夷所思。
款识:“璜”;
钤印:白文“借山翁”。
九、补制借山图
同样的黑瓦白墙,同样的松荫遮蔽,同样的山峦静谧,同样的淡赭铺地,加上假设性的围栏护院,齐白石又意味深长地画了一遍他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其中,一人物斜倚在画桌上缝制长衫,他是画家吗?他是白石吗?固然不可知矣。但古代的补制与丹青是否原本就不分伯仲,却在此图中暴露无遗。或许在具备相当能力的古代文人眼中:绘画固然妙逸,补制却又何尝无趣。如此补制图,齐白石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均有大幅作品问世,质量均佳。
款式:篆书“补制图,齐璜”;
钤印:白文“齐大”。
十、垂钓借山图
此图芦苇用了花青,远山用了花青,钓翁用了花青,错落有致的滩头用了赭石,同样用了赭石的还有画面中最为遥远的山头。加上寥寥数笔的墨色,把人们习惯上对于中国绘画的感情标准移向了别处。数十年以来的评论,总说齐白石把色用成了墨,他曾被赞誉为“墨叶红花派”。现在看来,齐白石还将墨用成了色。这里,那清纯的色调使他成为了超越时代意义的伟大画家,使我们当代的人们得以见到绘画的谐调、洁净、纯粹和高雅,此画的绝妙意境至此已经豁然洞开。
款识:“老齐”;
钤印:白文“借山翁”。
十一、逍遥游借山图
山崖峻峭,巨石嶙峋,远峰飘渺隐若仙境。高士脚下万丈深渊,数株松枝妩媚飘摇。说不尽的浓淡深浅,诉不完的笔墨情趣。齐白石将淡淡的花青把整幅绘画渲染得一片青柔,如梦似醉又轻灵虚幻。用笔的刚劲柔和、纵横腾挪,让绘画的山水变成了人们心灵中的山水。那高士或许就是齐白石,或许就是那些与齐白石一样心襟的古人和后来者,他们在绘画境界的山水里怡然自得、逍遥游荡。齐白石曾在桂林时画一草稿,与此图结构几乎一致,上题款:“客桂林为郭五造稿”。
本幅款识:“齐璜制”;
钤印:白文“齐大”。
十二、秋山借山图
前面是大片的山峦,后面是退后了的大片山峦,再后面是虚渺了的大片山峦。在山峦与山峦间,错落的朱砂秋叶和隐约的屋舍背脊让人觉得那里是一片温暖的家园。浅赭色的大地,也让人联想起了丰收以后的休生养息。一派安详的氛围,一片静止的情趣……山峦后的袅袅炊烟、孩童嬉闹、纺纱织布、打情骂俏,年轻的齐白石正在那里雕刻着“寿比南山”和“瓜瓞绵延”……远处的风儿轻轻吹荡……
款识:“寄萍老人白石”;
钤印:白文“齐大”。
十三、凫汀借山图
奇妙的用笔,奇妙的墨色,奇妙的造型,奇妙的结构,奇妙的羽禽,奇妙的空灵,更有奇妙的空白造就了齐白石这幅奇妙的“凫汀图”。绘画画到如此地步,莫说是诋毁它,就是赞誉它的言辞,也只能被理解为对于伟大的些许误解。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多看几眼齐白石绘画本身的绝妙吧——那又是一分多么平常的绝妙——它甚至无法言说。
款识:“三百石印富翁”;
钤印:白文“借山翁”。
十四、滕王阁借山图
这幅“滕王阁图”可以说是齐白石绘画中最为险峻的画面。楼宇的屋脊合理舒适,铺落于画的前景。巍巍群山布满远方,几无空白。或堤岸、或孤岛、或围田,它们坐落在似湖、似水、似烟岚、似气韵的大片空白之中。空灵与雄浑、人文景观与自然风物相互依偎在一起,那种妥帖的感觉竟然来自于奇巧的、甚而由解构获得的重新组织之中。唯有心魄深处洋溢着对人类文明和山川河流的真情实意,唯有正确使用自身无与伦比的聪慧梦想,才能在如此蹊跷上面做出这般文章,他只能是齐白石。
款识:“阿芝”;
钤印:白文“齐大”。
十五、小桥无人借山图
这是一幅大美的绘画作品,自然这又是一幅齐白石的梦想家园。他用墨的五色与水的七彩,将黑的范畴演绎成了无有穷尽的斑斓璀璨。仅仅突出了屋舍和小桥,而将其余的人间景象、自然风貌统统融入了大地——那被绘画成了浓淡间宜的迤逦原野。余下所有未着墨的空白,被齐白石运用绘画的鬼魅遐想隐喻成了清静的河流——那是让人们一目了然的浩渺水面。齐白石又给了历史一幅千年不变的大美景色,用了一种黑色和寥寥数笔。当然,重要的是他注重和提升了的境界。
款识:“白石山翁”;
钤印:白文“齐大”。
十六、春风万里借山图
这是一幅大美的绘画作品,自然这又是一幅齐白石的梦想家园。他用墨的五色与水的七彩,将黑的范畴演绎成了无有穷尽的斑斓璀璨。仅仅突出了屋舍和小桥,而将其余的人间景象、自然风貌统统融入了大地——那被绘画成了浓淡间宜的迤逦原野。余下所有未着墨的空白,被齐白石运用绘画的鬼魅遐想隐喻成了清静的河流——那是让人们一目了然的浩渺水面。齐白石又给了历史一幅千年不变的大美景色,用了一种黑色和寥寥数笔。当然,重要的是他注重和提升了的境界。
款识:“白石山翁”;
钤印:白文“齐大”。
十七、清江山居借山图
齐白石又再一次地将天下的山水绘画成了自身的梦幻家园。其实,对于齐白石来说,又有哪一幅绘画不是他自己神灵意妄的直接归属呢!?清新雅致的屋舍依恋着山崖、铺陈错落,山崖连着山峦,山峦连着群山,峰回路转中秀木成林,排排茁立。那里面孕育着的无限生机却被齐白石描绘得一片寂静。小桥连着流水,流水拍着护栏,护栏圈着院落,平整而宽畅的大地上同样一片静默。声音隐去,色彩退去,人迹皆无,唯见山川水域的是静谧和人类文明的无语。齐白石就这样画出了一幅图画,从此让人们有了澄怀清心的种种可能。
款识:“白石”;
钤印:白文“借山翁”。
十八、石泉悟画借山图
此图原为齐白石1910年画《石门二十四景》之三。与原图相比较,去掉了小桥、人物、红霞天空,换了前景树种,保持了山峦、远树、房屋、山泉的大致模样,扩大了水汽烟霞的范围。使得前景越发滋润,构图凸显饱满,意境更为空灵,用笔雄浑老练。这时,齐白石绘画的整体谐调性已经日趋完美,充分表现出了苍茫大地欲醒还睡的原始本性,让识得者流连忘返、爱不释手。
落款:“星塘老屋后人白石山翁”;
钤印:白文“萍翁”。
十九、秋渡借山图
依然是那样的屋舍、树木、小桥、山峦,水的波纹和一叶扁舟。却用人物的动作,着墨的变化和用笔的率性,让它们千变万化又别出心裁,令人心旷神怡。
款识:“白石”;
钤印:白文“齐大”。
二十、双肇楼借山图
画面的右下角,显然为一山岭的高处,树木葱郁,楼宇登临。楼内高士倚栏,吟观天下。整幅画面随右边书法的上升排列,将登高望远的心襟抒怀表述得淋漓尽致。远处大山朦胧若隐若现,将单纯与具体对应得美轮美奂。齐白石于1932年70岁时画有一幅“双肇楼图”,高33厘米,横88.5厘米,题款识为:“双肇楼图,次溪世兄先生属,壬申六月璜”。画面结构与此幅基本一致,同样清新可人。
本图落款:“双肇楼图,三百石印富翁”;
钤印:白文“萍翁”。
二十一、葛园耕隐借山图
妩媚的柳枝弯曲垂挂,散发出轻柔的绿色情意;茅屋温暖地连接着围栏,松弛而和谐;悠然的耕牛和着草帽镰刀,一起静卧在淡赭颜色铺就的院落里,静静悠悠;风儿在远山处淡淡飘荡,一会又在跟前轻轻吹拂,枝叶间不经意地晃动,还是让它的轻柔姿式露出了些许破绽。刹那时,午憩的惬意让观画的心境有了某种幸福的缱绻。齐白石一生画有多幅“葛园耕隐图”,但就雅致清静、柔美悠然而言,此幅《葛园耕隐图》则数当仁不让。
款识:篆书“葛园耕隐,星塘老屋后人白石”;
钤印:朱文“齐大”。
二十二、峰回路转借山图
此幅绘画,齐白石用最为率性、轻松的笔触,表现了他最为熟知的家乡山水。其中,山峦起伏,围堤绵延,湖光水色的浩渺,葱翠欲滴的丛林,长衫策杖者或许就是齐白石本人,他终于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故乡家园,眼望着水色天光,心底踏实地无言轻吁。在生他养他的地方,齐白石还是无法将自己在绘画中已然混为一谈的天地景色真正变成他的家园故乡。
落款:“湘潭齐璜画”;
钤印:白文“借山翁”。